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骑行成风、文旅探索骑趣盎然、湾区车友跨城相约……在珠海,骑行已从一种出行方式,升华为独特的城市生活美学。
11月7日至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其中,11月8日上午举行的男子个人赛将从珠海出发,途经港珠澳大桥,穿越澳门、香港,最终返回珠海,整个赛程将6次经过口岸,实现全程“无感通关”。
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自行车赛事,这条赛道串联起的,不仅是浪漫海景、世纪工程与港澳风情,更是珠海以骑行为纽带,向世界展示的湾区融合气象。
全民健身
打造骑行友好城市
清晨六点的情侣路,海风还带着凉意,自行车车轮碾过路面的沙沙声已划破静谧。在这支晨骑队伍的最前方,总能看到珠海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谭忠铭的身影。每逢周末,他还会组织骑友从市区向郊外进发,一路穿行于沙滩与椰林之间。
“珠海的海岸线绵长,在情侣路上迎着海风骑行,既是运动的自由,更是身心的放松。”在谭忠铭眼中,这正是珠海骑行运动的独特魅力所在。
多年来,珠海持续将骑行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自2011年起,珠海市政道路改造便明确要求同步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截至目前,珠海已建成绿道1290公里、健康步道133公里,形成覆盖“滨海—河湖—山地”的三级网络,让骑行从出行方式升级为“沉浸式风景体验”。
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外,还有贴心的人文关怀。情侣路沿线设置专用骑行道,实现人车彻底分流,成为市民傍晚休闲骑行的首选;香山云道、景山道等步道接入周边骑行网络,为骑友提供骑游结合的多元选择;城市驿站、公园服务点与沿线便利店也设置补给休憩点,让骑行从容不迫……这些细节的改变,让骑行从“体力考验”变成“身心享受”。
“骑行绿道越来越密,身边的骑友也越来越多,骑行氛围越来越好了。”骑龄20余年的谭忠铭,见证着这座城市骑行文化的蝶变,“以前车队里多是爱好者,现在公务员、白领、学生都来加入,骑行早已不是小众爱好了”。
如今在珠海,骑行已深度融入市民日常:有人骑行通勤,避开早晚高峰;有人骑行健身,沿绿道完成每日10公里打卡;拥有万余名会员的自行车协会里,线下约骑、线上分享路线已成常态。车轮转动的韵律,已成为珠海最鲜活的城市脉搏。
文旅探路
车轮上的流动风景
当骑行从日常通勤延伸至更广阔的场景,一场融合体育与旅游的“骑遇记”,正在珠海悄然上演。
10月25日,斗门区莲洲镇的稻田金浪翻滚,一场绿美乡村骑行嘉年华在此启幕。200余名骑友在16公里的旅程中,穿行过山禾田园的滚滚稻浪,探访了神秘的岭南百草园,最终沉醉于东湾村的田野乡愁里。
“一路山水相依,稻香伴着风拂面而来,这样的体验太美好了。”来自山东的资深骑友张利锋由衷感慨:“下次我还要再来!”
这是珠海“赛事串景”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珠海以骑行赛事为纽带,串起山海、古村与人文,让骑友以“慢节奏”读懂城市风貌,将赛事转化为体验赛道,把“流量”沉淀为留客“增量”。
依托市民健身运动会举办南粤香山古驿道骑行活动,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近千名骑友参与;金湾区连续举办15届“航空新城杯”公路自行车赛,将赛事打造成城市名片;2025年,珠海首次组队参加广东省自行车青少年锦标赛、小轮车青少年锦标赛,骑行文化正成为青少年群体中的新风尚。
与此同时,珠海设计串联了多条不同主题的骑行旅游线路,涵盖珠海滨海风光、海洋海岛、绿色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满足市民游客对主题化、差异化旅游的需求。骑行其间,既能享受珠海休闲游的乐趣,又能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和城市魅力。
横琴花海长廊四季花开不断,沿线设有露营驿站,让游客能随心停靠,尽享浪漫;斗门区的莲洲骑行环线,既能领略沙田水乡风情,休息时还可品尝地道乡村美食;还有东澳岛、桂山岛等地的海岛骑行,让游客领略山海骑行的魅力。“如果按照主题来骑,一周都可以不重样。”谭忠铭竖起大拇指点赞。
三地融合
串联大湾区生活圈
作为全国唯一与香港、澳门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凭借“一桥连三地”的独特优势,为骑行路线注入了天然的“跨境基因”。这里不仅是珠海市民日常健身的活力主场,也正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骑友跨城畅游、探趣休闲的热门目的地。
“澳门道路往往比较窄,很难找到这么长、这么安全的骑行路线。”澳门骑友陈先生一边调试头盔扣带,一边笑着感慨:“现在通关快得很,周末约上三五好友来珠海骑一圈,早成了我们的运动日常。”
像陈先生这样的跨城骑行者,如今已经不在少数。自“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以来,每到周末,珠海情侣路、香山云道等热门骑行地的停车场里,常可见到港澳牌照车辆整齐停放,后备箱中折叠自行车装备齐全。车主们专程通关过来,就为在珠海的山海绿道间,享受一段无拘无束的骑行时光。
不少港澳骑友还自发整理出内容详实的“珠海骑行攻略”,涵盖路线推荐、补给站点等实用信息,在各大骑行社群中广为流传,让跨城骑行更加轻松便捷。“如果将来能骑上港珠澳大桥,体验一日畅游三城,那就更完美了。”陈先生的期盼,正随着湾区融合的加速推进,一步步走向现实。
即将举行的十五运会男子公路自行车赛,将“跨境骑行”从愿景推向实践。赛事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实现粤港澳三地无缝跨越,比赛过程中选手无需停车查验,只需通过人脸识别和RFID技术快速核验身份,即可顺畅穿越港珠澳大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踩刹车”通关。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运会结束后,还将陆续举办2025年港珠澳高校足球冠军赛、粤港澳中学生足球邀请赛等跨境体育赛事,通过赛事联动、交流互访等形式,推动三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
当骑行融入日常、文旅激活消费、跨城往来打破边界,珠海的小车轮,不仅转出了城市生活的新美学,更牵引着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强劲脉搏。这幅由骑行描绘的融合画卷,正在湾区热土上徐徐展开,奔向更远的未来。
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吴枫
统筹:李强 吴志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