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建立强村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将“三线”整治纳入建设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美丽庭院……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肇庆四会市以典型突破为引领,发挥首批8个典型村示范带动作用,抓好第二批25个省典型村培育提升。
四会龙甫镇龙头村航拍。
四会龙甫镇龙头村航拍。
当前,四会全域33条省典型村年经营性收入平均60万元,九成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超千户农房完成微改造,扎实推进乡村再造,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组建“强村公司”,发展兴村产业
在石狗镇石桥村新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65亩夜兰花、20亩天绿香长势喜人。
石狗镇石桥村新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石狗镇石桥村新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依托生态良好的自然优势,石桥村大力发展夜兰花产业,建立“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专业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管理指导和销售渠道,建成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聘请周边村民进行除草、施肥、搭建支架、绑扎藤蔓、采摘夜兰花等工作,带动50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该村还成立了强村公司,计划在基地打造新型蔬菜深加工产业链,开设预制菜加工厂。
2023年,石桥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1万元,2024年蔬菜基地为石桥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近年来,四会各典型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以乡村产业为主攻方向,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特色优质农业,并纷纷成立强村公司,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大沙镇岗美村“荷韵”主题观光区。
大沙镇岗美村“荷韵”主题观光区。
作为“全国千强镇”,大沙镇在岗美村探索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成立四会市岗美聚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整合集聚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58亩,建设发展肉菜综合市场、村级幼儿园等民生产业,邀请专家为村民传播水产养殖技术,培育新农人,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截至2024年10月,岗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31.51万元。
龙甫镇龙头村发展“渔光一体”特色产业,充分利用鱼塘水域面积,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相结合,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产业模式,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不断助力绿色发展。目前,龙头村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建设共2287.65亩,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约达2.6亿千瓦时,增加村民租金收入,当前已完成装机容量106.8MW。
东城街道沙头社区形成罗氏虾、黄角鱼、桂花鱼等高附加值环保养殖产业。
东城街道沙头社区形成罗氏虾、黄角鱼、桂花鱼等高附加值环保养殖产业。
位于主城区的东城街道沙头社区,探索改变单一的水产养殖模式,提高土地产出值,形成了养殖罗氏虾、黄角鱼、桂花鱼以及龟鳖等有代表性的高附加值环保养殖产业。沙头社区成功引导4个村小组顺利实施鱼塘集约连片发包,提高鱼塘租金,更盘活了红村(旧蘑菇厂)100多亩厂房土地实行集约发包,为5个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
“微改造”带动村容“大变化”
走进迳口镇迳口村,以石块垒建的路肩和石板铺砌的汀步路映入眼帘,该村以石为墙,筑起整洁有序的“四小园”生态空间,绘就出“出行见石,步步见景”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迳口村以石为材打造小菜园。
迳口村以石为材打造小菜园。
曾经,迳口村“靠山吃山”,不少村民以采石卖石营生,如今还保留着不少石头房子、石围墙建筑。近年来,迳口村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深挖采石文化,活化利用老旧石材,将采石文化与美丽庭院创建有机共融,同时依托原有的石头屋等,改造提升老破旧民房,打造“采石文化+”的和美乡村。
“微改造”带动村容“大变化”。贞山街道姚沙社区曹布村位于四莲公路主干道、S260线旁,贞山街道对该村7栋农房也进行了粉刷,米黄色的墙面搭配橙色的腰线,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确保沿线风貌得到有效提升;下茆镇马陂村乡村农房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线、腰线、瓦顶线等亮化点缀,整体工程量少了、工期短了,但效果却能维持更久;威整镇大洲村拓宽村道并铺设沥青路面500多米,新建生态停车场、翻新篮球场、重建晒谷场,利用闲置土地新建“四小园”10余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四会市以省典型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突破口,大力推动“美丽肇庆·美好家园”建设攻坚。乡村颜值提升的同时,农文旅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经济潜能不断激发。
新屋村龙江河集聚人气。
新屋村龙江河集聚人气。
江谷镇新屋村按照该镇制定的“一带三园两基地”和农产品集群发展目标,利用龙江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着力做好龙江河“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三篇文章,加大对同创澳洲龙虾养殖基地、阿彩庄园、童梦马场等特色产业项目的培育力度,紧紧联动绿樱庄园,通过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和现代化养殖,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农民开辟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延长产业链,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作为“广东魅力古树乡村”,罗源镇石寨村引入引进中国民宿榜“民宿黑松露”top10获得者——宛若故里团队,开发农文旅产业,打造集休闲娱乐、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森林康养于一体的“离城半日”古树矿坑月球营地。
地豆镇水车村是2024年肇庆市A级乡村旅游村庄。该村正大力推动四会市樱花谷乡村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315亩,目前首期项目水车森林公园已建设完成。下阶段投资方计划实施项目二期建设,包括景区出入口等门户区域、乡村假日酒店及相关配套设施。
凝聚双向奔赴强大合力
在四会市,沙糖桔不仅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更是产业链延伸和升级的重要载体。
位于城中街道下㘵村的桔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桔田源公司”)创新一果六联产体系,开发出沙糖桔清汁、果酒、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了沙糖桔的整体价值,更通过紧密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百千万工程”在下㘵村的落地生根。
桔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城中街道下㘵村。
桔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城中街道下㘵村。
该公司与下㘵村农户签订长期的购销合同,确保农户的沙糖桔有稳定的销售渠道。2024年,公司已与下㘵村农户签订了超过1500吨的沙糖桔收购合同,预计可为农户带来超过5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益。
除了稳定的购销关系,桔田源公司还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到村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桔田源公司还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农户进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活动。
2024年,下㘵村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亩,产量超过2200吨,农户人均年收入较往年增长了近30%。
四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凝聚双向奔赴、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持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比如黄田镇江头村拥有两处省级文保单位,该村加强与二广高速四会服务区结对共建,积极打通交旅融合发展的“脉络筋骨”,打造具有地域和路段特色的高品质商贸型服务区,激活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
今年,四会市黄田镇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乡念优农助农直播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黄田镇江头村农军学堂举行,为黄田镇的电商基础建设、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优化以及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赖楚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