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地标大爆发!新时代文化设施今明两年密集亮相

作者 郭悦 2025-07-10 13:11

钢构森林拔地而起,智慧书库隐于地下,深圳文化设施建设进入密集成果期,今明两年迎来开放高潮。

在坪山燕子湖畔,深圳自然博物馆的曲面屋顶如波浪般延伸向坪山河岸。陈列10米高恐龙骨架的展览核心区,到恒温恒湿的标本实验室,这座华南最大自然博物馆已进入竣工倒计时。

与此同时,前海滨海绿轴上,形似双玉盘的“湾区之眼”书城正在调试穹顶灯光。当记者透过13米高的弧形玻璃幕墙望去,内部30米挑空书塔即将排满书籍,530家品牌商户的标识有待陆续点亮,静候8月26日的盛大启幕。

今明两年文化设施迎来开放潮

深圳“新时代文化设施”建设进入收获期。从2025年初至2026年末,超过七成项目将陆续开放,为市民奉上文化盛宴。

在光明区,深圳科技馆(新馆)已于2025年春节前正式投运,定位为国际顶级科学中心。这座建筑融汇科技创新元素,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而位于龙岗区的深圳音乐学院新校区已于2024年底完工,2025年正式启动招生,规划在校生规模将达1.8万人。

龙华区的深圳美术馆新馆更早一步向公众敞开大门。2025年6月,该馆举办了首个收费国际特展——东京ADC展,标志着其全面投入运营。

今年下半年,西部文化版图将点亮两处星光。

南山区后海的深圳创意设计馆即将启用。作为深圳湾文化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与科技生活馆共同构成“石群”造型的公共艺术公园。

记者从深圳出版集团获悉,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深圳书城湾区书城项目“湾区之眼”已全面落成,将于8月26日正式开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再添一处地标级文旅目的地。

香蜜湖文化集群加速崛起

福田香蜜湖片区正形成深圳文化新地标集群。该区域的三大文化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构成“一馆一中心一剧院”的黄金三角。

深圳金融文化中心自2021年12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计划本月(2025年7月)竣工。作为金融文化的展示窗口,它将呈现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创新历程。

与其相邻的国际演艺中心项目已于2022年10月动工,计划2026年12月交付。该中心将填补深圳高端演艺场馆的空白。

深圳博物馆新馆已完成立项,按计划推进可研报告编制工作。虽然原定2024年底动工的计划尚未见最新报道,但项目仍在稳步推进中。

东部知识走廊+西部文旅极核同步绽放

深圳文化设施建设呈现“东西并进、多点开花”的格局。

深圳自然博物馆效果图

深圳自然博物馆效果图

东部片区,坪山的深圳自然博物馆幕墙工程正在招标,计划2025年底建成。该馆定位为华南首座大型综合自然博物馆,以“三角洲”为设计概念,屋顶公园延伸至坪山河畔,形成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

大鹏新区的深圳海洋博物馆正开展前期报批,独立馆区计划2025年底动工。其“海上的云”设计理念将打造漂浮于山海间的文化地标,与正在建设的海洋大学形成科研文化集群。

龙岗区除音乐学院外,坂田片区的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已启动装修装饰工程。这个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项目包括1600座大剧场和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预计2026年竣工。

龙华区则有深圳市文化馆新馆正在建设中。目前总体形象进度已达77%,预计2026年6月完工。该馆将配备1200座综合剧场和500座先锋实验剧场,成为服务群众文化的综合性平台。

深圳文化地图呈现新格局:

前海博物馆效果图

前海博物馆效果图

东部知识走廊

自然博物馆(坪山)→ 海洋博物馆(大鹏)→ 海洋大学(大鹏)构成“自然-海洋-科研”知识链,其中自然博物馆的化石修复中心将与海洋大学共享科研设备。

西部文旅极核

湾区书城(宝安)→ 国深博物馆(前海)→ 歌剧院(南山)形成“阅读-历史-艺术”金三角。

湾区书城效果图

湾区书城效果图

深圳湾畔,前海博物馆的双拱剧场正等待合龙;香蜜湖畔,金融文化中心的玻璃幕墙反射着盛夏阳光;坪山河岸,自然博物馆的生态屋顶延伸向燕子岭。

这些预计今明两年开放的文化设施,将重塑深圳的“文化版图”。

深圳歌剧院效果图

深圳歌剧院效果图

当深圳人走进地下22米深的智能书库借阅典籍,登上45米高的山海剧场观赏落日,或在无柱艺术空间体验沉浸展览,这座城市正以钢骨与光影书写着从经济特区到文化标杆的转型篇章。

文字/制图:南方+记者 郭悦

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陈静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