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石潭:聚焦“四个一”,打响国道G107风貌提升攻坚战

作者 贺欢;江绮雯 2025-10-25 19:50

走在国道G107上,昔日斑驳的老旧农房穿上了“新衣裳”,杂乱无序的沿线空间重现开阔通透,曾经凌乱的“蜘蛛网”悄然隐入天际,平整的柏油路、四季花木错落有致与沿线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一幅路净、景美、人和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高效推进主干道沿线风貌整治工作,清新区石潭镇聚焦“四个一”,紧盯国道G107沿线及周边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绿化增量提质,打响主干道沿线风貌提升攻坚战,推动沿线环境从“杂乱差”向“洁净美”、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蝶变,将国道G107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的绿色走廊。

国道G107沿线大洛村路段绿化提升前。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大洛村路段绿化提升前。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大洛村路段绿化提升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与错落有致的农房相映成趣。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大洛村路段绿化提升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与错落有致的农房相映成趣。石潭镇供图

“一盘棋”统筹:绘好整治攻坚“路线图”

以制度方案划定整治“硬标准”。石潭镇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整治攻坚专班,制定并印发《清新区石潭镇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工作方案》《清新区石潭镇国道G107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明确“清拆、改造、绿化、管护”四大攻坚方向,确保整治提升工作从部署到落实全过程有规可依、有标可循。

以问题清单压实整治“硬责任”。石潭镇采取“无人机巡查+地面丈量”双轨摸排模式,出动无人机对国道G107沿线开展“空中扫描”,精准捕捉屋顶乱搭、隐蔽窝棚等视觉盲区问题,同步组织百千万工程办、综合行政执法办、规划建设等部门分组徒步排查,形成《清新区石潭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督查情况问题清单》,建立“一户一档、一处一策”整治台账,标注138处乱搭乱建、182处乱堆乱放以及2700平方米裸露土地的具体位置与整治要求。

以作战机制校准整治“进度表”。石潭镇划分11个包保小组,推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机制,将任务分解到周、责任落实到人,每周更新整治“进度表”,形成“专班统筹抓总、部门联动协作、村居落实执行”的“一盘棋”推进格局,确保整治工作靶向精准、不偏不漏。

屋顶乱搭乱建整治前。石潭镇供图

屋顶乱搭乱建整治前。石潭镇供图

屋顶乱搭乱建整治后,融入光伏提升,实现“屋顶”生金。石潭镇供图

屋顶乱搭乱建整治后,融入光伏提升,实现“屋顶”生金。石潭镇供图

“一把尺”清拆:斩断环境乱象“根与源”

聚焦“拆违治乱”关键环节,坚持“一把尺子定标准、一套流程管到底、一种态度暖民心”原则,以清拆促整治,以整治促提升,系统根治国道G107沿线顽疾。一是劝拆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包保小组累计出动2080人次逐户上门,向群众讲透政策法规、讲清安全利害、讲明长远效益,创新采取“政府帮拆、柔性执法、光伏提升”三段式整治提升方案,累计拆除国道G107沿线乱搭乱建125处,拆除总面积达3700平方米,协调收集有意愿实施光伏提升改造的住户累计13户,在充分保障群众合理诉求的基础上破解治理难题,形成“拆除一片、带动一片、提升一片”的良性循环。二是治乱有章法、有疏导、有智慧。坚持“治乱、减量、规范、提档”的整治标准,分层分类规范道路沿线空间秩序,实现主干道沿线从局部整治到整体提升的转变。智慧治理乱停乱放,创新构建“定点值守+机动巡查+视频监控”监管体系,依托“智慧石潭”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在国道G107沿线以及公共区域车辆停放处安装8个内置乱停乱放识别功能的专用摄像头,智能识别违规停放行为,累计整治乱停乱放126车次、新增停车位75个。规范“三线”秩序,采取捆扎、贴墙、下地等综合措施,完成光缆布放约13.1千米、割接37条,消除“空中蜘蛛网”。广告“清零提质”,拆除违规设置的大型落地广告牌、废旧围挡、破旧店招83个,完成70间商铺广告的个性化翻新改造。落实“门前三包”,派发《关于号召广大父老乡亲、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倡议书》3000余份,与沿线200家商户、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累计整治乱堆乱放182处,动员群众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筑牢沿线环境整洁长效防线,推动国道G107沿线实现从“乱象丛生”到“整洁有序”的蝶变。

国道G107沿线西安村路段农房风貌提升前。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西安村路段农房风貌提升前。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西安村路段农房风貌提升后。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西安村路段农房风貌提升后。石潭镇供图

“一体化”改造:打造农房风貌“新样板”

秉承“保留乡土肌理、融入产业特色”理念,靶向整治国道G107沿线村庄普遍存在裸墙素面的赤膊房、外观斑驳的青皮房等存量农房风貌杂乱问题。邀请专业设计团队深度挖掘丝苗米、蒲坑茶、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提炼“稻香黄、茶果棕、生态绿”主色调,设计“坡屋顶+木格栅+花窗”的风格方案,做到屋檐用材、外墙色彩、窗框线条风格等协调统一,既保留乡村韵味又彰显地域特色,破解“建设标准”难题。

创新引入建筑业央企等实施主体作为农房“微改造”的“技术管家”,组织30余名本地脱贫户、建筑工匠等群众成立“本土工匠队”,通过“7天速成班+工地实训”快速提升技能,重点培训安全规范、测量放线、工艺要点等,承担清洗墙面、基础砌筑、墙面抹灰、特色构件安装等关键工序,推动传统技艺在实用中焕发生机。同步选取3栋农房作为“示范样板”,通过“看样板、比效果、定方案”的方式,以点带面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风貌提升从“单向发力”变为“多方合力”,有效破解“群众工作”难题。今年以来,累计完成237户农房“穿衣戴帽”提升,原本斑驳的墙面变得整洁雅致,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国道G107沿线圩镇路段农房风貌提升整治前。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圩镇路段农房风貌提升整治前。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圩镇路段农房风貌提升整治后。石潭镇供图

国道G107沿线圩镇路段农房风貌提升整治后。石潭镇供图

“一站式”绿化:构建沿线生态“风景线”

因地制宜开展绿化增量提质,对国道G107沿线清拆空地、裸露土地进行“一站式”规划补植、复耕复种,打造“三段式”绿化景观:在圩镇路段,保留原有香樟、芒果树等景观乔木,搭配四季花卉,打造植绿配花、错落有致的“街景花园”;在村庄路段,见缝植绿,见缝种花,穿插种植350株火山榕、黄槐、黄花风铃木等乡土树种,计划播撒格桑花2000平方米,打造增美、增色、增香的“四小园”小生态板块3个,建设路景相宜、步步皆景的“绿美长廊”;在乡间田野路段,采取“粮花轮作”模式推进沿线264亩撂荒地复耕复种,规划规模化种植油菜花等兼具观赏与经济效益的作物,塑造融田入景、田路相依的“农耕画带”。

下一步,石潭镇将高标准、严要求、高品质持续抓好国道G107沿线“拆违治乱+立面改造+绿化提质”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把国道G107打造成为集中展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亮丽风景线”。

撰文:贺欢 江绮雯 通讯员 杨慧琼 梁力铭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张芳菲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