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评论|禅城:大区挑大梁,实干开新局

作者 罗湛贤;戴嘉信 2025-01-06 19:35

大城走向,中心向来重要。

1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动员全市上下拿出二次创业的闯劲拼劲干劲,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再造一个新佛山”。

再造一个新佛山,是对“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也是省委期望、群众期许,更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佛山实践的必然要求。

再造一个新佛山,需要一个强大的城市中心支撑。

从佛山发展历程来看,从明清“四大名镇”“四大聚”之一,到如今的佛山市委、市政府驻地,禅城历来是工商业高度发达、要素资源集聚的中心区域,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近年来,禅城锚定打造“佛山之心”,实现从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城市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禅城历来是工商业高度发达、要素资源集聚的中心区域。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禅城历来是工商业高度发达、要素资源集聚的中心区域。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再造一个新佛山,禅城以中心担当挺起“强脊梁”。

去年以来,国内外经贸形势复杂多变。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直面经济增速放缓等挑战。禅城顶住压力、逆势而上,前三季度GDP增长3.6%,跑赢全省、全市大盘,工业投资、社消零、三产增加值等多项关键指标领跑五区,连续7个季度稳居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有力支撑全市稳增长。

再造一个新佛山,并非简单追求规模和数量,而是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核心在于现代化。对标全会要求的“六新”内涵,禅城还有很大发力空间。

目前,禅城的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尚在培育,新旧动能转换偏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突出,研发投入强度偏低;城市功能形态与万亿城市中心应有水平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有待进一步融合提升。

再造一个新佛山,禅城该如何勇挑大梁?结合全会部署,禅城要在以下五方面拼出真功夫、打出新招式。

要在融通大湾区里当支点。从区位上看,禅城地处佛山的中心C位,要充分发挥轨道、陆路、水路密集的交通优势,以三龙湾禅城片区、广湛高铁佛山站、广佛南环张槎站为支点,深度参与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积极布局平台载体、高铁未来城等,承接大湾区资源要素,有力支撑佛山发挥极点城市作用。

抢抓广湛高铁佛山站建设机遇,禅城启建佛山高铁未来城。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抢抓广湛高铁佛山站建设机遇,禅城启建佛山高铁未来城。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抢先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科技创新。禅城要推动传统产业数转智改、新兴产业抢位生长、未来产业播种育苗,也要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科创服务业为重点,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澎湃动能。

要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创增量。坚持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禅城要积极招引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企业,狠抓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要全力激活内需,用好国家增量政策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创新发力首发经济、文旅经济、银发经济、甜蜜经济,推动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人财两旺。

禅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禅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要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强赋能。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破解“城不城乡不乡”的问题,禅城突破口在全域城市化,一方面以“禅西中心化”拓展空间,推动城市、产业、服务、人才西进,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四区的深度合作,以中心之能辐射全市协同发展。

要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造福祉。依托中心城区成熟配套,禅城需进一步优化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让各路英才、各界群众奋斗在此、乐享在此、圆梦在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禅城撸起袖子,大干快干。

新年伊始,禅城抢抓新质生产力,携手省科学院共建科创平台,发布汾江科创带规划,启动打造大湾区(佛山)科创服务生态先行区。日前召开的区委常委会议也强调,聚精会神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全力抓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奋力夺取“开门红”,以实干业绩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提供禅城更大支撑。

踏上新征程,一个更强大的“佛山之心”正奋进搏动。

撰文:南方+记者 罗湛贤

相关阅读:

全媒体聚焦佛山市委全会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