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企业见新芽|走读深圳产业力量2025首季(第2期)

作者 邱永宽 2025-05-08 06:31

风起南方,肇始深圳!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与策源地,深圳一直勇立潮头,坚持营造、适配市场经济发展的气候与土壤,在创新发展时代大潮中不断进击;作为市场创新主体,开拓进取的深圳企业尽情吸收养分,在这片土地发芽生根,茁壮成长,已成为引领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深圳企业为何总能“闯”出新路,“创”出新局?大湾区产业如何互促共进?带着深圳之问,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和南方+深圳产城频道一起走进园区,走进企业,走近企业家,摸好产业底子,探寻产业新质,发掘企业创新新芽。

近日,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南方+深圳产城频道相关代表及产业界人士,一起走访百穰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盘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开交流与探讨。

能碳聚合重构新能源电力生态

近几年,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由此形成峰谷差异的增大,储能技术及其产业化快速渗透和扩张。在此过程中,储能市场出现了锂电池、抽水蓄能及气体压缩等技术路线。

相较于电池储能而言,二氧化碳储能具有长时、高安全度、不受部署地域影响等优势。二氧化碳储能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相变(气态-液态-超临界态)实现电能存储与释放,适用于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场景。‌‌

在二氧化碳储能阶段,在用电低谷期,利用电能将低压气态二氧化碳压缩为高压液态,并将压缩产生的热能通过蓄热系统储存。而在释能阶段,在用电高峰期,储存的热能被用于加热液态二氧化碳至气态或超临界态,驱动透平(类似汽轮机)发电。释放后的二氧化碳重新储存于低压储罐中,如此形成闭环循环。华电木垒100MW/1000MWh二氧化碳储能电站项目

华电木垒100MW/1000MWh二氧化碳储能电站项目

“在二氧化碳的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中,形成了用碳、固碳、封碳的‘能碳聚合’。几个小时内的储能,锂电池已经做的很好,但长时储能市场则能让二氧化碳储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百穰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百穰新能源”)董事长萧龙说,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方案中,二氧化碳储能将重构新能源电力生态。

百穰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科技型创新公司。公司以二氧化碳储能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零碳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据萧龙介绍,百穰新能源是全球第一家将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商业化的企业。

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储能商用系统并网发电

2017年,百穰新能源开始储能系统概念及方案研发,历经多年研发,于2023年实现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储能商用系统并网发电;2024年,百穰新能源的全球首套GWh二氧化碳储能项目开建。

2024年1月,百穰新能源开发建设的芜湖海螺10MW/80MWh二氧化碳储能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此外,百穰新能源“基于气液两态互转技术的大容量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正式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百穰储能项目

百穰储能项目

目前,百穰新能源已迈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列。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东方电气建立了排他性的战略合作关系,已掌握180余项know-how,取得50多项专利授权,数百项国内/PCT专利申请中。

据了解,百穰公司团队与新能源的结缘始自于校企合作中,他们在合作中了解到,储气罐压缩气体储量与罐体材料成本的商业化痛点。而公司团队拥有20多年柔性材料结构研究的技术积累与沉淀,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公司研发团队从2017年开始,历经四年时间试验了上千种材料,最终研发出满足上述需求痛点的复合材料,并由此进军二氧化碳储能这一新兴领域。

芜湖海螺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项目

芜湖海螺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项目

针对二氧化碳储能的特点与优势,百穰新能源打磨了分布式负碳绿色电站、数据中心热电联动、二氧化碳储能耦合CCUS火电调峰与能源大基地配储的四大应用场景和方向,将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转化为24小时持续绿电,助力能源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百穰新能源已在芜湖落地了海螺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项目,该项目耦合水泥产线CCUS,实现CO₂捕捉、利用、暂态封存闭环,利用水泥产线低品位带碳余热 (50°C+),年节约标煤约3130吨。

着眼出海首尾两端,做难而正确的事

经过几十年的开放与奋进,国内市场产品极大丰富,技术亦明显进步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门类和高效供应链条。在此背景之下,出海已成为企业必要、必然选择,于国内企业而言,可谓“不出海,便出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B2B的出海中间端平台已经非常成熟而拥挤,向前延申的前端及尾端服务仿佛被遗忘,实则是因为首尾两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躬身入局者自然稀少。“做难而正确的事,回报更持久,慢就是快,快亦是慢。”在盘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盘古”)总裁张辉看来,这样的经营哲学是盘古所追求的方向,其成就感更醇厚绵长。

图4

图4

据介绍,盘古集团于2005年3月成立于香港,前身属于香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清华大学校办企业清华同方的海外板块业务。“PANGOO用意取自熊猫的前三个字母‘PAN’,告诉世界这是来自中国的品牌,盘古从事的又正是国内企业急需但罕有中国企业耕耘的出海前端与尾端的综合服务;彼时,Google占据互联网份额颇高,我们将此作为努力的目标,于是便有了’PANGOO‘这个富有深意的公司名称。“张辉说,这也高度暗合盘古开天辟地的取意。

与常见的B2B的中间端平台不同,作为跨境电商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盘古集团选择跨境全产业链前端及尾端的M2B、M2C和B2C模式,帮助企业开展更全面完整的业务,从最前端教企业怎么走出去,到尾端提供一系列的海外售后、维修、品牌,海外仓,欧管家及卡派等服务,在上下游方面,盘古在出海实操方面的链条更长服务更完整。

图5

图5

谈及为何从体制内管理岗位下海,冲进出海大潮之中,毕业于北大的张辉表示,机缘巧合之下,与盘古集团董事长陈文辉结识,盘古集团深深的民族情怀与企业责任感打动了他,二人下定决心,以己所能为中国企业和品牌出海做点儿什么。

为国外消费者打开“中国之窗”

据了解,企业出海难点主要表现为原产地追溯、非主流产业拓展难以及不合规、缺售后等。盘古集团深耕制造业务,在出海领域深耕20载,并将业务延申至品牌、售后,已构建起国内国外双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盘古全资收购了盘古德豪“teknihall”,目前该品牌跻身欧洲排名前三的售后服务商,也是德国知名商超如ALDI、LIDL、Mediamarkt、Saturn等指定的合作商,在德国与比利时拥有超过300名员工和5万平方米仓库,专业提供电子电器、家居休闲等产品维修、物流、仓储服务。

图6

图6

此外,为提升给企业出海品牌赋能能力,盘古收购了“GRUNDIG”根德这一始创于1930年的德国品牌,为国内企业出海创造更大品牌溢价和利润空间,这也是我国企业出海追求的长远目标。盘古坚持两条腿走路,除了收购国外品牌,还提出了PANGOO自主品牌战略牌,开创欧管家,中国之窗(WOC),为出海的中国中小企业提供品牌授权、渠道建设、跨境服务、合规服务及售后服务的“5合1”赋能体等一系列升维战法。

图7

图7

张辉介绍,盘古的欧管家服务可为国内企业提供在欧洲的办公地址、注册地址税号登记等10项专业服务;盘古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海外布点,打造超过2万平方米永不落幕的中国展厅,提升消费者的线下体验,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成为国外消费者了解和连接中国的”窗口

在国内,盘古从全局角度出发,提出“5+4+3”的园区赋能体系,与政府合作盘活政府闲置资产,以点带面,为当地打造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目前,盘古在全国已落地超过20个园区项目。

从长远眼光看,出海相关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事关产品和产业出海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此,盘古还成立了盘古创莘教育公司,拥有深职院、临沂大学等多所学校合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为企业成功出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撰文:金慧 许成涛 邱永宽

编辑 张秉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