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奋楫争先,勇往直前。自2023年8月起,广东省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深入开展“苦干实干、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一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实效突出的典型案例。现开设专栏,推介近期评出的今年第一、二季度典型案例,供各地各单位交流借鉴,汲取榜样力量,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奋力谱写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和悉心帮扶下,河源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无废”技术应用与场景示范,指导连平县开展“无废县镇村”一体化建设,基本形成“科技支撑、变废为宝、产业协同、全域参与”的建设新模式,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生态美与产业兴的深度融合,为山区农业型“无废县”建设提供可复制经验。
科技赋能
打造智能监管筑牢固废治理防线
连平县在全市率先构建医疗废物与农药包装废弃物智能监管体系。在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和6所医院安装医疗废物智能中转收集箱,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配套指导文件,实现医疗废物从产生至处置全流程24小时在线监控、闭环管理与生命周期追溯;创新采用“点收集+全覆盖+集中处置”模式,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分布广、难收集”的难题,在13个镇布设17台智能收集箱,搭建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全链条回收处置体系,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利用矿渣、炉渣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制备复合新材料,用于“无废”宣教基地建设
变废为宝
助力新龙村美丽乡村示范建设
连平县积极探索地方典型工业固废生产新型节能材料的可行性,利用“多源固废动态配比+高效复合助剂+弥散式厌氧熔融烧成”技术,制备复合新型节能材料,并规模化应用于新龙村小学外墙、居民房屋外立面、广场连廊改造及“无废理念”宣教基地建设,以绿色建材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为“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动能。
“无废”宣教基地——历史长廊
产业融合
构建特色桃产业“无废”链条
连平县注重源头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技术,出台“三新”购肥补贴政策,推动配方肥与新型高效肥的普及应用。运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精准用药”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推动实现农业固废减量,鹰嘴蜜桃品质提升。
此外,连平县注重再生循环利用,创新桃枝多元利用,联合地方企业搭建桃枝“产、收、用”闭环体系,将“朽木”变成能源,成立“桃乡创意工坊”,将桃枝转化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赋能提升价值,助力村民增收。积极推动产业协同资源转化,对次桃、烂桃实行智能化高效管理与利用,作为青梅汤辅料、有机肥等。
连平县借助“蜜桃节”活动,大力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理念
共建共享
推动连平县系列“无废细胞”建设
连平县打造“无废景区”,创新推出“智能垃圾分类+积分激励”模式,游客扫码投放垃圾获积分,形成闭环管理,既提升游客参与度,又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实现生态效益与产业发展双赢。以“无废机关、学校、酒店、景区”等8类21个“无废细胞”为载体,推动绿色理念融入政务、教育、文旅等场景,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社会参与,构建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从生产到生活的系统性绿色转型。
创新“智能垃圾分类+积分激励”模式,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助力新龙村“无废村”建设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人事处、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河源市生态环境局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