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农具、新流量:一个90后村书记的乡村带货理想 | 吾心吾乡

南方+  2025-08-29 13:38
01:40

旧农具、新流量:一个90后村书记的乡村带货理想 | 吾心吾乡

在广州从化的西塘村,年轻村干部正耐心地教丽姐如何把农产品挂到抖音橱窗,“现在做农民,也要懂互联网。”十年前来到广州从化创办了鳌头农耕田缘农场的丽姐感慨地说,村里陈书记的抖音火了,他们这些在村里的企业也要搭乘互联网的东风,把农货带起来。

最近,西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格威化名“小陈书记”,号召村民模仿蜡人,拿着从前耕种旧农具,在村里摆放上老物件,拍摄下了传统种粮的全过程。这段2分钟的视频收获了四百多万播放量,用“旧农具”敲开“新流量”的大门,不仅勾起了许多网友儿时的记忆,更唤醒了人们对土地和乡村生活的情感共鸣。

小陈书记在村史馆

小陈书记在村史馆

回归与挑战,从大学生到村干部

2012年,学习监狱管理的陈格威大学毕业,中途也尝试过考公,但父母欠佳的身体状况,让他选择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西塘村,开启了一段与乡村共成长的不凡历程。

“我刚回来当村干部那两年,组织大家看表演这些活动,结束了都没有一个人鼓掌。”陈格威说,他当时觉得很惊讶,同时也感受到了村里文化氛围弱,大伙没有这个意识。那一刻,他深深体会到乡村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改变,更需要情感和精神上的凝聚。

西塘村的发展之路布满荆棘,村里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大部分村民仅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靠传统农耕维持生计。更严重的是,村里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多发,在毒品问题最严重的时候,近百人涉毒,原西塘村村支书陈醒巢带头制毒。村里还时常出现打架斗殴没人管,杂物乱堆乱放,垃圾随处可见的情况,环境脏乱差,村民们对生活也逐渐失去信心。

直到2012年,西塘村被确定为重点整治的“问题村”“后进村”,这一“标签”让西塘村的发展陷入困局,也成为所有西塘村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痛。但也正是这个契机,促使西塘村开启了艰难的蜕变之路,村民们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被重新点燃。

西塘村禁毒馆的标语

西塘村禁毒馆的标语

随后几年,村里在各级支持下打造了村史馆、宪法馆、禁毒馆,村容村貌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根据指示,西塘村还打造了特色“童话小镇”,引入了多家企业,展开农旅主题。围绕这一定位,村里加大环境整治、基层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力度,引进了众多项目。“我刚来的那几年,村里变化很大。”陈格威感慨道。

从线下到云端,西塘村的破局尝试

2020年,陈威格任西塘村党委支部书记后,村里的企业已经开始扎根,龟苓膏、生态大米等产品也独具特色。“但是我明显感受到,我们农产品销路没有打开,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文旅方面吸引力也不足。”他深知,这片土地孕育的产品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和喜爱。

作为90后、深度网络用户,小陈书记经常刷短视频,看到不少地方的乡村通过这个平台将本地特产、风土人情传播出去,不仅提升了知名度,还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路径。他也意识到,网络是西塘村打开新局面的“金钥匙”,更是连接乡村与外部世界的情感桥梁。

“前几年一直很怕自己做不起来,今年暑假,看到我们之前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人气不够,我终于下定决心。”陈格威说,这份决心源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对乡亲们和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小陈书记的日常拍摄

小陈书记的日常拍摄

第一条视频拍什么呢?小陈书记想到,自己村里最有特色的就是村史馆,当年建馆的时候,村里人把自家的旧物都捐了过来,有很多在农村长大的年轻人的回忆,也有的城里人可能根本没见过。这些老物件不仅是物品,更是村民们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

“大家都是农民,也只会种地,我就想了一个主题,通过展现种地过程号召网友爱惜粮食。”在村史馆选道具的时候,大伙看到有一头假的牛,有人提议:“牛不动,我们也不动,像蜡人一样,肯定好玩!”

“我一直号召村里的阿叔阿婆们,有很多村民也不好意思出镜,最终来了十几个老人家和几个小朋友。”于是,从育秧、耙田、插秧,到打谷、风谷、入仓,最后把大米煮成饭端上桌,2 分钟的视频里,村民们手持旧农具,用 “定格” 的方式,还原了一粒米的 “一生”。

“拍摄过程很有趣,有的老人家忍不住笑场了,还有老人家偷瞄镜头,被网友调侃要扣鸡腿。”陈格威说,有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视频后,说自己家的老人生活这么丰富,自己不担心他们无聊了。这份情感的传递,让远方的游子与家乡的心更加紧密地相连。

出圈之后,想让村子富起来

陈格威没想到,第一个视频就能这么火,发布后为西塘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留言询问:“什么时候出产品”“能不能出个西塘旅游视频?带动自驾”他也意识到,流量不只是数据,更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我尝试过把网络平台上的其他产品放到我的视频下,挂了三天,卖出了5单。”陈格威说,这让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刚刚入驻抖音的新手,也可以开始卖货了。虽然订单数量不多,但这一步的意义远超过数字本身——它意味着西塘村的农产品,有希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他主动联系村里几家小型农业企业,找到像丽姐这样长期扎根从化的企业家,帮助她们学习短视频运营和电商技巧,共同打造区域品牌;他也列出了自己的计划:把村民、村集体的农产品,如生态大米、手工龟苓膏、本地蜂蜜等,一一上架到抖音小店。

除了带动农产品销售,陈格威还希望借助这波热度推动乡村旅游。他正着手整合村内的资源,将旧农具展示、传统农耕体验、稻草人工坊等元素融入“童话小镇”主题游览动线,打造具有互动性和记忆点的文旅项目。“要让游客不只是来看,还要能愿意留下来深度体验,积极契合百千万工程中关于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

在“小陈书记”的账号后面标注着:此账号所有收入归村集体,最近才拍了六个视频的他已经有了4000多个粉丝,视频中,基本都是村里的老小一起陪着他拍摄,陈格威表示,自己其实不善于当网红,面对镜头讲话也不自然,大伙的支持让他有了动力。

也有网友问:“怎么让全村人陪你玩的?”他在平台回复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句话不仅是方法,更是他这些年来扎根乡村的工作信念。陈格威说,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一个账号的事,而是一群人、一代人的事。“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村子富起来、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对土地难以割舍的情怀。

一条条短视频,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土地的情感,更正在唤醒一个村庄内生的发展力量。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西塘村正在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字:南方+记者 王越莹 黄楚璇

拍摄:南方+记者 吴明

剪辑:南方+记者 卢晓科 万稳龙

编辑 陈倚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