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月为我市手足口病流行期,惠州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但也会有少部分患儿病情较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惠州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少聚集。周智聪 摄
家庭要注意勤通风勤清洁
家长朋友们要注意勤通风,勤清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对地面及桌椅台面、床围栏、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擦拭。
少聚集,勤洗手。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此外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儿童前、更换尿布或者处理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等行为后均要洗手。
勤消毒、晒衣被。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消毒;玩具、毛巾、衣物、被褥等频繁接触物品应勤清洗。
多观察、早就医。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同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要注意勤开窗通风。周智聪 摄
学校要落实好晨(午)检
学校教师(尤其是托幼机构和低年级小学)要落实好晨(午)检、记缺勤。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要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并配备洗手液。每日督促和教育儿童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做好卫生消毒。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时进行紫外线灯照射等空气消毒措施。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
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家长QQ群/微信群、园区宣传栏、宣传视频等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
配合卫生部门采取防控措施。一旦出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在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防控措施,并落实好学生复课标准,在患儿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或发病14天后,方可复课。(文字:周智聪 惠疾控卫监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