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智创蓝海、岭南活力都会!一文读懂南海国土空间规划

作者 孙景锋 2025-07-06 13:52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南海区首部总体规划,是南海未来发展的蓝图。

根据《规划》,南海将致力打造成为湾区智创蓝海、岭南活力都会,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的重要支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山水人文活力区三大核心功能,到2035年,实现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对广州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形成广佛全域同城样板。全面建成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岭南特色进一步彰显,形成国家县域现代化典范。

到2050年,南海将全面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区,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全面优质普惠发展,各项指标达到现代化国家的先进水平,成为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绿色低碳的湾区智创蓝海和岭南活力都会。

南海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南海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高效互联引领珠三角西岸发展

打造大湾区辐射大西南前沿阵地

大西南融入大湾区枢纽

南海地处广佛全域同城前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展望未来,南海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对此,《规划》明确,南海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化空间格局,加强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战略互动。全方位融入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之一。

地处珠江西岸,背靠大西南广阔腹地,南海还将加强与珠江口跨江通道及东南向通道的联系,引领珠三角西岸发展。共建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强化与环湾城市的高效互联,完善车站集疏运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将佛山西站打造为大湾区西部枢纽门户。加快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打造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融入大湾区的枢纽。

南海产业基础雄厚,未来将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创新与生产网络,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资源,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战略平台作用,建立“全球科技+港深研发+南海中试、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链网格局,推进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建设。

南海区工业集聚区规划图。

南海区工业集聚区规划图。

具体而言,南海将积极对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对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发挥佛山西站作为广州铁路客运枢纽“五主三辅”的西部枢纽地位和作用,同时争取增加佛山西站始发至深圳、珠海、香港的专线班次,畅通南海与深圳的快速交通联系。

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模式落地生根,南海将打造以文翰湖为中心的科技创意网络和创新产业集群,推进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等大湾区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国际金融后台基地优势,加强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联动发展。

作为广佛同城的桥头堡,南海将加快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发展,以城市功能对接耦合为核心,链接各大交通枢纽和发展平台,形成“纵贯南北、一带链接,联动东西、融湾同城”的广佛全域同城发展格局。

接下来,南海将以一轴一带共建广州都市圈,促进交通全域互联互通,开拓广佛产业合作新平台,促进广佛生态环境共治。着力推进“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围”先导区、“白云—南海”试验区、“荔湾—南海”试验区建设。

南海区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南海区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对外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对内南海也将加强佛山市内区际合作,强化与佛山市中心城区联动,包括与禅城深度融合,提升中心能级;与顺德全面协作,打造科创湾区;与三水共建佛北战新产业园,共保西江北江水源;与高明共同强化珠西枢纽,打造机场空铁经济带。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31.84平方公里

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城镇空间格局

《规划》还对如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进行了明确,南海将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57.19平方公里;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全区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31.84平方公里。

南海区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南海区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在明确红线基础上,南海面向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产业空“四集中”策略,引导农业空集中连片、生态空织补成网、城镇空强心聚轴、产业空集聚提质,推动国土空间布局全面优化。

在城镇空间建设方面,南海将着力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城镇空间格局,“一主”是一个南海主中心,包括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和广佛湾。

“一副”是一个南海副中心,包括博爱湖、佛山西站和仙湖片区。

“两轴”包括千灯湖城市发展轴和广佛全域同城发展轴,南海将推动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片区联动发展,加快里湖片区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与一流城市相媲美的城市中轴。

“多点”包括南国桃园、里湖、听音湖、南海湾、儒林湾等多个综合性城市发展片区。

针对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南海将着力构建“三核、两轴、一带、多片”的城镇空间结构,全面优化中心城区布局。

“三核”包括千灯湖服务核、枢纽新城商务核、三龙湾创新核,“两轴”即千灯湖城市发展轴、桂丹路—海八路城市服务轴,“一带”是指在广佛交界地区形成广佛同城示范带,“多片”即形成广佛湾、映月湖、文翰湖3个综合发展片区和“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围”先导区、“白云—南海”试验区等2个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南海将推动产业空间集聚提质,划定19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打造42个万亩千亩工业集聚区和若干个主题产业园区。

聚焦把南海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战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岭南特色文旅新高地产业发展目标,南海将落实“三高四新”产业体系,打造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为主,以生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为辅的四种类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立以先进制造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南海区高质量发展。

构建开放畅达的区域立体交通网

打造100公里“最南海”的魅力展示带

面对未来,南海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等要素支撑。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联动,南海将打造开放畅达的区域立体交通网,加快推动城际铁路建设,加强与邻近佛山站、广州站、广州南站等重要铁路枢纽的联系,形成“七横六纵”的高速公路网布局,加强与周边枢纽机场多方式多通道交通联系,推动航道和港口体系建设。

构建品质卓越的城市综合交通网,规划以城市轨道和有轨电车交通为骨干、多层次常规公交服务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八横十三纵”的主干路网和“八横七纵”的快速路网,加密次、支路网。

此外,南海构建“一带、一环、两横、一纵、多节点”的景观轴带与意象节点体系,打造100公里“最南海”的魅力展示带。以慢行游憩体系为基础,串联50公里西部人文水轴、25公里中部风情湖链、25公里东部都市水轴三个主题段落,让南海魅力可游可赏。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编辑 黄迅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