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职业教育作为人才供给的重要引擎,正以创新的姿态回应时代需求。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职业教育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通过校企协同、共同体赋能等创新实践,构建起“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不断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发展定位贡献职教力量。
值2025年东莞职教活动周开启,南方+特别推出“莞职教·一线探”栏目,通过深入校企,记录各校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展现学校在职教出海中的担当作为,亦多角度解码莞邑现场工程师培养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看东莞职教如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让课堂与生产线无缝衔接,使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敬请关注。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求职业教育积极参与全球教育合作,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职业教育国际化需求强劲、空间广阔。
从十余年前开办职教国际班,到中德“双元制”模式本土化再造;从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助力中企开拓海外市场,到向东南亚等国输送中国职业教育标准……着眼于东莞,这座制造业重镇的职业院校,正将岭南大地的开放基因注入职业教育血脉,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勇闯国际合作深水区。
国际合作林立,多元联动东莞职教结硕果
2013年起,与新西兰国立联合理工学院开展学分互认及联合培养,累计输送近40名学生赴新深造;2018年起,同加拿大蒙特利尔英文教育局建立起国际合作关系,通过“语言强化+专业实训”模式,累计10名学生赴加学习;2021年起,与日本京都计算机学院、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联合推行“3+3+2”专本硕贯通项目,2025年已有7名学生赴日深造……十余年间,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已与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等多国院校搭建了国际合作项目,陆续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条时间线串起的合作办学历程,也是东莞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合作的缩影。多年来,东莞各大职业院校通过各类国际合作方式取得了累累硕果。
例如,围绕“四海同窗拓视野,丝路扬帆启新程”的目标,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构建了“专班引领·赛事驱动·双元赋能”的国际化育人体系,开展了莞台跨境电商专班、智能制造双元制专班、“一带一路”国际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海丝物流教育联盟合作项目等。再如,自2013年起,东莞理工学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公办)合作,开展商务英语与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国际班,至今已有数十名学生取得本科、研究生学位。
当前,还有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正在路上——
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24年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建设。据介绍,该合作项目以三年为周期,将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领先企业的技术和经验储备,按照“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由中德专家联合开发和实施适应我国国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的一员,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参与“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今年计划与越南落地《网店美工》课程共建项目,现正筹备6月的中越纺织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论坛暨中越纺织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成立大会。
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则计划联合广东家具职业人才培训基地、东南亚行业协会,成立“中国-东盟家居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跨国师资互聘机制。同时,推进“DX共享设计师”平台国际化改造,实现跨国设计方案实时交互与订单承接。
适应海外发展需求,精准培养新型技能人才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业务发展的需求日益旺盛,也持续推动着国内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东莞职校也积极参与“教随产出”,在适应海外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面开展自身探索。
紧扣中资企业海外发展需求,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聚焦跨境领域,对接海外市场对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智能装备维护的需求,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等专业方向。同时引入了德国IHK职业技能标准、ADOBE数字艺术认证等国际认证,提升学生技能与海外岗位的匹配度。
据统计,该校物流专业群为中资企业海外培训120人次,输送“双证”(国内技能证+国际认证)人才240名;电子商务专业群学生参与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海外电商运营,获国际比赛奖项4项。
更进一步精准把握企业的出海需求,则是面向合作单位开展调研分析,这也成为了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培养定向出海人才的关键一招。例如,作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合作企业单位,东莞市端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的精密模具出口需求大,对产品的精度要求高。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该校在人才培养的岗位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增设了“品质检测员”岗位,着力培养优秀品质检测员。
而另一边,广东日信高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韩国设有全资分公司,公司在中韩两国之间业务往来密切,因此在“订单班”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即为该班级增设了《韩语》课程以适应企业需求。“由于合作企业有不少中资企业员工有出海需求,学校也会不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职业培训,增强企业员工的素养。”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职教出海也带来了诸多跨境实习实训项目的落地。在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汽车专业学生有机会被选派前往日本进行7天的技术实训,参与模拟日企工作场景的“全流程维修工位实训”;在跨境电商领域,学校则与Shopee、Lazada合作开展跨境店铺运营项目,由学生直接操作东南亚站点开展跨境电商实战。据了解,2024年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市场,均有由该校学生完成的单月单品订单量超3万单的案例。
在“教随产出”的职教出海热潮之中,一批适应海外市场的职业培训课程、教材等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例如,东莞理工学院加强了基础课特别是英语课程课时量,免费开设外语第二课堂,为学生升学以及适应中企出海增强竞争力奠定基础。同时学校还正在开发医疗器械专业海外培训课程,计划面向马来西亚、沙特、南非等国开展培训项目。
此外,针对TikTok运营,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短剧出海内容创作”课程,培养数字营销与本土化内容制作能力。依托比亚迪、越疆科技等校企合作企业,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计划将企业售后服务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开发相关教材、实训项目为出海企业提供海外技能培训服务。充分利用数字贸易基地资源,目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正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编写一本双语教材《数字营销与跟单实务》,下一步还将发挥长安模具重镇的优势,编写双语版的模具类培训教材。
开展跨文化职教活动,促进国际交流共发展
去年底,一场国际木文化交流盛会在东莞市轻工业学校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26日至27日,国际木文化学会秘书长苏金玲及尼泊尔手工艺大师Anil Bramhacharya一行到访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参观交流。期间不仅举办“岭南非遗木作与国际木文化交流”有关的主题讲座,组织实训场室和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走访活动,双方还围绕木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专题座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11月27日上午,该校与国际木文化学会共同签署了岭南非遗木作技艺与国际木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学校也为苏金玲秘书长和Anil Bramhacharya大师颁发了企业导师聘书。这一举措不仅加强学校与国际木文化学会的联系交流,也为岭南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增进了中尼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东莞,跨国职业教育交流活动的举办已不是罕事。伴随着东莞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各类跨文化的职教活动还在不断涌现。它们不仅共同推进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家之间民心相通,努力培育起文化教育的友谊之花。
例如,继去年7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驻华授权代表等来访,今年5月7日,东莞市商业学校又迎来了泰国商会大学中泰管理学院Burin Srisomthawin 院长、副院长王明亮一行4人到校访问交流。双方围绕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泰国际资源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与平台搭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请进来”还有“走出去”,不久前东莞理工学校就依托有出海发展意向的合作企业德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与巴西、马来西亚、沙特、南非等国家的培训机构、医疗设备企业的交流。事后,学校表示收获十足:“他们对我们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对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基地等合作推动先进技术进校园尤为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东莞职业教育也在引领输出职业教育标准上,积极探索“职教出海”新范式。
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建立一套既受国际认可又具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标准是中国职业教育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在与菲律宾职业院校达成合作的基础之上,东莞市商业学校两名教师参加了“一带一路”电商谷(马尼拉)合作中心电子商务课程开发与认证项目签约会及专家论证会,研讨《电子商务直播运营》课程能力标准开发相关内容。
在该项目的推动之下,学校和菲方院校联合企业开发了中菲标准《电子商务直播运营》,并成功应用于菲律宾院校教学。这既是东莞职校教育标准“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彰显了东莞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和有益探索。
统筹:王慧
撰文:毛敏 黄婷
图片由学校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