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佛山文化闪耀海内外,禅城成为最亮眼的明星。
5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东盟青年作家中国行”活动走进佛山禅城。40多位作家、诗人、翻译家参加,感受这座岭南名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探寻创作灵感。
紧接着的28日至30日,第二届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活动在佛山举行。禅城作为东道主,也是唯一发言的县区代表,围绕“文化,让城市新生”作主题演讲,讲述了一座岭南文脉之城的跃迁之路。
读懂岭南,禅城正成为世界了解佛山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中国城市树立文化自信的县区样本。
禅城区区长盘石围绕“文化,让城市新生”作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发掘与赓续,再现文化生命力
“第一次来佛山,非常有趣!”在祖庙看完醒狮表演后,新加坡诗人、小说家林艺君已经迫不及待,要把视频分享给朋友。
“这里古今交融,有特色,很岭南。”参访了禅城的祖庙博物馆、南风古灶、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八号艺术码头等文化地标后,来自全国各省市文旅部门、文化龙头企业、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纷纷赞叹不已。
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因佛而立,简称为禅。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最鲜明的底色就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享誉“天下四大聚”“四大名镇”,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兴盛地,坐拥5000多年前的河宕贝丘遗址、千年的祖庙、五百年窑火不断的南风古灶、两百年历史的梁园,还有灿若星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好文化遗产、讲好岭南故事是禅城的使命。
第二届“东盟青年作家中国行”活动走进佛山禅城。戴嘉信摄
勾勒岭南文化之形。近年来,禅城将散落各处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特色街区串珠成链,构建岭南文脉轴线,建设佛山古镇、美陶湾文化创意集聚区,打造了全省密度最大、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岭南天地。
增添岭南文化之韵。禅城激活粤剧、功夫、龙狮、陶艺等“十大传统文化”,办好“十大民俗活动”,依托AI、VR等现代科技,让静态的文化符号就此“活起来”,焕发时代生机。
推开岭南文化之窗。禅城组织中国陶瓷创意周等系列“赛、会、展、节”,落地GDToday岭南广府文化国际传播基地,亮相“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禅城花车、醒狮、龙舟等特色非遗出海出圈,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表示,秉承“最佛山”的使命担当,禅城大力推动岭南文化中心建设,以文化创新激活城市新生,收获了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典范区、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全省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十大优秀案例等国、省字号荣誉25项,绘就出一幅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禅城,就像一首不断续写的岭南文脉史诗,触发了东南亚作家的乡愁。越南作家曾原健感叹:“来到佛山禅城,就像回到了家一样。这里让我找到与越南会馆的共鸣。”
迭代与赋能,激发文化创造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在发掘、保护和厚植传统文化土壤的同时,禅城也积极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城市空间、消费场景、产业发展迭代升级,形成独具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现代化城市格调。
文化培植新美学。近年来,禅城实施“城市格调三年行动计划”,引入主理人、艺术家、设计师,植入文创小店、艺术展览、咖啡书屋等新场景,推动旧厂房、旧街巷、旧村居脱胎换骨。“文化艺术融入城市肌理,在地文化与潮流文化跨时空碰撞,老城市展现新活力,老佛山绽放新光彩。”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说。
文化驱动新消费。禅城大力推动文商旅融合,瞄准音乐演出、微短剧视频、数字文旅、潮流体育、时尚零售、城市漫游等六大新赛道,岭南天地、创意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山姆、万象天地、全球醒狮第一街、全国首家“岭南邮局”等纷纷落子。去年,全区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3%、32%,社消零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超三成,规上文体娱乐企业数量占全市半壁江山,营收增速41%,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去年,禅城旅游客流收入双丰收。廖明璨摄
文化赋能新产业。禅城推进岭南文创IP100计划,助推陶瓷、服装等行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孕育出一批先锋性强、渗透性广的新力量。水墨京砖、香云纱“锦绣”瓷砖,媲美意大利高端品牌。潮牌HEA将龙狮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深受年轻人追捧,创立仅8年已在世界各地开设200多家实体店,年营业额超3.5亿元。
如今在禅城,文化不仅是软实力,更带来生产力,并深入到产业和企业的经营发展当中。
第二届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活动开幕式上,作为本土企业代表,佛山照明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山发表了《以文化自信与科技之光,谱写美好生活》的主题演讲。
在文化建设上,佛山照明不断深挖品牌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结合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深度参与佛山行通济、秋色巡游等岭南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借势“白娘子”传说这一经典文化IP,推出“新白娘子夫妻观灯”创意视频,为佛山古镇灯会打造夜间氛围亮化项目,致力于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多维度诠释“中华老字号”的独特魅力。
佛山照明深度参与行通济、秋色巡游等岭南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企业供图
重构与共生,铸就文化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旅融合不断“破圈”,以创新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让文化自信变得触手可及。
然而,文旅这条赛道越来越“卷”,没有名山大川、大所院校,开发强度高达82%,禅城如何突围而出?
不久前的全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禅城吹响再出发的号角,发布全域文商旅生态融合发展计划,重构“空间、内容、环境、服务、机制”五大生态,塑造开放包容、全域全景、可感可触、融合创新、近悦远来的“千年佛山 烟火岭南”城市新IP。
禅城的文商旅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遵循“文化基因—消费场景—商业价值”的共生逻辑。
今后,禅城将启动“岭南文化合伙人”计划,面向全球招募、支持IP首秀,设立文旅产业基金,推出100万平方米的物业空间。“只收梦想,不收房租”,诚邀世界各地的主理人、艺术家、投资者来禅城奔赴诗和远方,成就创业梦想。
严冰认为,全面塑造“千年佛山,烟火岭南”城市新IP,就是要更好传承“千年佛山”历史文脉的根与魂,激发“烟火岭南”现代活力的破与立,将文旅厚度升华为发展高度,让“禅城烟火”升腾为“湾区盛景”。
禅城的城市跃迁之路,是一场文脉赓续、价值重构与生态再造的深刻变革。“我们将持续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努力把禅城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岭南文化高地。”盘石说。
柬埔寨作家协会主席布隆布拉尼耶对此充满期待。短短两天的禅城游,令他豪情满怀。“我们会把佛山禅城的美好文化写在作品里。”
采写:南方+记者 罗湛贤
通讯员 禅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