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近视度数为何“噌噌涨”,而有些孩子却能稳定控制?这其实与眼睛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为帮助孩子延缓近视发展,拥有明亮双眸,清远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开展的调节训练+视功能训练治疗仪备受关注。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眼科是广州市妇幼儿童医疗中心眼科技术合作科室、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专科联盟单位,开展眼科疾病的日常诊疗、新生儿眼底筛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院内会诊及儿童眼保健等相关工作。
医院拥有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配备干眼检测诊断仪、进口裂隙灯、电脑验光仪、接触式眼压计、进口非接触式眼压计、检影镜、直接眼底镜、进口拓普康眼科显微镜、电解倒睫仪、免散瞳手持式眼底照相机、多宝视弱视治疗软件、尼德克生物测量仪、RetCam眼底广域成像系统、眼科A/B超、角膜地形图、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仪等设备。
该院眼科开展的调节训练+视功能训练治疗仪设备,是如何帮助延缓孩子近视的发展,让孩子拥有明亮的双眸的呢?一起来了解。
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如今生活方式改变,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长且负荷重,使得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调节功能持续紧张且无法放松。睫状肌的调节如同“弹簧”,用眼过度会让这根“弹簧”绷得太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持续收缩状态,其弹性就会变差,导致看远时无法放松。
当眼睛看近处时,成像点会往后移,若调节力不足,成像就会落在视网膜之后,即出现调节滞后。眼睛长期处于“调节滞后”状态,为看清物体,会适应性向后增长,眼轴慢慢增长,进而发展成近视。
导致调节力下降的因素包括,一是近距离用眼:长时间写作业、看手机等,会让睫状肌持续紧张,陷入调节痉挛造成假性近视,若不注意,会导致调节力衰退。二是缺乏户外活动:户外光线能促进多巴胺分泌,维持睫状肌弹性。有数据显示,缺乏户外活动会使调节力下降风险增加30%。三是错误读写姿势:歪头、趴在桌子上写字等,会让眼睛疲劳,增加调节负担,导致睫状肌疲劳积累。四是过度依赖电子产品:距离屏幕过近,再加上电子产品的高频闪烁,会加速调节力的损耗。
VR视觉训练如何防控近视
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几种方法,一是多焦点近视防控眼镜:近视防控率接近70%,但验配精度要求高,对调节功能差的孩子效果不理想。二是硬性角膜塑形镜(OK镜):夜间佩戴,白天无需佩戴,防控效果最佳,不过护理繁琐,需每日清洁消毒,且有感染风险。三是低浓度阿托品:每晚一滴,可与其他手段联用,但可能有不良反应,需长期使用。四是VR训练仪:每天15分钟,操作简单,临床试验效果显著。
据介绍,VR视觉训练防控近视的原理是减少调节滞后、增强调节力、减缓近视进展和稳定调节力。长时间近距离视觉活动(如阅读、使用电子设备)伴随的调节滞后可能促进近视增长,调节训练有助于减少由此引发的视疲劳和近视发展。青少年发育过程中,调节力可能尚未完全成熟,调节训练可增强调节力,预防近视发生。对于已近视的个体,调节训练可作为综合近视管理方案的一部分,减缓近视度数加深。研究显示,轻中度近视儿童经过6个月训练后,调节滞后量显著减少(训练组从 0.67D降至0.25D,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近视度数增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74.36%VS25.49% 增长<0.50D)。
调节训练可缓解假性近视、增强调节力,并作为综合防控方案的一部分减缓真性近视进展。
视功能训练:通过减少调节滞后等控制近视发展
视功能训练内容有几方面,一是调节功能训练。包含动态调节——孤岛危机、远近运动调节——水果配对、远近交替调节——找不同、远近交替调节——砸蛋之王等。采用独家专利技术,实现无极变焦,可进行-6.00D~+2.5D的调节灵敏度训练和0~16D调节幅度训练。能放松睫状肌,提高睫状肌功能,增强晶状体弹性,改善调节滞后,延缓近视进展,预防近视发生。
二是眼动训练。有追随训练——小小赛车、追随训练——太空弹球、追随训练——水果矩阵、扫视训练——打瓶子等。包括追随、扫视等视觉基本技能训练,可锻炼眼外肌协调性,改善眼肌力量不平衡,提高睫状肌的调节功能。
三是VR视功能训练。涵盖立体视训练——水果对对碰、融合功能训练——恐龙养成记、融合功能训练——疯狂飞镖、融合功能训练——融合配对等。包括融合功能训练和立体视功能训练,能消除视功能异常对近视增长的影响,延缓近视进展。
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核心是“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需结合个人习惯、家庭监督、学校管理和医疗支持等多方力量。关键措施包括增加户外活动、科学用眼、定期检查及减少电子屏幕时间等。
文图:黄剑琴 陈之瑜 通讯员 廖思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