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南沙“足球热”背后,藏着鲜为人知的民间活力

作者 梁诗婷;程宇牧 2025-08-25 17:35

当2025伊利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省超”)的哨声在广州南沙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吹响,25000名热情球迷齐聚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这份火热,既源于职业赛事的吸引力,更植根于南沙民间足球生态的深厚土壤。

从“一个区域总会+多个镇街分会”的组织架构,到20余家青训机构的梯队培育,足球早已融入南沙城市血脉,成为传递体育精神的闪亮名片。

对南沙而言,省超或许是激活民间足球热情的契机,但这份全民爱球、代代传承的生态,才是南沙足球精神真正的底色。

免费球场牵民心,“散客”球迷拧成“一股绳”

作为南沙“镇街分会”的典型代表,珠江街足球协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热爱足球的人聚成了“一家人”。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每天晚上,珠江街足球协会的微信群里总会弹出“踢球”邀请。

这个拥有76名成员的民间组织,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成员涵盖上班族、个体户等各行各业,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对足球的热爱。

“我们协会没有门槛,想加入的市民进群登记就行,目的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有地方、有伴踢球。” 珠江街足球协会会长陈杰勇说。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在南沙区珠江街道,珠江街足球协会管理着一处政府移交的免费球场,每周三、周六的傍晚,都会上演一场自发组织的对抗赛。没有固定阵容,现场组队即可开赛;不需要提前报名,路过的市民想上场也能随时加入。“南沙不少球场要收费,我们这有免费场地,周边镇街的市民也都愿意过来。”陈杰勇说。

在南沙“一个区域总会+多个镇街分会”的发展框架下,珠江街足球协会还主动拓展足球的辐射范围:每年暑假协会都会举办对口省超的“珠超”联赛,今年已是第五届了;组织亲子活动,把球员的孩子、家属都拉进足球氛围里。陈杰勇认为,足球的氛围不仅要从小抓起,甚至还要从家庭中凝聚。

今年省超在南沙举办,更让协会的球迷们迎来了“家门口”的足球盛宴。开幕式前,陈杰勇不仅组织成员通过官方渠道抢票,还鼓励大家全家观赛。“以前看大型球赛要到市区或周边地市,这次在‘家门口’就能看省超,群里好多成员提前组团观赛,热情特别高。”

省超结束后,珠江街足球协会还计划邀请去现场观赛的成员分享感受,让赛事的激情不止于开幕式当天,持续为南沙民间足球注入活力。

青训梯队育新星,足球梦想在南沙“扎深根”

如果说珠江街足球协会是成年球迷的“聚集地”,那么星启体育便是孩子们足球梦想的“培育园”。

作为南沙20余家青训机构的代表之一,星启体育已获得了实打实的青训成效:本届省超南沙湾区青年队中,5名球员曾是机构学员,学员郑扬在对战增城猎风队时,协助球队拿下关键胜利;还曾培养出入选国家少年足球队集训营的女足队员。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来到星启体育的幼儿训练场上,孩子们围着教练跑,把足球当成真正的“游戏”。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青训机构,从幼儿兴趣培养到青少年技术提升,已搭建起4岁至15岁的梯队化培养。

“足球是长跑型运动,不热爱根本坚持不下去,在幼儿阶段,我们要让孩子觉得足球好玩。” 星启体育总教练温志伟介绍,针对幼儿学员,教学过程中没有战术讲解,没有体能考核,所有训练都以游戏形式展开。

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训练会悄悄“加码”。温志伟透露,小学阶段的球员会在建立游戏的基础上,注重战术习惯培养,让技术与战术意识同步成长。同时,机构还会通过举办足球嘉年华,教练只当裁判和记录员,让孩子们自己分组、自主安排战术,决定各自打什么位置,以提高学员的组织能力和自主性。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省超结束后,星启体育计划邀请5名湾区青年队球员回机构和小球员们一起训练、分享比赛故事。“让孩子们看到从这里走出去的哥哥能踢省超,就会意识到只要热爱和坚持,梦想并不遥远。”在温志伟看来,机构的培育目标始终清晰:先普及、再抓精英,再尽可能把孩子往区级、市级甚至国家级队伍输送。

目前,南沙区已培育了繁星体育、恒健体育、1997青训营等逾20家青训机构,举办足球文化节、球星见面会等线下互动活动激活市民的足球热情和氛围。数据显示,南沙区现有足球项目注册运动员987人,其中区队在训运动员167人,足球青少年人口注册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在南沙,足球也许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运动,而是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正如足球协会用活动把市民变成“球迷”聚在一起;青训机构用科学的培养模式,让“足球梦”在孩子心中扎根。这份藏在民间的热爱,让更多人看到了南沙的城市活力。

撰文:梁诗婷

摄影:程宇牧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