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 | 吸取基坑事故教训,不要等到事故发生才追悔莫及!

越秀应急管理 2025-02-08 10:00

深基坑施工属于危大工程,易发生群死群伤安全事故,要严格执行危大工程管理要求,增强深基坑施工方案编制质量,严肃报审程序,狠抓方案执行,严格落实深基坑关键工序验收,加强深基坑监控量测,确保过程可控。

  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1:

行业内某局施工现场发生沟槽坍塌,该起事故发生在全国两会召开时段,造成2人死亡。事故发生原因:现场管理失控,劳务队伍擅自组织夜间施工作业,无人值班值守、无人发现。事发当日发现沟槽未按方案支护、临边防护缺失,未能及时制止。事发后对有关责任人员从严从重处理。

案例2:

2016年7月8日,宁波易通建设有限公司在杭州地铁4号线南段中医药大学站基坑进行地连墙堵漏施工时,发生一起死亡4人、受伤2人的基坑涌土事故,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2万元。主要原因:封堵墙的接缝存在严重质量缺陷,形成事故隐患。实际施工中连续墙采用了一字型,未按设计图纸规定的十字型施工,形成沿竖向通长、最大宽度达900毫米的质量缺陷区域、明显的渗漏通道和受力薄弱部位。

案例3:

2005年7月21日,在广州海珠区江南大道南珠城海广场深基坑发生滑坡,导致3人死亡,4人受伤,地铁二号线停运近一天,7层的宾馆倒塌,多家商铺失火被焚,一栋7层居民楼受损,三栋居民被迫转移。主要原因:一是基坑施工时间长达2年9个月,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强度降低,甚至失效;二是事故发生前在坑顶因施工而造成严重超载,成为了基坑滑坡的导火线;三是在基坑滑坡前已有明显预兆,但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更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本次事故对7个建设责任主体及其20名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或处分,其中7名主要负责人因涉嫌触犯刑法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对事故发生负有监管责任的14名行政人员给予降级或降级以下的行政处分并责令作出深刻检讨。

案例4:

2008年11月15日,杭州萧山湘湖段地铁施工现场发生塌陷事故。风情大道长达75m的路面坍塌并下陷15m。行驶中的11辆车陷入深坑,数十名地铁施工人员被埋。事故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61万元,是中国地铁建设史上最惨痛的事故。21名责任人被追责,其中1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血淋淋的事实和经验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我们如何保障自己在工作中的安全? 

如何保护作业人员在作业中不出事故?

  深基坑工程事故形式  

一、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有不同程度的扰动,地表不均匀下沉影响周围建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易造成工程事故发生。引起周围地表沉降的因素大体有:①基坑墙体变位;②基坑回弹、隆起;③井点降水引起的地层固结;④抽水造成砂土损失、管涌流砂等。

二、深基坑支护体系破坏

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基坑围护体系折断事故:主要是由于超量挖土、支撑架设跟不上、不按图纸施工、抱侥幸心理、支撑设置不足,致使围护体系应力过大而折断或支撑轴力过大而破坏或产生大变形。

2.基坑围护体系整体失稳事故:深基坑开挖后,土体沿围护墙体形成的圆弧滑面或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失稳的破坏。

3.基坑围护踢脚破坏:由于深基坑围护墙体插入基坑底部深度较小,同时由于底部土体强度较低,从而发生围护墙底向基坑内发生较大的“踢脚”变形,同时引起坑内土体隆起。

4.坑内滑坡导致基坑内撑失稳:深基坑放坡挖土时,由于放坡较陡、降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滑坡可能冲毁基坑内先期施工的支撑及立柱,导致基坑破坏。

三、土体渗透破坏

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基坑壁流土破坏:在饱和含水地层(特别是有砂层、粉砂层或者其他的夹层等透水性较好的地层),由于围护墙的止水效果不好或止水结构失效,致使大量的水夹带砂粒涌入基坑,严重的水土流失会造成地面塌陷。

2.基坑底突涌破坏:由于对承压水的降水不当,在隔水层中开挖基坑时,当基底以下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部土层,将导致坑底突涌破坏。

3.基坑底管涌破坏:在砂层或粉砂底层中开挖基坑时,在不打井点或井点失效后,会产生冒水翻砂(即管涌),严重时会导致基坑失稳。

  安全控制要点  

一、深入了解地质特性与周边环境

1.在深基坑施工前,必须深入了解建筑场地及周边、地表至支护结构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性状、含水层性质、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地质参数;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实际开挖所揭露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所参考的地质资料有异,应及时向设计反映,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补强措施。

2.施工前,需要对周边环境资料按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核实,熟知邻近建筑物的位置、层数、高度、结构类型、基础类型。

二、解决好水的问题

水是基坑工程的天敌,据统计70%以上的基坑工程事故是水害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三、基坑开挖与支撑

分段分层、分块开挖、先中间后两边、随挖随撑、限时完成;降低无支撑暴露时间是控制基坑变形,保障基坑安全最重要的环节;做不到随挖随撑,围护结构就有可能出现较大变形,地连墙与加固接缝的旋喷桩之间即产生了渗漏通道,造成地连墙接缝渗漏;基坑施工期间,要及时对支撑施加预应力,及时并有效地施加预应力是控制基坑变形的重要环节;基坑开挖期间需加强对支撑的观察,钢支撑失稳前一般有拱起侧弯或下沉的先兆。

四、充分重视监控量测工作

现场监测提供动态信息反馈指导施工全过程,做好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


来源:安全监督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