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谢培君:想让村子来一次大变化|电白生长力量

作者 邓建青 2024-12-29 19:30

编者按

人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群。城市的每一次蝶变,往往根植于一个个个人的智慧和实践。于是,当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便在各个领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成为城市和社会繁荣的基础。

当城市的发展与人的奋进相融合,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就展现出来。正是这份力量,让城市不断突破边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生长。所以,我们在电白城乡发展的一线实践中,找寻挥洒汗水、追逐梦想的奋斗者,与他们进行对话。希望从他们的故事中,寻找城市生长的力量。


“这次要以当地农村为对象,为集体经济发展制定运营方案,这些经验以后都能应用到自己村里。”前不久,记者给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合利村党支部书记谢培君去电的时候,他正在肇庆参加广东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训计划的实操课程。谈及其中内容,谢培君的语气充满着期待。

谢培君在合利村强村公司成立仪式上讲话。

谢培君在合利村强村公司成立仪式上讲话。

人们常说,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领头雁”。那“村书记”究竟该是什么样子?今年7月,茂名市举行村党组织书记“百人课堂”,提到“村书记”应全面提升能力当好“八个书记”。其中包括,“村书记”要有情怀、干实事,做一名为民谋利的“富民书记”。1987年出生的谢培君是一名退役军人,从企业辞职后,他回乡当起了观珠镇合利村党支部的“兵支书”。这几年,谢培君带着村“两委”干部集中精力抓产业发展,围绕沉香产业大做文章,并大力建设蔬果种植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收,为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出了示范。他的经历,可说是“富民书记”的生动案例。

从问题到机遇的跨越

合利村是观珠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基础条件较差。谢培君笑着说:“这曾经是一条观珠墟‘搭客佬’都不敢来的村庄。”

2020年11月,谢培君被镇党委正式任命合利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班子没有一点精气神,集体经济又是零收入,给我的感觉就是,什么事情都难做,什么也不关合利村的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谢培君苦笑了一下。

从决定回乡当“村官”的那一刻开始,谢培君已经下定决心,“要让十几二十年几乎没有变过的合利村来一次大变化”。

但变化谈何容易!“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运营,离最近到期的土地租赁合同都还有23年。”谢培君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增收,他在整理村集体合同时发现存在超长期、超低价、租金浮动机制未建立等问题,便希望通过清理不规范合同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但旧合同多涉陈年旧账,清理难度极大。

合利村沉香公园。张鹏飞 摄

合利村沉香公园。张鹏飞 摄

困境,有时候也是机遇。但要实现从问题到机遇的跨越,需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这两三年电白大力推动清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规范合同,合利村应该是较早的实施者之一。”在上级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谢培君抓住了机会。他主持了与石材公司就山头租赁旧合同增加租金的谈判,多番努力之下,石材公司同意在原合同基础上每年追加10万元,“原合同还有13年,这样总计增加了130万集体收入”。

这次成功的谈判,给了谢培君信心。他再接再厉,此后经过诉讼协商,又清理了一份租期过长、效益较低的合同,原租赁合同涉土地总面积72亩,租金每年每亩9.4元,清理规范后,租金调整为每年每亩300元,并逐年递增100元,预计2025年租期租金增加57万元。

谢培君说,自己是一个务实型的村支书,注重实际效果,希望做一项成一项。但从过去几年的经历来看,他在务实之余,也不乏“激进”之举。

2022年,电白区在林头、观珠和沙琅三个基础条件较好的镇试点推行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谢培君借此机会先行先试,带领村“两委”干部认真排查村中资源,想方设法盘活岭头、鱼塘、水库、商铺、耕地、撂荒地等集体资产。

不到一年,合利村就盘活复耕土地300亩,整合零散土地62亩,引进种植大户、山林承包商、专业合作社等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谢培君与合利村“两委”干部在深入调研和研究后,决定投入10万元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利用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通过村党支部主导、合作社实施、农户参与的运作模式,推动合作社种植木瓜、茄子、苦瓜等水果和蔬菜。

观珠镇合利村种植基地。图为紫圆茄收获时节。邓建青 摄

观珠镇合利村种植基地。图为紫圆茄收获时节。邓建青 摄

2023年,合利村争取到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我用50万元去撬动建设一栋电白沉香原材料合利交易中心发展沉香全产业链,总造价300多万元。”如今,这栋大楼已落成开业,仍有100多万元的工程款未付清,但谢培君一点都不慌。他说:“建了大楼以后,我们有造血功能,肯定能还清。”

“如今合利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5万元以上。”谢培君看向围绕着山间的数十亩蔬菜种植基地,感慨道,“开沟筑渠,改良土壤,引进专业合作社,我们把荒地变成了致富田。”

打造沉香全产业链

观珠镇合利村沉香公园里,漫山的沉香树迎风招展。“我们要加快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打造远近闻名的‘沉香网红村’。”谢培君描绘着自己的目标。

观珠镇是沉香特色小镇,合利村里闲置山林地多,有种植沉香的天然优势。谢培君想把沉香产业做大做强,但前些年只有部分村民零星种植,如何发动村民种植沉香,成为摆在他眼前的难题。

“我们山区村庄,各类条件不具备优势,作为村支书不起到带头作用,大家只会你看我我看你,会处于‘躺平’状态。”谢培君认为,村支书是村庄发展的领头羊,需要在各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于是,他在自家14块山林地带头种植沉香超过1万株,同时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种植沉香树。党员谢文龙种植了7万株沉香,刘绍忠、谢鹏、杨洁等一批年轻党员也种植超2万株,带动村里种植超1万株的沉香种植大户超50人,总面积超7000亩。仅仅几年时间,合利村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沉香种植专业村。

合利村赏香亭。张鹏飞 摄

合利村赏香亭。张鹏飞 摄

沉香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村好多个村民,这两年卖沉香树收入超过100万元。”谢培君说。

沉香种植初具规模,但如何延长产业链,并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是谢培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谢培君在村委会旁的文化广场选了一块地,利用上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村集体收入以及驻镇帮扶工作队帮扶资金等,建设电白沉香原材料合利交易中心,既有商铺进行出租,又能引入沉香茶叶、精油加工工厂,构建集育苗、种植、加工、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该中心已吸引12个优质客商入驻。场地全部出租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今年,谢培君的视线又瞄准了“强村公司”。“我们村在试点推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村(社区)干部奖励待遇挂钩以来,积累了一定的企业运营经验,正好碰上区里推广‘强村公司’,我就想着继续发挥合利沉香原材料丰富的优势,建立强村公司,做大做强沉香产业。”

今年7月底,合利村的强村富民公司——电白区合之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沉香原材料交易中心揭牌。目前该公司展销中心约60平方米,主要开发产品有沉香茶、沉香精油等。

强村公司由谢培君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管理人员由村委会干部交叉委任,员工是村中的返乡创业青年、留守妇女等以合伙人方式加入公司,前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创业平台。

合利强村公司展厅内,工作人员在整理货架上摆放的商品。邓建青 摄

合利强村公司展厅内,工作人员在整理货架上摆放的商品。邓建青 摄

“以前在沙垌村做沉香生意,成本比较高,合利村这边一个月600元租金,很划算。”第一个入驻交易中心的村民杨国兰说,他家的沉香树种在了合利村的山上,离家近,顾家又顾树,还可以节省运输、加工成本。

谢培君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推动沉香产品品牌化标准化,打造“核绿沉香”奇楠精油、“合之利”沉香茶等品牌,同时大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金、人才、资源优势互补,探索破解村级资源有限、承接业务受限等问题,让公司走上正轨、发挥效益。

南方+记者 邓建青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