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7月4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菌类预制菜研制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吉燕与带队老师吴晓瑜的带领下,赴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开展实践活动。团队聚焦“食用菌产业升级”,通过实地调研、产品研发、企业走访等系列行动,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实地调研:精准把脉市场偏好
团队成员们不畏酷暑,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深入公园、商场及餐饮场所,广泛访谈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并借助社交媒体与专业问卷系统,累计收集有效问卷303份(线下100份,线上203份),精准勾勒出消费者对菌类高汤预制菜的需求画像与核心偏好。
产品研发:匠心打造健康高汤
基于市场调研与多轮研讨,团队锁定菌菇鸡汤、菌香骨头汤及纯菌菇汤三款核心产品。通过风味物质分析与消费者感官测试,团队重点优化原料配比与工艺参数,显著降低了产品腥味。关键技术突破在于:确认了浓缩工艺能有效保留产品风味——经不同倍数浓缩后,产品仍能保持浓郁的菌菇特征香气与饱满的鲜味层次。
团队还设计了专属品牌包装提升辨识度,并绘制了标准化工艺流程图。着眼于产业化落地,团队提出聚焦复合风味体系开发、探索融合药食同源原料等功能性成分添加等升级路径,系统化推动产品向工业化生产迈进,助力当地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升级。
走访企业:直击产业痛点难点
团队深入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线,系统性学习金针菇从菌种筛选、菌丝培养到采收打包的全链条生产工艺。在杏鲍菇分拣线,企业高管坦言面临智能分拣系统缺位、人工成本攀升等挑战。吉燕表示,学院将组织专家和师生团队,从技术、人才、品牌三方面赋能企业。基于调研学习,团队初步提出应用机器视觉图像采集、重量传感器检测、PLC控制系统等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将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持续攻关杏鲍菇智能分拣难题。
品鉴交流:产学研共谋升级路
在菌类高汤品鉴会上,团队代表叶昊系统汇报了市场调研、研发成果及产业思考。现场展示的菌菇鸡汤、菌香骨头汤、纯菌菇汤三款预制菜品获得企业高管高度评价。双方围绕成本控制模型与风味创新方向展开深度研讨,企业项目技术部经理高仕提出的“成本优化”“融合地域特色风味”等建议,为产品后续迭代提供了重要方向。吉燕充分肯定了团队在丰顺县汤坑镇的扎实工作,明确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专家驻点服务、共建学生实践基地等方式,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的精准匹配。
八天的实践虽短,却见证了食品学子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团队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乡村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未来,团队将持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运用专业知识推动菌菇产业升级,让科研成果在乡村沃土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贡献坚实力量。
南方+记者 黄培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