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61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服务基层一线,来为他们点赞吧!

广东教育头条 2025-09-04 11:42

今年暑期,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组建61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动员千余名师生赴广州市增城区、从化区、番禺区、海珠区、湛江市遂溪县、坡头区、惠州市惠城区、韶关市新丰县、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市等地,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服务。

突击队依托突击队工作站,基于地方发展需求,同时结合专业优势,围绕岭南特色产业、文化创意和保育、乡村规划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等领域,以系列行动为当地贡献青年力量。

经过筛选推荐,该校33支突击队的实践风采在南方+客户端上进行展示。为他们点赞加油吧!

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33支优秀“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点赞!(可多选) “铁翼童心护航”突击队(智能制造学院) “文化IP追梦”实践团(校学生会) “田园卫士”实践团(财经商贸学院) “信息使者”实践团(人工智能学院) “铁翼筑梦”实践团(智能制造学院) “青锋”实践团(校团委) “法润知行”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星火”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亮五联,同心助农”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铁挽黔”实践团(财经商贸学院) “绘艺乡韵”联合突击队(智能制造学院) “XR数据”乡村实践团(人工智能学院) “红色向阳”实践团(铁道运输学院) “荔乡山美·六E馨火”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绿美青禾”实践团(人工智能学院) “绿野筑梦先锋队2.0”实践团(铁道运输学院) “集酷星旅”实践团(人工智能学院) “信息使者”实践队(人工智能学院) “法行先锋”突击队(马克思主义学院) “溪望微澜”实践队(铁道运输学院) “铁韵传薪”实践团(铁道工程学院) “智助红农”实践团(财经商贸学院) “杨‘直’柑‘录’”实践团(财经商贸学院) “林小青”志愿服务实践团(校青联) “青鹰”实践团(机车车辆学院) “‘青’心逐梦”突击队(机车车辆学院) “梦想之翼”实践团(铁道工程学院) “党旗领航”突击队(电气工程学院) “凤栖朱韵・童艺振兴”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辉芒乡迹”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心灵速递”突击队(学生工作部) “繁星筑梦”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以梦为马”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提交

1.“铁翼童心护航”突击队(智能制造学院)

“铁翼童心护航”突击队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构建起“高校—地方—村社”三级党建联建机制,精准对接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需求,聚焦留守儿童关爱、红色精神传承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大领域展开服务。

针对留守儿童,突击队开展了防性侵教育和心理健康、机器人与3D打印等专业课程。为帮助传承红色精神,突击队联合属地党组织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编撰《界炮长者·红色记忆》手册,记录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并将其纳入党员教育与村史学习体系,同时动员党员、村民志愿者共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公共区域清洁,提升村容村貌。

2.“文化IP追梦”实践团(校学生会)

文化IP追梦实践团前往广州市中新镇濠迳村,从墙体彩绘、民生调研、儿童关爱、老人服务等方面开展服务,致力于通过将艺术与科技融合激活乡村文化。

为了解当地实际需求,实践团累计发放了1114份有效问卷,同时将百余平方米的闲置墙面转化为10幅“AR立体展示窗口”,并为当地孩童开设了44节理论课与6节实践课,与其共同创作防诈主题绘本《小薯萌警》,利用AI技术衍生出百余个《小薯出击》表情包。

此外,实践团拍摄并挑选了超2400张照片,为20多名老人拍摄“爷爷奶奶看镜头”艺术照并制成个人艺术写真相册。目前,实践团完成了2部老年人微纪录片,出品“1+1”长短双部宣传片,在全网平台发布50条短视频,阅读量超15万。

3.“田园卫士”实践团(财经商贸学院)

“田园卫士”实践团立足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实际,围绕三大产业开展实践。

在一产方面,实践团利用图像识别与深度学习技术,采集荔枝病害叶片图像,构建专属数据库并训练识别模型,助力数字农业发展;在二产方面,实践团深挖当地文化内涵,设计“荔枝拍拍灯”等文创产品,同时搭建“直播+电商”销售体系,有效拓宽了荔枝销售渠道;在三产方面,实践团整合当地文旅资源,规划特色旅游路线,并推出沉浸式剧本杀,运用AR技术升级墙绘,打造“科技+文化+体验”新型文旅业态,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4.“信息使者”实践团(人工智能学院)

信息使者实践团与湛江市坡头区、遂溪县合作,运用VR全景技术,完成8个乡镇220处重点区域高精度数据采集,构建智慧地图平台,帮助乡村规划与决策;通过VR立体展示农产品与人文景观,促进文旅与农业的融合,提升乡村品牌影响力,同时采用数字人语音模型,生动还原地方历史文化。目前,实践团项目总触达超80万人次。

5.“铁翼筑梦”实践团(智能制造学院)

铁翼筑梦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围绕轨道交通与无人机科技科普、素质教育拓展等方面开展实践。

实践团16天的暑期课堂覆盖了动车科普、无人机飞行、文体拓展等内容,团队成员开设了轨道交通理论精讲、无人机真机实操等课程。最终,学员实操达标率超85%。

6.“青锋”实践团(校团委)

青锋实践团连续三年扎根广州市增城区丹邱村,在直播推广破圈、文旅基因解码、立体传播矩阵、墙绘美育深耕四大领域开展实践。

实践团基于当地发展需求与资源禀赋,设置“五景连线”助农直播模式,5场直播累计曝光人数约3.5万人,点赞次数近30万,带动农产品销售近千元。同时,团队成员聚焦丝苗米农耕文化传承,开展走访调研,制作丝苗米与丹邱村文旅宣传视频,绘制研学旅游一体路径地图与文旅优化方案。

此外,实践团同步推出系列宣传海报5张、视频15个,原创特色农产品IP形象,并绘制了乡村创意墙绘与设计幼儿园核心价值观墙绘。

7.“法润知行”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润知行”实践团于7月14日至30日前往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及周边社区,联动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及社工站,开展为期半月的法治安全宣传。

实践团通过剪纸、饮品制作、黏土艺术等活动,将反诈、宪法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如“剪纸绘童趣”引导孩子创作反诈作品,饮品课堂融入《消费者权益法》教学,宣传覆盖儿童、老年群体超500人次。

此外,实践团进入社区开展“四防”宣传,通过展板巡展、情景模拟、音频轮播普及反诈扫黑知识,发放《反诈宝典》500余册,并一对一辅导老人识别“养老陷阱”。

8.“星火”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星火实践团赴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以“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聚焦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完成3幅墙绘、1篇口述历史、2次宣讲、4次志愿服务。

9.“电亮五联,同心助农”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电亮五联,同心助农”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五联村开展实践。在活动期间,实践团为400余户村民义务维修家电,发放用电安全手册500余份,帮助提升村民用电安全意识,同时开设手工、科普实验等五类课程,丰富当地儿童课余生活。

此外,实践团还通过“短视频+直播”助力乡村文旅和农产品推广,直播获赞超20万。

10.“铁挽黔”实践团(财经商贸学院

7月13日至26日,“铁挽黔”实践团围绕产业调研、直播助农、教育启蒙、文化传播四个领域前往贵州省安顺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罗甸县开展实践。

过程中,实践团形成了3份调研报告,提出10余条可行建议。在直播助农方面,实践团帮助当地培训本土直播团队,共50余人次,并于安顺古城开展3场实景直播,总曝光量达8969人次、获赞7.5万次。

此外,实践团在线上线下开设了特色课程,覆盖超1000人,同时探访非遗工坊,拍摄文旅宣传片,打造红色研学路线。

11.“绘艺乡韵”联合突击队(智能制造学院)

“绘艺乡韵”联合突击队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共同组建。突击队赴湛江市坡头镇前进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突击队完成120余平方米、共4面乡村振兴主题墙绘创作,同时配合村委推进“三清三改三整治”行动,清理卫生死角20余处,帮助改善村容村貌。

此外,突击队还针对当地特色花卉产业,走访调研产业现状及需求,协助链接资源,帮助产业发展。目前,针对前进村社会实践情况,突击队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撰写了3万余字调研报告,推动校地合作从短期实践转向长效赋能。

12.“XR数据”乡村实践团(人工智能学院)

XR数据乡村实践团前往广州市从化区钓鲤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VR全景智慧乡村”实践活动。

实践团运用多台无人机进行航拍,累计拍摄高清影像逾200张,覆盖村内个主要片区,采集房屋100余栋、街巷20多条及连片田园景观,构建起覆盖面积达1.2平方公里的乡村三维数字底图。

基于全景数据,实践团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成功完成一套VR全景数字地图,包括百年古建筑、生态稻田、荔枝园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坊,实现乡村风貌立体化、交互式呈现。

此外,实践团还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制作了农产品宣传视频,清晰展现荔枝、蜂蜜等农产品的原生态生长环境、标准化种植流程和品质核心亮点,拓宽其推广渠道。

13.“红色向阳”实践团(铁道运输学院)

“红色向阳”实践团聚焦农场品牌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短板,于7月13日奔赴广州市增城区五联村优农家庭农场开展帮扶。

实践团深挖产业故事,开展了2场主题直播,累计收获超3.5万次浏览、5万+次点赞,帮助农场拓宽销售渠道;同时通过30余篇公众号推文和10余条创意短视频呈现农场风貌,以提升农场知名度,推动五联村文旅产业发展。

此外,为帮助乡村教育,实践团还为当地学生开设了8课时铁路知识支教课程。

14.“荔乡山美·六E馨火”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荔乡山美·六E馨火”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山美村开展实践。

在当地颐康服务站,实践团化身“电器医生”,为村民检修电风扇、电饭煲等小家电,上门为多家村户清洗空调滤网、清扫屋舍。同时,团队成员走村入户,宣传惠民与助学政策,让500余户家庭了解健康筛査与教育资助福利。

15.“绿美青禾”实践团(人工智能学院)

“绿美青禾”实践团扎根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道,聚焦青少年发展、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七彩假期”系列项目。

实践团开展“关爱金雁”公益课堂与“志愿一夏”体验营,累计培育青少年421人次。其间,团队成员还开展了“河小青”行动,清理河道垃圾20余公斤,团队“志愿+”广州南站项目亦累计服务旅客超6300人次。

16.“绿野筑梦先锋队2.0”实践团(铁道运输学院)

“绿野筑梦先锋队2.0”实践团以“彩绘童心·筑梦乡村”为主题,赴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城里小学开展墙体美化实践。

活动期间,实践团以绿色生态长廊为设计理念,绘制长达200米、高1.7米,总面积450平方米的围墙画卷。团队成员通过艺术手法将生态理念与童趣元素融合,画面上层以藤蔓花卉喻成长生机,中层融入水豚等卡通形象,下层延伸绿色草地,历时7天完成全部绘制。

17.“集酷星旅”实践团(人工智能学院)

“集酷星旅”实践团在广州市增城区南池村开展了资助政策宣传调研、五育融合课堂和寻访老党员等系列活动。

实践团在6个自然村开展书记访谈、入户走访、摆摊驻点、学生回访和座谈答疑等活动。为帮助青少年全面成长,实践团聚焦“五育并举”,为学生开设德智体美劳20余门特色课程,包括“感恩写信”、“红船折纸”、VR与无人机课程、篮球、羽毛球、呼啦操等运动课程、绘画、折纸、石膏彩绘等艺术课程以及清扫等劳动课程。

18.“信息使者”突击队(人工智能学院)

信息使者突击队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大夫田村开展服务。

在乡村水域防溺方面,突击队持续升级AI防溺水系统,优化智能算法,提升河岸传感器与高清摄像头识别水域危险的精准度,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针对农村诈骗高发情况,团队成员通过问卷与深度访谈梳理风险点,定制方言反诈剧本,并逐户为村民安装反诈APP,织密反诈防护网,同时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讲与调研。

此外,突击队还为乡村青少年开设了“七彩课堂”,涵盖交通、广绣非遗、VR和无人机体验等主题的课程。

19.“法行先锋”突击队(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行先锋”突击队以“法治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前往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开展反诈游园会、非遗文化调研、产业助农等服务。

突击队设计趣味游戏普及反诈知识,覆盖超300名村民;挖掘游鱼非遗300年历史,调研甘蔗、番薯特色产业,提出电商升级方案,助推“中国第一甜县”品牌建设;与镇政府、派出所共建反诈联盟,形成可持续服务模式。

20.“溪望微澜”实践团(铁道运输学院)

“溪望微澜”实践团前往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田增村,开展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墙绘创作。团队成员结合乡村需求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创作系列乡村墙绘,通过墙绘将二十四节气的诗意视觉化,用明快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将节气的气候特征、农事活动与民俗传统融合。

21.“铁韵传薪”实践团(铁道工程学院)

7月11日至24日,“铁韵传薪”实践团赴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金兰寺村等地,通过非遗调研、主题教育、墙绘美化及新媒体传播等方式开展暑期实践。

实践团线下深入调研村庄历史与贝丘文化,为村内青少年开设贝丘文化宣传、非遗剪纸、粤剧面谱表演、荔枝红茶体验等 5 场非遗主题课堂;深度访谈8位非遗传承人,整理形成非遗资料库;联合村民共创乡土特色艺术墙绘,打造 “艺术共创空间”。

在线上,实践团则协助村庄开设公众号、视频号,展示风土人情与非遗技艺,记录课堂实况,制作防溺水、反诈宣传视频。相关成果在团队抖音号获超 1700 次点赞,浏览量过 10万。

22.“智助红农”实践团(财经商贸学院)

“智助红农”实践团前往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龙兴社区,为三至六年级学生开设英语趣味公益课堂。课堂上,志愿者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将单词记忆融入“字母接龙”游戏,把简单对话设计成情景小剧场,还借助卡通卡片、英语儿歌等道具,让原本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直观有趣。

23.“杨‘直’柑‘录’”实践团(财经商贸学院)

“杨‘直’柑‘录’”实践团设教学组、直播培训组以及后勤宣传组,前往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与广州市增城区宁西街道,以电商直播技能培训、心理团辅、绘画课程、乡村风貌纪实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及调研等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在杨柑镇,实践团开展多场电商直播技能培训,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与实战演练提升村民直播实操能力。目前,部分学员已尝试自主开播。

在宁西街道石迳村、斯庄村,实践团用心理团辅与绘画课程引导当地儿童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增强对绿美乡村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同时,实践团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以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并用文字与影像记录乡村发展新貌。

24.“林小青”志愿服务实践团(校青联)

“林小青”志愿服务实践团依托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7个主题10大模块40学时的七彩主题实践,形成了1套涵盖创意手工、自然科普、户外运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本次实践受益儿童超200人次。

此外,实践团还开展了舞貔貅非遗之旅,制作宣传片1条、调研报告1篇,为帮助青少年传承非遗文化提供参考建议。

25.“青鹰”实践团(机车车辆学院)

“青鹰”实践团由20名优秀学生骨干组成,聚焦轨道交通领域基层实践、非遗文化活化传承及基层治理,助力遂溪县洋青镇乡村振兴。

团队发挥“铁路基因”的高效协作优势,成果丰硕: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127处、焕新3条主干道,40平方米主题墙绘成为圩镇地标;调研火龙果、火山红薯基地助力产销优化;环保调研覆盖5村,回收有效问卷285份,针对村民环保认知差异提出增设80组分类垃圾桶等建议。

文化传播方面,雷州青年运河等主题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1.2万次;教育服务开设12课时课程覆盖156名儿童,完成百幅书法作品,利用地铁消防逃生仿真系统联合开展消防急救演练。实践形成2份专业方案,获9家知名媒体报道,总浏览量超10万次,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担当。

26.“‘青’心逐梦”突击队(机车车辆学院)

“‘青’心逐梦”突击队于7月14日至20日前往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开展实践活动。

绘画组融合乡村振兴、非遗技艺与游鱼文化,用5天时间设计并完成了12平方米的文化墙绘;实践组开展5场支教活动,覆盖超130名学生,教学内容包括艺术课程和轨道知识与安全常识科普。

此外,突击队还携带工具清扫了120平方米的街道等公共区域,并带着米、油等物资暖心慰问高龄老人与烈士家属,宣传教育资助政策。

27.“梦想之翼”实践团(铁道工程学院)

“梦想之翼”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增城区科教城社区,开展“绿美广东”志愿服务与“科教城赛宝花园暑期夏令营”活动。

在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实践团设计了融非遗文化、创意思维和专题教育于一体的系列课程,内容包括植物拓染、花灯制作、翻花等传统手工艺实践,夏日绘画、科学实验等创意活动,以及反欺凌、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讲座。为帮助美化社区周边环境,实践团还进行了街道清理和道路杂草整治行动。

28.“党旗领航”突击队(电气工程学院

“党旗领航”突击队前往广州市增城区东盛社区,以“党建赋能齐奋进,同绘社区新画卷”为主题,打造“五色花”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帮助社区现代化治理。

实践涵盖红色革命教育、绿色环保宣传、黄色安全科普、蓝色智慧研学及橙色文化培育五大板块,通过教唱红歌、垃圾分类推广、防溺水情景剧、轨道交通探秘及邻里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完成科普实验30组,制作手工作品100余件,发放环保手册150份。

29.“凤栖朱韵・童艺振兴”实践团(电气工程学院)

“凤栖朱韵・童艺振兴”实践团前往广州市凤岗村开展了为期14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团以“电力赋能乡村,童艺振兴未来”为主题,结合当地需求,设计安全用电科普、家电义务维修、儿童艺术课堂、资助政策宣讲四大板块,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惠民行动,把艺术带进乡村生活。此外,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村委签订共建意向,线上“电力服务站”即时开通,将短期帮扶转变为长期服务。

30.“辉芒乡迹”实践团(信息工程学院)

“辉芒乡迹”实践团去到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社区,开设各类趣味课堂,以拓宽当地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同时进行基础课业辅导,为社区孩子查漏补缺。

31.“心灵速递”突击队(学生工作部)

7月15日至19日,“心灵速递”突击队赴湛江市遂溪县与坡头区开展实践活动。突击队通过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趣味智力游戏、体育运动会、绘画手工课堂及传统工艺体验等形式,帮助乡村青少年认识情绪、拓宽视野、增强体质、提升审美和劳动能力,帮助其综合素质发展。

32.“繁星筑梦”实践团(学生工作部)

7月14日至20日,“繁星筑梦”实践团赴湛江遂溪县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活动。

团队去到黄略镇、遂城镇、河头镇、岭北镇、乐民镇、港门镇,通过入户宣讲和社区宣传等形式,解读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政策。为增强实效,团队成员还走进困难学生家庭进行“一对一”讲解,结合案例解答申请条件、流程等问题,消除家长顾虑。

在遂溪岭北社区,实践团通过问卷、访谈完成200余份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存在政策获取渠道有限、理解不深等问题。

33.“以梦为马”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梦为马”实践团去到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开展了以红色宣讲为重点、以非遗传承为特色、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活动。

红色宣讲公益课涵盖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等内容,共计200多人次参与。团队围绕瑶绣、长鼓舞等传统文化进行了拍摄宣传,并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瑶韵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出独具瑶族文化特色与品牌内涵的商标LOGO。

此外,团队联合新寨村村委党支部开展多项党团志愿服务活动,在敬老院里同老人起舞、在玉米地间挥汗劳动、在低保户家中促膝长谈、在村内公园绿地保护生态环境,累计服务老人50人次,关怀慰问村民3家,开展护绿活动4次。

南方+记者 谢望海

图片来源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高凯欣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