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传统桂鱼养殖产量高近10倍,这家企业怎么做到的?

作者 姚翀 2025-09-12 16:23

正在举行的第11届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来自广东珠海斗门的陆渔科技受到现场参观者的关注。这家企业负责人向南方+记者表示,通过自身的AI养殖技术方案,0.8亩的系统,首批就产出1.7万斤鳜鱼(俗称:桂鱼),比传统塘亩均产量高了近10倍。

珠海陆渔科技近年来完成了从“互联网+渔业产业链”到“搭建数字渔业基础设施”的重心转变,其业务重心也转向为养殖和设备企业提供系统赋能,立志于做水产行业的“数字基建服务商”。

南方+记者在珠海斗门基地探访看到,AI+IoT中控系统实时监测水池的氧气含量、水温和酸碱度,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精准调控每个生产环节,不仅喂鱼时能精准控制量,饲料多利用5%-8%,电也能省15%-30%,不用人工瞎琢磨。此外这套AI 养鱼设备还搭载预测性循环水泵维护模块,不仅可以延长30%-50%的水泵寿命,而且还可以提前“预警”,如轴承要坏、管道堵了等等都能提前几天发现问题,不会突然停机,让鱼儿一直有安全的生长环境。

传统养鱼得靠大池塘,陆渔把养殖系统压缩到0.8亩地,产量还能顶传统10亩塘,关键就靠两个 “省地神器”:一是 “双跑道池底自清洁系统”,靠特殊的水流设计,池底的残饵、鱼粪收集率能到98%,比人工清淤快40 倍,不用留空地搞清淤,空间利用率直接拉满;二是全封闭循环设计,不用像传统池塘那样 “抽水排废”,水资源利用率超95%,哪怕在西北缺水、土地紧张的地方,也能建标准化渔场。

该企业还发布了 “鳜鱼启航计划”。对于为什么选择鳜鱼,陆渔相关负责人表示,鳜鱼作为淡水养殖的名贵品种,不仅肉质细嫩紧实、味道鲜美醇厚,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素有“淡水石斑”之称。“特别是近几年预制菜需求爆发,如酸菜鳜鱼、臭鳜鱼等这些菜系也越来越受消费者热捧。加上政策将鳜鱼纳入‘水产种业提升工程’,各地积极打造‘鳜鱼之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风口。”

据悉,2010~2020年,受消费升级推动,鳜鱼市场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广东、江苏等地养殖利润峰值达成本的2~3倍,一度成为养殖户的致富“黄金品种”。特别在今年,鳜鱼市场起伏明显,从1月份的24.5元/斤到8月份的40元/斤,短短半年时间,鳜鱼价格暴涨63%,创下了自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价。半年时间,价格的大幅上扬让不少养殖户看到了希望。

不过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有从业者反映,今年鳜鱼养殖面临诸多困境,苗种品质差、损耗大成为突出问题。

“我们不鼓励重资产起步,而是推荐“小步快跑、滚动发展”的稳健路径。风险方面,我们承诺最大风险恒定20%。连续两批平均产量低于1万斤时触发回购,按设备购入价八折回购,极大降低客户的试错成本。”陆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珠海陆渔科技发起的“鳜鱼启航计划”,不仅提供完整的标准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单套系统养殖水体250m³,占地不足1亩,年产1.6万斤,全年两批出鱼,稳定可复制。“更重要的是,我们提供四重保障:失败回购、电费补贴、AI陪跑和技术下放。专业技术团队将全程陪跑两批鱼,直至客户能独立运营。”陆渔相关负责人表示。

陆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鳜鱼启航计划”的综合成本分摊到鱼身上约20元/斤,按照珠海斗门基地的试点数据,不足1亩的土地可以达到年产1.6万斤。“即便以极端保守的鱼价25元/斤计算(历史从未低于30元),全年两批出鱼,满产两批利润可达16万元。”

南方+记者 姚翀

编辑 马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