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奋进④│传统与现代活力碰撞,光明街道焕新升级!

作者 柳艳 2025-03-07 12:10

这里既有虹桥叠翠的惊艳、“光明之眼”的摩登,也有古朴厚重的文脉、民生幸福的温暖……当历史的烟云与现代的繁华交织,当古村的厚重与新城的活力碰撞,光明区光明街道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农场走向未来。

近年来,光明街道积极融入市、区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光明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战略建设大潮,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步伐。

2024年,光明街道更是一路奋进,从强化基础、打造精品、惠及民生等多领域,全方位焕新城市面貌,构建生态宜居家园,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构建生态宜居家园

构建生态宜居家园

夯实底子 构建便捷完善“生活圈”

作为光明区的中心城区,光明街道如同“城市客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锻造精品城区?光明街道对标一流,坚持建管并重。

土地整备是城市蝶变的开路先锋。2024年,光明街道全年开展完成入库地块26.97公顷,完成率为142.55%;消除违法建筑31.91万平方米,完成率为129.47%。白花科创谷项目清拆完成率达76%,入库总面积预计达95.92公顷,平方公里级连片地块基本成型。

大开发大建设带来大改变。如今,光明街道有便捷完善的生活配套,包括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光明星河小学等优质学校,以及三甲医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等。此外,街道还拥有高效便捷的出行条件和多元璀璨的文化底蕴,可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光明街道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人口集聚效应。近两年,光明街道交付的小区数量大幅增长,辖区总人口已超15万人。

城市发展还在不断“上新”升级。光明街道正全力协助建设的光明国际马术中心,是第十五届全运会马术项目盛装舞步与障碍赛主场馆,也是第十五届全运会深圳赛区唯一新建场馆。

践行“办赛事办城市”理念,今年光明街道将以第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全域提升城区品质,以最美环境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胜利举办。

持续推进迳口特色文化街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国际马术中心、虹桥公园周边环境。围绕赛事场地周边、虹桥1958商圈、赛事保障酒店,完善双(多)语标识体系,营造国际化街区氛围。

为系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光明街道还将全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13个城市更新项目。全力攻坚招拍挂地块、万丈坡片区、曙光学校、果林村搬迁等10个土地整备项目。完成高正豪景小区改造,启动国泰花园、美景花园等7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建成开放白花客家文化中心公园。推动实施商会大厦、电建洺悦鹏著等4个区域织绿缝绿项目,让绿色在城市中自然流淌。

铸造精品 打造城市形象“新地标”

4公里长的虹桥串联入口区、碧湖区及森林区,与大顶岭绿道相接。空中俯瞰,虹桥像一根红色飘带飘在绿色的森林当中。走在虹桥上,眼下皆是苍翠欲滴的林木,耳边是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再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仿佛身心都得到了洗涤。

在光明街道,有很多能够出片的网红打卡点。某种程度而言,光明街道扛起了光明区的颜值担当。

全方位焕新城市面貌

全方位焕新城市面貌

光明街道大小公园多达64个,森林覆盖率达7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40平方米,被誉为“深圳后花园”。街道守护蓝绿家底,高质量实施“山水连城”计划,实现星级社区全覆盖,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光明社区更是被评为全国“书香社区”、深圳绿色(宜居)三星级社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三年位居全区首位。

光明街道的涉水面源污染工作排查全面率、整治合格率在全市所有街道中均排名第一,也是全区四项指标排名均为第一的街道。辖区内5条河流水质均稳定达到地表IV类及以上标准,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极大改善了环境质量,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绿色大地上,一个个匠心锤炼的精品项目,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城市明珠。

深圳光明虹桥1958生态公园项目正是光明街道生态文明建设的杰出代表,荣获了2024IFLA国际设计卓越奖。项目坚持“低干预、低维护”,巧妙利用地形优化雨水管理,将闲置地变成生态乐园,不仅有效保护和修复了生态系统,通过景观手段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彰显了“显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特色,提升了城市绿地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如今,光明虹桥1958生态公园已经成为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

同样焕新的还有迳口古村。光明街道迳口旧村始建于南宋,距今有800多年历史,是深圳为数不多的自然古村落之一。

光明街道为突出迳口古村的特色,打造城市生活中的世外桃源,在不改变原有建筑格局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对迳口村历史文化场所植入新兴休闲功能、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强化农场、荔枝林等文化景观意象要素的保留和打造,让这座古老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点亮幸福 营造此心安处新家园

城市功能的完善,民生幸福的温暖,不仅让老光明人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也让越来越多的新光明人能“此心安处是吾乡”。

兜底保障扎实有力。全区率先完成适老化改造143户,新增公益性托育托位200个,实现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全覆盖。打造“微光行动”——街道社工站困弱群体关爱项目,开展养老、护童、助残系列活动97场,服务辖区居民6500余人次。

民生实事成效显著。全区率先试点政务服务上门工作,有效解决了出行不便人群的实际困难。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89个,开展就业招聘活动22场,开发青年见习基地16个,组织技能培训1947人次,荣获广东省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团体金牌。建立创业孵化基地2个、区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1个,涉及企业838家次,惠及3396人次。

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光明街道矢志不渝的追求。今年,光明街道将通过一批民生项目、民生服务的开展,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让新老光明人都享受到城市发展红利

让新老光明人都享受到城市发展红利

如,持续擦亮“微光行动”品牌,精准服务“一老一小一弱”。探索打造街道“职业指导工作室”,进一步丰富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全年完成“三项工程”技能培训1660人次以上,举办就业服务活动10场次,发布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98%以上。策划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80个以上。全面启用新便民服务中心,探索“综合受理、限时办结、上门代办”等新服务模式,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

全面践行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理念,光明街道将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从均衡性、协调性着手,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区品质,让城市更美好、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让光明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撰文:柳艳 杨睿娟 杨慧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