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全市17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4所中职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建成2个省级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劳动基地全省数量最多……一组数据,呈现东莞劳动教育5年发展“成绩单”!
5月11日,由东莞市教育局指导,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展示与宣传月系列活动在松山湖举行。活动以“科学改变生活,劳动创造未来”为主题,现场全市30多所中小学及职业学校以设摊形式,向公众展示劳动的创意和巧思。《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探索(2021—2025)》以及2025年东莞市劳动教育主题曲《劳动之光》同步在活动上发布,全面展现全市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与创新活力。
三大板块书写劳动教育5年“奋斗史”
今年是《东莞市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计划》实施的第5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时间里,东莞劳动教育人深耕细作,铸就劳动教育的口碑与品牌。
此次《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探索(2021-2025)》的发布,正是对过去5年全市劳动教育开展与实施的总结回顾。这本东莞劳动教育“编年史”,以三大板块内容书写全市劳动教育人的5年“奋斗史”。
其中,第一版块关键事件记录了全市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以及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第二大版块呈现了东莞有机制、有课程、有师资、有基地、有评价的“五有”劳动教育体系的建设成果;第三大版块则以大事记形式,再现东莞劳动教育从起步到发展、从探索到成熟的每一个重要瞬间。
2021年6月,《东莞市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计划》发布,此举为全市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落地实施擘画蓝图。
此后,东莞不断强化政策引领与统筹,先后发布《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指导》《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清单》《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地图(2023版)》《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等指引文件,成立全省首个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团体,发挥市、镇、校三级联动优势,建构了“五有”特色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实现了中小学劳动教育“一校一案”全覆盖。
层层推进的探索与实践,让东莞劳动教育频频被“看见”,区域劳育推进方案获国家、省级奖项与点赞。
东莞《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展出,《构建“三位一体”区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跑出劳动教育加速度》入选广东省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30多个摊位展示劳动的创意和巧思
全市统筹、镇街联动、学校探索,东莞东莞教育形成全域覆盖、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各镇街学校百花齐放,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品牌项目。
比如,松山湖注重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石排镇注重潮玩和人工智能融合、长安镇注重中职学校与大型企业基地的融合、塘厦镇注重劳动教育与美术教育融合,在劳育美方面有很多亮点。
5月11日当天的劳动教育展示正是东莞劳动教育特色成果的集中体现。现场,来自全市30多所中小学及职业学校以设摊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劳动的创意和巧思。
每个摊位都由各校师生自主设计,有的挂上了美丽手绘海报,有的设计了精美的展示台,琳琅满目的展品,既有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也有精巧别致的非遗手工。这些作品生动诠释出“科学+劳动”“非遗+职教”“生态+农耕”等多元融合的劳动教育育人成效。
以活动搭台,为学生创造实践成长空间,东莞还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大赛、职业体验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体会劳动的价值与快乐。比如,在2024年首届东莞市中小学创造性劳动与智能设计活动中,1039名选手同台竞技,网络围观人次超44万,擦亮“科技+劳动”融合品牌。
当前,创造性劳动已成为东莞劳动教育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而东莞的创新尝试也收获了融合育人的成效。
“展望未来,希望东莞劳动教育工作者继续书写东莞劳动教育的奋进篇章。”活动现场,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润江寄语东莞劳动教育人,不断开拓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途径,推动全市劳育工作再创新高,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经验”。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图片: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