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16日,第八届“戏曲与俗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25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俗文学学会、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与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联合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海内外8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黄仕忠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黄天骥先生作开幕致辞。从人工智能时代的文科发展谈起,黄天骥先生认为戏曲研究务求“古为今用”——既体现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丰富人的精神,还在于使古代戏曲的艺术精华、技术技巧,吸收进当下的创作中。他以白先勇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红线女的粤剧发声方法为例,介绍“古为今用”的创新意义。黄天骥先生提醒与会学者,戏曲研究既要着重作家与文本,还需重视舞台演出。
大会发言环节,中央民族大学叶楚炎、中山大学戚世隽、中国政法大学崔蕴华、中山大学郭丽娜、西南交通大学刘玉珺、杭州师范大学徐大军、四川大学丁淑梅等作主题演讲,分享近来的研究心得。本次研讨会入选论文129篇,分为六个小组共十八场讨论会。研讨会以“俗文学文体研究”为中心议题,并接收了多篇相关论文。与会学者的研究方向广泛,呈现出戏曲、小说、说唱文学等俗文学文体研究交叉融合、综合探讨的趋势。
本次会议议程的最大特色,是由年轻学者为主作专题报告,再由两位资深学者做点评指导。“戏曲与俗文学”学术研讨会致力于为年轻学者搭建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创造海内外学术交流互动的宝贵机会。
黄仕忠教授表示,中国俗文学学会、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院的合作,使得第八届“戏曲与俗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更具意义。黄仕忠教授提醒年轻学者,要重视点评专家宝贵的指点意见,学术研究的经验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口授心传。他期待,“戏曲与俗文学”学术研讨会这一学术共同体将延续下去,不断推进学术研究的进步。
南方+记者 杨逸
通讯员 毕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