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台山与珠海之间,黄茅海跨海通道宛如一条蜿蜒匍匐的海上巨龙。
这条耗资逾百亿的“碧海长虹”,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极大方便湾区内要素的流动。
桥相连,心相通,梦正圆。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通车、通人,还能够通情感、通思想,既是有形的通道桥,亦是无形的“连心桥”。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它不但可以拉近三地的经济交流距离,为香港、澳门与江门的交通联系开创新局面,更能拉近三地的人心距离。
一座桥,汇聚同心同向的强大合力。江门与港澳,将走得更亲更近,合作更深更广。
黄茅海跨海通道。杨兴乐 摄
黄茅海跨海通道。杨兴乐 摄
三地同心拥抱大湾区
要理解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意义,就要先了解江门和港澳的情谊。
“每5位香港人、每3位澳门人中,就有一人是江门籍乡亲。”民间盛传的这句话,道出了江港澳三地的历史渊源之深、血脉亲情之浓。
江门是中国侨都,毗邻港澳,目前有530多万名江门籍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遍布全球。黄茅海跨海通道在江门的“落脚点”台山,更是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有超过180万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
长期以来,在外的港澳乡亲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在各个领域艰苦奋斗,创造骄人成绩。他们无论身在何方,始终情牵故里,出钱出力出智支持参与家乡建设,助力家乡各项事业,见证和参与了江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江门在广大侨胞和港澳乡亲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李锦记、美心、德昌电机、雅图仕等数千家港资澳资企业选择江门、扎根江门,成就了三地密切的往来交流、繁荣的商贸合作。
李锦记是名副其实的“酱料王国”。图源李锦记官网
李锦记是名副其实的“酱料王国”。图源李锦记官网
2019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江门与港澳的联系,更深了。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推进,江门和港澳各领域合作多点开花,在政府和民间层面都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江门市委作出“1+6+3”工作安排,提出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携手港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江港澳合作迎来新的内涵。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江门与港澳之间的地理距离还是比心理距离远。尽管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便利了港澳同胞到江门,但不少乡亲还是觉得,如果港澳到江门的路程能更近,那就再好不过了。
“基建狂魔”从未令人失望。今年,“双通道”的开通进一步助力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依托深中通道和中开高速,从江门主城区驱车前往香港的时间大大缩短。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曾经被众多珠江出海口阻隔的香港、澳门、珠海和江门四地,也能拉成一条直线陆路相连,车程大幅缩短,港澳居民来往江门有了更便捷的选择。
游子与家乡的距离,原来可以这么近。跨海连心,这就是属于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浪漫。
众多香港游客游江门。叶芷晴 摄
众多香港游客游江门。叶芷晴 摄
打开江港澳合作新局面
距离近了,走动多了,心也就更近了,交流和合作自然更广了。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过交工验收当日,有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侨领和港澳同胞,受邀上桥感受台山巨变、感受江门发展。他们因为台山与港澳的距离进一步缩短而高兴,因为台山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而骄傲。还有不少侨领和港澳同胞表示,希望能在台山找到更多投资创业机会。
20年前,香港台山同乡总会港岛分会荣誉会长鞠凤兰在考察了多个城市后,选择在台山市水步镇投资了台山展丰制冷厨具设备有限公司。她还记得,从香港的家到台山的厂,耗时最长的一次要6个多小时。后来,港珠澳大桥开通,2个多小时就足够她来一趟台山。她估算,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路程还能再省半小时。
鞠凤兰相信,在大桥经济的东风之下,台山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投资空间。早前,她已介绍身边朋友在台山买房置业。目前,她也正在台山物色新的投资方向。
像鞠凤兰一样看好江门、看好台山的港澳同胞,还有很多。
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质生产力助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江门)会议期间,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就表示,江门与香港关系密切,伴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两地空间距离越来越近,更多的香港同胞会来到江门就业、创业、生活、养老,两地合作推进美丽健康事业大有可为。“当前社会对环境保护、健康医疗都特别重视,养老、养生、绿色经济等事业前景很好,未来两地完全可以在医疗健康产业、科创、绿色产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谭耀宗说。
在新生代江门籍港澳青年中,“助力家乡发展”也成为共识。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让江门和香港两地来往更加便利。它的开通,不仅能促进两地生活的交流,也能促进经济的交流。”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吴学明祖籍江门开平,他表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积极帮助青年人在创业路上和人生路上健康美丽成长,接下来还将继续组织更多港澳青年通过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到江门参访交流,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蓬勃发展和大好机遇,鼓励他们在内地创业和落地生根。
“江门所能”服务“港澳所需”
有血缘之亲,更有交通之便,自然能汇聚发展之力。以黄茅海跨海通道为里程碑、新引擎、加速器,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节点地位将更加凸显,更多的海外优质资源将源源不断涌入。
连接港澳,承接资源,江门真的准备好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几年,江门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的重要战略机遇,提前谋划“大桥经济”。
看发展平台。江门陆地面积9535平方公里,占大湾区的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6座城市面积的总和。为此,江门投入大量资源,把广阔空间变成可供工业发展的园区用地、产业平台、发展载体。其中,携手港澳共建大广海湾产业发展平台,高水平共建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大力招引优质企业和项目,培育海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把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新一轮开放合作平台。
看“软联通”。江门在港澳设置了“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港澳企业和群众“零出关”即可办理超500项江门市高频服务,以及广东省内其他地市超100项高频服务。江港澳三地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也持续提升,江门在全省率先落地第三方信用评级“江澳模式”。还有,启用“粤港澳特需门诊”,引进港澳医生到江门市中心医院跨境执业,有效推进“港澳药械通”内地指定医疗机构申报。
看文化交流。去年6月至9月初,共70批次逾6600名港澳台侨青少年前来江门寻根、实习、研学、联谊,批次和规模均创历年暑期之最。今年初13名江门“小醒狮”前往香港、澳门,开启 “江门小醒狮闯天下”研学交流,推广江门文化。
江门缤纷日现场。杨兴乐 摄
江门缤纷日现场。杨兴乐 摄
看创业政策。江门积极探索创业平台机制、创业孵化机制、创业服务机制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港澳青年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吸引了大批港澳青年特别是江门籍港澳青年返乡回乡创新创业。
近日,港澳青年探访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江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供图
近日,港澳青年探访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江门市就业服务中心供图
“双通道”建成通车后,江门各种优势机遇交汇叠加,各种重大利好叠加集聚。随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速升级,江门可为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经济纵深,江门和港澳合作大有可为。
逐梦大湾区,奋斗正当时。心怀狮子山下的拼搏精神,带着濠江之畔的拼搏理想勇敢出发,一个又一个梦想将在侨都开花结果。
撰文:叶芷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