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龙美村:“爆改”老商铺,点亮美食街|广州百村观察

作者 傅鹏;钟晓宇 2025-04-28 18:32

不少年轻人第一次来到番禺区东环街道龙美村,是因为龙美夜市。

傍晚之后,从龙美村牌坊走进龙美村,一路上既有可以堂食的商铺,更有在规定区域摆放的市摊美食,偶尔还能碰上在张氏宗祠门口摆酒的各种宴席,一路上村民和慕名而来的食客吃吃喝喝,“烟火气”十足。

龙美夜市火了,吸引来番禺智库园区、天安科技园等园区的年轻人,村里还建起立体停车场方便停车,开启亮灯工程点亮全村,让人来了又来,更有人因为生活便利选择住进来。龙美村焕然一新,村里居住人口也越来越年轻。

夜市人气足,年轻人走进村

龙美夜市人气足,一个重要优势是商家多,选择丰富。但在改造前,商铺旧难招租、商户多管理成本高是龙美村面临的痛点、难点,处处掣肘龙美村的发展。

如何破局?“我们调整发展思路,尝试化整为零、将零散的商户整合起来,以整体规划打包和较长租期的模式进行出租,通过三资平台公开招标。”龙美村党总支书记张志明介绍,一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村里分片区开始实施,成功后开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

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就是全新的龙美商业街。在村里和项目负责方的合作下,龙美村牌坊沿街商铺通过升级改造外立面、维护道路标识标牌、清理整治违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等措施,以龙美商业街的新面貌亮相。

社会资本也带来了各种餐饮店铺纷纷入驻,进一步吸引周边番禺智库园区、天安科技园等大量年轻白领进村消费。据统计,自2023年8月将牌坊沿街商铺整体打包出租以来,租金由每月近14万元提升至超30万元。

提升了村集体收入,也减轻了村里的人力负担。“以前我们甚至要专门安排两人去收租。”龙美村党总支副书记梁志铭说,以前都是企业或个体户单独承租,只是收租都要对接200多个联系人,沟通和人力成本高。如今,项目负责方与具体商铺洽谈合作,村里只需和项目负责方对接即可,效率高、效益也好。

吸引年轻人来村的还有市摊美食。针对移动摊贩,龙美村升级夜市管理,定点划线规范好摆摊位置,并安排专人轮班值守在夜市经营期间进行巡查和管理,避免乱摆卖、噪音过大等不规范行为。移动摊贩进一步加强了“烟火气”,规范管理后呈现忙而有序的状态,不少年轻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了龙美夜市的逛吃攻略。

商铺开起来、人气旺起来,龙美村也同步开展灯光亮化工程,对村里的牌坊、古树以及池塘周边进行美化,吃吃喝喝的同时更能在村里散散步。

进村不再难,住村更方便

商铺盘活,来龙美村的经营者和消费者也不断增多,停车难一度拦住高人气。

对此,龙美村创新采用“空间向上要效率”策略,投资450万元建成番禺区首个村属机械式立体停车场,通过垂直循环技术将953平方米用地转化为104个智能车位,较传统停车方式提升3倍空间利用率。

该停车场毗邻商业区,自2024年3月投用后,企业员工通勤效率得到提升,周边商铺客流量获得增长。2025年,村委计划在改造中新增停车泊位,加大力度盘活村内闲置用地,为引进企业提供“停车无忧”配套服务。

“以前客户来访就曾因停车问题取消合作,现在立体停车场成了我们招商的新名片。”梁志铭说。

年轻人来村里,龙美村也全力让人才留下来。针对居住安全问题,龙美村打造“智慧出租屋”管理体系,构建“硬件升级+数字监管”双保障。2024年完成新区十巷15栋出租屋智能门禁全覆盖,安装监控设备358处,实现人脸识别、消防预警、租客信息联网三大功能,惠及8400余名租户。

龙美村深谙“引才关键在留心”,以精细化民生服务增强人才归属感,构建全周期民生保障体系。针对人才家庭关注的子女教育,免费开办暑期夏令营,开设硬笔书法、篮球等课程,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好。”张志明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完善服务链条,推动“硬环境”与“软服务”双轮驱动,让人才安心在番禺发展。

【AI识村】

龙美村如何进一步激活夜经济、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DeepSeek认为:一是丰富业态与文化融合,在现有餐饮基础上引入文创市集、非遗体验、微型艺术展等多元业态,定期举办主题夜市,打造差异化标签,满足年轻人对“打卡”和沉浸式体验的需求。

二是强化社交传播与品牌营销: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合作,邀请KOL探店直播,发起“龙美美食挑战赛”等话题活动。

三是优化配套与深化社区共治,推行环保摊位认证,鼓励使用可降解餐具,打造绿色夜市形象,契合年轻人环保理念。扶持本地青年创业,形成可持续的活力生态。

(“AI识村”板块内容由DeepSeek生成,文字经记者核对整理)

采写:南方+记者 傅鹏 钟晓宇

图片:龙美村供图

设计:招凤仪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