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经济粤评

南方经济智库 2025-07-15 16:52

7月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10年再一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一次则要追溯到2015年12月,再上一次更要追溯到1978年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

从时间周期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近50年来仅开过3次,使行业、市场、社会均对其高度关注。具体看,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共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重点任务,涉及现代城市体系建设、培育城市创新生态、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等多个领域。

业内认为,随着城市更新等“主线任务”推进,城市的“提质”将更可感知,城市经营模式、城市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显著变化。

从“扩张”转向“提质”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成就固然举世瞩目,但也有问题与城市扩张相伴。比如大城市常见的交通拥堵、近年来常受到关注的城市内涝等,各种“城市病”往小处说是令人烦心,往大处说则可能会积累社会矛盾,制造潜在问题。

近年来,城市扩张的速度放缓,“城市病”治理进展加速,则印证着会议对城市发展阶段从“增量”转向“存量”,“扩张”转向“提质”的总体判断。其中,“广东蓝”或许是最直观的变化之一:2025年5月,全国PM2.5浓度最低的前20座城市中,珠三角9市全部上榜,中山、珠海、深圳更是在前5中独占3席。

城市生活能“抬头见蓝,推窗见绿”,其含金量自不必多言;而随着会议进一步明确“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城市发展总体阶段,并部署一系列重点任务,未来城市的“提质”有望体现在更多方面:

在舒适宜居方面,会议提出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在绿色低碳方面,会议提出采取更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文明、智慧等方面,会议提出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业内看来,“存量提质”的诸多举措,也意味着城市建设从“关注物质”转向“关注人”,从关注“硬件填充”转向关注“治理能力”,这也是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题中之义。

明确“主线任务”

推进城市更新

在指明总体方向的同时,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作为“存量提质增效”的主线任务之一。

从去年底以来,“城市更新”概念的热度一直在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等多场会议均对城市更新作相关部署,并在今年首场国常会再次成为政策重点。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八项主要任务;6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公示》,北京、广州等20座城市入选示范城市。

在上述会议、文件中,城市更新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

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

对老旧小区、街区、厂区、社区等区域的改造;

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历史文化及各项城市功能的保护、修复、完善。

其中,“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表述再度出现在本次会议中,成为城市更新各项工作中最高频的“热词”之一。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在新一轮经济稳增长方面,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措施将发挥更大的功能和导向。

“2025年市场销售的恢复节奏有赖于已出台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尤其是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改造、收储存量房等政策。”中指研究院分析师孟新增说,“土地缩量、房企资金承压及较高库存影响下,短期开工投资下行态势难改,而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政策的实施进展,是推动市场进入新的循环、稳定投资开工的关键因素。”

在广东,相关部署正迅速落实到行动,今年以来,广州等地多个城中村陆续有新动向,黄埔文冲东区等多个改造项目动工,天河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项目开出1亿元房票,石牌村、共和村等多个片区陆续传来改造动向,多个新做法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构建发展新模式

房地产探索价值新蓝海

从股市表现看,市场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现出高度关注,不少投资者期待相关部署能为调整中的房地产市场注入“强心剂”,提振市场信心。

目前房地产情况如何?

从数据上看,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南方+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商品房市场销售面积、市场价格、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等关键数据降幅均有收窄。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5月末减少了479万平方米,连续4个月减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的调研结果也认为,广东、浙江两省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持续巩固。7月初,该部调研组赴两省调研,广州、深圳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宁波、珠海“以旧换新”“带押过户”,举办“房交会”“好房节”等举措获点名表扬。

本次会议部署的7方面重点任务中,“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被列入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的相关举措中。何谓“新模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住建部相关负责人给出答案:一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二是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这意味着房地产发展将植入产业、人口、公共服务中,做到房地产与产业、人口、就业、公共、供地协调,将这些资源统筹考虑,再决定如何建设。”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为使房地产延续稳定势头,行业重点将转为开发、建设、改造、运营并重,防止更大的过剩造成波动。”

同时,李宇嘉提示,除了上述直接部署外,会议的多个细节也将对房地产产生深远影响: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房地产行业将获得存量盘活、更新、空间资源整合的机会,并强有力带动家居、家电、家装、装饰、装修、建筑建材、租赁等行业,相关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激活、牵引的消费需求很大,将成为房地产支柱地位的新体现。

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将成为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新玩法,未来会涌现出一批会盘活、懂运营的经营性企业,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有利于带动社会资本、居民资金进入存量物业市场,共同探索存量时代的价值新蓝海。

采写:南方+记者 邵一弘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