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这场展览有“温度”,首届“广州设计三年展”来了

作者 杨逸;仇敏业;杨奇 2024-01-17 17:57
02:08

这场展览有“温度”,首届“广州设计三年展”来了

1月17日,“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美术馆主办,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中国)担任总策展人,维姬·理查森Vicky Richardson(英国)、又一山人(黄炳培)(中国香港)、李德庚(中国)、王乃一(中国)担任主题展策展人,胡智义Joseph Foo(马来西亚)担任社区项目策展人。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

本次展览通过主题展、资料文献展,以及多个社区项目/平行展,共同聚焦设计的人文关怀。

主题展邀请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组设计师、艺术家参展,向观众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有“温度”的设计,解析和呈现当下智慧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样本。

下面,就让小南带大家一起逛展厅,看看展览现场都有哪些“脑洞大开”的创意?

第一板块

筑建的生命

大象的世界,布恩瑟姆·普仑萨达(泰国)& 曼谷项目工作室,2020年;Elephant World,Boonserm Premthada(TH) & Bangkok Project Studio,2020

大象的世界,布恩瑟姆·普仑萨达(泰国)& 曼谷项目工作室,2020年;Elephant World,Boonserm Premthada(TH) &  Bangkok Project Studio,2020

大理洱海生态驿站,孟凡浩(中国)& Line+建筑事务所,2022年;Dali Erhai Lake Ecological Rest Station,Meng Fanhao(CN) & Line+ Studio,2022

大理洱海生态驿站,孟凡浩(中国)&  Line+建筑事务所,2022年;Dali Erhai Lake Ecological Rest Station,Meng Fanhao(CN) & Line+ Studio,2022

“建筑都是人性的外在表现,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英国策展人维姬·理查森说。这里所展示的建筑师来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地理背景,展厅里却展示了每位建筑师为“有温度的存在”设计的家。观众可以从中看到闪耀着熠熠人性光辉的生活和学习场所。

第二板块

关怀羁绊

变质,沙哈·丽文,2017年,图片由Ronald Smits & Shahar Livne提供;Metamorphism, Shahar Livne, 2017. Image courtesy of Ronald Smits & Shaha

变质,沙哈·丽文,2017年,图片由Ronald Smits & Shahar Livne提供;Metamorphism, Shahar Livne, 2017. Image courtesy of Ronald Smits & Shaha

疗愈空间,Alissa + Nienke工作室,2023年,图片由Ronald Smits提供;Spaces for Well Being, Alissa + Nienke, 2023. Image courtesy of Ronald S

疗愈空间,Alissa + Nienke工作室,2023年,图片由Ronald Smits提供;Spaces for Well Being, Alissa + Nienke, 2023. Image courtesy of Ronald S

展厅里,多位享誉国际亦深耕在地的设计师、建筑师、思想家、活动家共同对“关怀羁绊”的议题做出回应,以设计传递善意。他们创造多个“共同在场”的时刻,在集体感知与个体经验的共振之中照见彼此。

第三板块

站在此时此地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刘克成(中国);Nanj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Museum of China,Liu Kecheng(CN),2013-2014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刘克成(中国);Nanj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Museum of China,Liu Kecheng(CN),2013-2014

凳子的可塑性,元木大辅 (日本),2019年;Breakability of the Stool,Daisuke Motogi(JP),2019

凳子的可塑性,元木大辅 (日本),2019年;Breakability of the Stool,Daisuke Motogi(JP),2019

在这个专题展中,策展人没有关注那些前卫的、激进的、革命的设计,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他们希望设计能看得见真实的当下,关注到有血有肉的人,进入到有烟火气的日常生活中去。

第四板块

设计:生存·生活·生命

深圳梅丽小学 ,朱竞翔(中国香港) ,设计图纸、文献、影像、模型 ,2018年;Shenzhen Meili Primary School ,Zhu Jingxiang(CN-HK) ,Design drawing、documents、vi

深圳梅丽小学 ,朱竞翔(中国香港) ,设计图纸、文献、影像、模型 ,2018年;Shenzhen Meili Primary School ,Zhu Jingxiang(CN-HK) ,Design drawing、documents、vi

OLIVE ,NOSIGNER(日本) ,网站 ,2011 至今;OLIVE,NOSIGNER(JP) ,Website,2011 ongoing

OLIVE ,NOSIGNER(日本) ,网站 ,2011 至今;OLIVE,NOSIGNER(JP) ,Website,2011 ongoing

对设计师来说,“设计”意味着什么?是商业的手段?是历史、文化以至个人情怀?是社会议题的灵感、对话、发声?是关于人生的事情?

“设计在今天对人类可带来什么附加价值和灵感?”来自中国香港的策展人又一山人,期望通过第四板块的展览,向业内人士提出新的反思。

除主题展外,展览现场还以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和运动为起点,通过设计作品、设计事件、书籍画册和文献材料等综合形式,推出“时间印象”资料文献展,呈现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展览还联合了部分优秀的社区项目,构成以“社区·设计”为主题的平行展,展现其中沟通和基层行动的力量,展出案例均实现了从“我”到“我们”的转换,即发起人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同寻找意义并为社区变革而行动,体现了“小自我、大社区”的精神。

开幕式当天,广东美术馆馆长、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总策展人王绍强亲临现场,解读“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的亮点。

王绍强:

“广州三年展”形成“三位一体”新结构

Q:展览以“有温度的存在”为主题,展品又如何体现设计的“温度”?

A:“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是国内首个专注综合性设计的研究型三年展。美术馆从设计学学理出发策划展览尚属首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深刻影响着中国设计界。近年来,人们对社交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日益使用和依赖的同时,对于真实、温暖、人性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展览现场我们推出许多作品都突出“慢设计”的理念,包括我们征集了20多个社区设计项目,以“小角度”思考“大问题”,展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对自然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都是设计作品所不可或缺的“温度”。

Q:这次展览如何同时平衡国际化与在地性?

A:这次邀请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参展,不少作品都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地区产生密切联系。我们也延续了过去“三年展”的一贯做法,通过社区项目/平行展的做法,将联合部分优秀的社区项目开展在地公众活动,从而带动街区审美的提升。这也可能是二沙岛广东美术馆举办的最后一次“广州三年展”。随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启用,“广州三年展”现有的学术品牌都将平移到新馆相信展览将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艺术研究加持非常大的能量。

Q:“广州三年展”已是成功举办七届的广州城市名片,首届“广州设计三年展”的举办将如何改变未来“广州三年展”的品牌格局?

A:国际上,威尼斯双年展就是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与建筑双年展分单、双年轮流举行。2017年,我们推出了“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设计三年展”的开幕标志着当代艺术、影像艺术及设计艺术三个专题研究并立的“广州三年展”新结构正式形成。广东美术馆也将成为华南地区研究、收藏和展览现代设计的重要艺术机构之一。未来,我们希望每年都有一次“三年展”,当代艺术、影像艺术、设计艺术三个主题轮回展出,让公众每年都有一次艺术盛会的期待得到满足。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仇敏业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梁飞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