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停火生效后,有关伊朗核设施受损情况,各方表态不一,引发关注。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表示,美国目前的评估是伊朗核设施已被摧毁,伊朗核计划已被推迟约1至2年。南都此前报道,当地时间6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已完全摧毁伊朗三处核设施。伊朗方面却表示美方袭击应未造成重大损失。
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表示,美国目前的评估是伊朗核设施已被摧毁,伊朗核计划已被推迟约1至2年。南都记者注意到,据6月30日公开的卫星图像显示,此前遭受美军打击的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周边仍存在持续作业迹象。通风井附近可以看到挖掘机和起重机,数名工作人员正在现场作业。
南都此前报道,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文称,美国已完成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的袭击。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也在6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目标均遭受“极其严重的损毁”,但具体受损程度尚需时日才能确定。
尽管特朗普和其他白宫官员多次高调宣布胜利,但外界对关于“伊朗核设施已被摧毁”的说法并不认可,美国媒体更是多次“拆台”。目前,与伊朗核能力有关的伊核设施受损情况、是否转移浓缩铀,各方表态仍不统一。
当地时间6月29日,特朗普再次表示,美国对伊朗福尔多核设施的袭击完全摧毁了目标地点。特朗普说,“现在那个地方只有几千吨的岩石,整个地方被摧毁了,伊朗另外两个核设施也被摧毁了”。
同日稍晚,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指责当地媒体关于袭击效果有限的报道是“假新闻”,其称“主流媒体正在对美国及其杰出的军队进行武器化的抹黑,假新闻故意使用不完整、断章取义且彻头彻尾虚假的情报评估,似乎是在听从伊朗宣传机器的命令。”
近期,针对特朗普中东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向南都记者指出,“在具体政治手段和政策特征上,特朗普政府展现出更为激进且更具‘短期交易性’的倾向。”
邹志强分析称,“尽管特朗普政府根据形势变化,采取了更为机会主义的政策调整,但加沙冲突、巴以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等地缘政治难题仍未得到解决。因此,难以断言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的主导能力有所提升,反而可能面临能力下降的质疑。”
采写:南都记者 张倩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