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为人生问题开一剂“哲学药方”|书香节对话

作者 戴雪晴;梁钜聪;徐昊;仇敏业 2024-08-16 22:21
01:23

(周国平:为人生问题开一剂“哲学药方”|书香节对话,时长共1分23秒)

周国平:为人生问题开一剂“哲学药方”|书香节对话

8月16日晚,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亮相南国书香节,举行新书《西方哲学史讲义》的作品分享暨读者见面会。现场,周国平讲述了写作《西方哲学史讲义》的初衷和定位,还分享了自己如何走上哲学研究道路的人生经历。

爱上哲学是一个必然

分享会一开始,周国平便分享了自己走上哲学研究这条路的“前因后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读大学的时候,我的专业就是哲学,但我总是觉得,哲学成为我的专业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但我会成为一个哲学爱好者,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

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

周国平坦言,自己在17岁之前还不知道哲学是什么,到了文理科分流时,既喜欢数学又喜欢文学的他哪边都不愿放弃。在那时的他看来,学习哲学就可以“文理兼修”。带着这样真诚朴实的心态,周国平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阅读了大量哲学著作之后,才真正明白哲学是什么,他总结自己的走进哲学的经历:“误进了哲学的门,走对了哲学的路。”

在大学期间,周国平一直广泛涉猎,写作类型也很多样,“我是哲学专业的,但是我在大学读了很多文学著作,读了很多小说。除了学术论文之外,我一度写了很多哲学散文。”在书海游历一圈下来,周国平得出结论:“我最爱的还是哲学。”

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

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

周国平引用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话:“先贤们,他们聚会的殿堂只有一个,就是现代。”哲学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用文字和思想与每个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哪个年代的一点都不重要,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可以和我谈心的朋友。”他说。

被问到现代人要怎么解决孤独问题,周国平的回答也与之相似,“孤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找不到知心朋友,我们不妨把交往的范围看得更广一些,有一种交往是超越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那就是阅读。如果你孤独,不妨在阅读中寻找朋友,去和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灵魂交朋友。

“我写学术著作也不喜欢板着脸来写”

关于《西方哲学史讲义》这本书,周国平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初衷和定位。他表示,自己的创作初衷是向内的,书籍的定位则是向外的,“写作这本书是给我这么多年的学习和思考,找一个安放的地方。而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写给众多哲学爱好者的书”。

“我写学术著作也不喜欢板着脸来写。”谈到自己对于哲学写作的态度,周国平坚持要在把哲学家的思想讲得透彻之外,还把书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要写就写一本中国读者更容易读得进去的哲学书。”

周国平一贯注重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在接受采访时,对于年轻人深受“精神内耗”困扰的问题,周国平也给出了一剂“哲学药方”:“哲学可以让你去想开一些事情,不受负面情绪的支配,一个人最容易发生精神内耗的情况是坐井观天,哲学却能让你从那个局部里跳出来。”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实习生 王敬淇

【拍摄】南方+记者 梁钜聪 仇敏业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编辑 钟展锋 张志超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