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深圳
暴雨与烈日在天空“接力”
在深圳市体育中心的靶场边
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小海豚”
却比天气更“热烈”
他们踩着积水来回奔忙
雨水顺着帽檐滴进领口
又被烈日蒸腾成薄汗
这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福田赛区
射箭项目测试赛的志愿者“小海豚”们
为正式赛事按下“热身键”
▲左右滑动查看
7月12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射箭项目测试赛在深圳市体育中心圆满举行。福田赛委会志愿者部联合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及中建照明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深圳公司等企业青年志愿力量,选拔招募百余名“小海豚”,开展“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全岗位”的实战训练,零差错、高标准完成测试赛志愿服务保障工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正赛积累宝贵经验、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在奉献,也在成长
来自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
90名赛会志愿者、17名礼仪志愿者
抵达深圳市体育中心
他们迅速进入状态
以专业素养和饱满热情迎接挑战
测试赛当天
暴雨和高温模式持续切换
极端天气考验着
赛事志愿者的体力和耐力
竞赛保障组志愿者
连续3小时坚守靶场周边
协助器材转运
观众服务处进行演练
现场突然响起警报
志愿者3分钟内配合完成
应急处置与转运全流程
残特奥会射箭项目中
志愿者细致服务运动员的画面
成为赛场最动人的风景
“今天我在赛场跑了7个负重往返,为运动员送箭,雨下了停,停了下,我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竞赛组器材保障岗位志愿者
“第一次参与大型赛事服务,昨天在培训中听到的服务要点,今天立刻就用上了,积累了不少赛事服务的经验。”
——运动队检录岗位志愿者
“这个环节属于整个流程中靠后的,需要了解运动员状态、熟悉场馆流线,工作节奏很紧张,需要一直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反兴奋剂岗位志愿者
“我学会了如何用专业化解突发状况”
“我被安排参与医疗急救演练
感觉能帮助很多人,特别开心”
在采访中
志愿者们不约而同提到
“收获远超预期”
17名礼仪志愿者经过严格培训
在颁奖环节展现出
极高专业水准
她们精准把控
颁奖流程的每个细节
从仪表仪态
托盘姿势到引导手势
都做到规范统一
在射箭测试赛期间
福田赛区同步组织
30名城市志愿者
在市体育中心南广场
场馆周边主要路口及公交站点
开展志愿服务
他们化身“活地图”
在持续变换的暴雨和高温中
为观众提供
路线指引、票务咨询
及无障碍通道引导
协助维持客流秩序
▲左右滑动查看
“从出地铁到进场馆
每个环节都有‘红马甲’守护
太贴心了!”
一位市民为志愿者点赞
深圳志愿者们将服务
从赛场内延伸至赛场外
在福田高铁站设立专属服务点
为参赛队伍提供一站式服务
实现赛事保障与城市服务的无缝对接
福田赛区志愿者部
以“专业培训+激励保障”双轮驱动机制
为“小海豚”志愿者们注入了
“敢担当、善作为”的底气
让志愿更专业
为保障赛事服务水平
此前,福田赛区志愿者部联合高校
启动“全链条”培训体系——
7个项目、8个学院
1668名赛会志愿者
全员完成25类通用培训考核
▲左右滑动查看
针对残特奥会射箭项目的特殊性
更以“专业级”培训提高服务标准
在残特奥会射箭竞委会竞赛处的
全力支持与指导下
邀请国际箭联名誉副主席
曾任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的
郭蓓老师亲自授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残特奥会射箭竞赛的专业知识
到助残志愿服务的技巧要点
从无障碍引导的“毫米级”细节
到肢体语言的“温度感”
将“专业助残”拆解为
可操作的“服务指南”
“我第一次了解到
原来助残服务这么专业
这是一门需要
‘把尊重刻进细节’的专业”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志愿者
王同学在培训后感慨
让微笑被看见
福田赛区不仅注重
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更用“暖心机制”守护志愿者的热情
在此次测试赛中
“小海豚”首次体验了
精心打造的“志愿者之家”——
这个温馨的休息空间配备了
物品寄存点、充电设备、能量补给茶歇
墙面上装饰着可爱的“小海豚”主题元素
处处体现着对志愿者的关怀
▲左右滑动查看
“走进‘志愿者之家’的瞬间
就被温暖包围了
这里不仅是我们休息的港湾
更让我们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志愿者
林同学说
▲左右滑动查看
除了舒适的休息环境
赛区还为每位志愿者准备了
专属工作证、应急雨衣等实用物资
确保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服务工作
经福田赛委会志愿者部负责人介绍
福田赛区优化推进
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
编制《射箭项目测试赛志愿者应知应会》手册
细化29类岗位的
服务流程、应急处置工作
让志愿者“心中有谱、行动有章”
▲左右滑动查看
深圳志愿者以更饱满的姿态
等待着在正式赛场上
用更温暖的微笑、更从容的服务
优化服务、增强协作
在真正的大战大考中展现风采
为城市写下属于青春的注脚
“小海豚”们
我们正式赛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