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发布了《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从地域分布来看,云浮上榜特色产业17个,数量属于粤东西北中游水平。
产业强,则县域强。纵览名单,广东县域特色产业门类齐全,云浮上榜产业数量不算多,却“含金量”十足:既有产值超百亿元的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牧等产业,也有正在萌芽的低空经济、数字信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若结合广东新一轮的产业有序转移和横向纵向帮扶的背景来看,当地县域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后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厚积薄发,县城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潜能同样不可小觑。在云浮的县(市、区),绿色建材、现代农业、日用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新,金属智造、低空经济、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向强,生态文旅、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向优。对于锚定“三十而立建新功”的云浮来说,多措并举抢抓机遇,特色产业集群、成链,将重塑竞争新优势。
特色产业“破土生长”
移目罗定,一股金色的产业力量在这里步履轻快——“贵金属回收—精炼提纯—深加工—销售”全链条的百亿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有成长为新引擎之势。
往长远看,罗定有着“打造全国黄金首饰集散地和重要出口基地”的定位目标,将用5年时间引进超30家企业,实现贵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的规模目标,届时预计创造税收不低于3亿元,为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超过1亿元。
全球贵金属市场的不断变化,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股“金色力量”在罗定工业市场显现身影。“罗定贵金属产业正蓄势待发,我们希望全力打造工业发展新地标,为活跃地方经济贡献金色力量。”罗定市工信商务部门负责人表示。
如同罗定向“金”发力,这样的产业发展故事在云浮还有很多。在省级特色产业目录中,云浮入选的17个产业覆盖石材建材、现代农业、金属智造等领域,其中既有传统农业的升级版,也有金属智造、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雏形。
县域特色产业理应被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其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并发挥本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的比较优势,实现县域产业结构优化演进,也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路径。
在广袤的云浮大地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当传统产业遇上新风口,县域经济迸发出新活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成为县域振兴的新亮点,并逐步形成集群发展之势。
变革还在持续发生。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近年来,云浮优化营商环境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政策创新到服务升级,从机制完善到效能提升,这座城市的每一步,都在为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当“东融湾区”遇上“西接RCEP”,特色产业链对接跨境电商,这座山区城市正在打破地理边界,重构产业坐标系。
创新驱动“换道超车”
走进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的展示间,各色产品琳琅满目。作为国内空气减震领域的龙头企业,溢康通扎根云安,不仅推动技术升级和研发创新,扩大生产规模,还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助力云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集聚、初具规模。
亿航智能是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者。2020年7月,亿航云浮生产基地建立,这个集生产制造、研发测试、人员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为云浮发展低空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另一边,在云城区思劳镇,罗定市凤阳古村、鹰飞跳伞基地、乌龙村龙凤山和大虾村矿石营露营基地等地,也有低空经济相关的产业应用,“低空+”正为云浮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无论是跻身汽车零部件产业,还是竞逐低空赛道,都印证了“创新驱动智造升级”的重要性,新兴产业正在县域经济版图中强势崛起。
充满活力的特色产业不仅吸引了投资,也促进了就业,集聚了人气。在云城区腰古镇的金属智造产业园,28岁的技工小陈正在调试设备。这个从佛山返乡的年轻人没想到,家乡的工厂用上了与珠三角同级的智能装备。“家门口上班月薪也不错,比在外漂泊强多了。”他的选择折射出云浮县域特色产业的磁吸效应。
综合来看,云浮的产业布局充满辩证智慧:既深耕石材、硫化工等“家底”,又布局低空经济、数字信创等未来产业;既有年产值百亿元的“大块头”,也有食品加工、文旅康养等“蚂蚁雄兵”。石材产业通过数控技术让加工效果“跃然纸上”,金属智造引入工业机器人提升精密加工水平,就连最“土”的农牧业,智能化养殖系统能让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创新驱动的智慧,让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生机。
区域协作构建全新生态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离不开平台园区的有力支撑。从承载地的布局中,可以看到产业转移、山海协作的清晰脉络——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的县(市、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拓展产业合作新空间。
近年来,广东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产业有序转移,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产业,逐步向粤东粤西粤北转移。云浮顺势提出要打造大湾区优质资源“供给地”、产业转移“首选地”、溢出功能“承接地”、科技成果“孵化地”、文化旅游“休闲地”,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引进来”、更多湾区功能“接过来”、更多创新平台“建起来”,更多外地旅客“留下来”。
数据显示,粤东粤西粤北县域承接珠三角制造业转移项目超过300个,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12个粤东粤西粤北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共建“反向飞地”超11个。云浮云安(佛山南海)绿色建材应用研发中心便是“反向飞地”的典型代表。
通过持续深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广东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目前,云浮市级和各对口县(市、区)在佛山共设有“反向飞地”7个,涵盖联合招商、科技研发、特色产业展示等各类型“飞地”模式。县域产业跃迁的新机会,就是从“被动承接溢出”向“主动构建生态”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正通过新一轮的产业有序转移和横向纵向帮扶,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就在不久前,《广东省县域产业帮扶协作行动计划》发布。按照计划,在横向帮扶协作方面,2025年承担帮扶协作任务的珠三角6市将新投入专项帮扶资金不低于65亿元;纵向产业帮扶协作方面,各纵向帮扶组团将结合被帮扶方资源禀赋积极培育一批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科技兴,产业旺,企业强,县域立。站在第二个“云浮30年”的起点,这座山区市正以17个特色产业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小块头也有大作为”的奋进春潮正在涌动。
南方+记者 崔洪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