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袋行业是阳西县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阳西县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聚焦制造业当家,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引导帽袋等传统产业创新升级。
作为阳西传统帽袋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祥光制帽有限公司便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管理能效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为阳西帽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祥光制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厂内生产设备先进,机械配套设施完善,工人们分工合作,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各种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已经做好的成品帽子,一箱箱打包好,准备发往世界各地。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不断拓宽海外市场,发展了不少国际品牌的大订单,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该公司对传统生产线进行了升级,上线了多台全自动的生产设备,实现了拉布、裁剪、帽檐走线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大幅提升了制帽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阳西县祥光制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贞介绍,2024年该公司总体达成了一个目标:帽子年产量大概在800万只,业务量达到4500万元,比2023年上涨10%。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管理能效,优化了工艺和管理模式,从而提升了生产力。外贸主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今年主要拓宽了南非的市场,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来找他们代工,这也是公司生产力和质量提升的表现。
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祥光制帽非常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等方式,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目前,祥光有12项实用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培育了多个自主品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逐年提升。
阳西县祥光制帽有限公司设计师刘彩丽告诉记者,祥光制帽现在是有三个自主的品牌,其中两个是国内的品牌,一个是国外的,每年出两三百个新款供客户选择。
据了解,祥光制帽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逐渐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制帽企业,形成了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包装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未来企业将继续发力智能化设备改造,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扩大行业优势,带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吴启贞表示,未来他们要把自有品牌推向海外,推广到全世界,带动公司整个产业链走出去,能够实现全自动化,从而提升生产力。
南方+记者 杨世华 赫鹏翀
通讯员 李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