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新龙村:美丽庭院变身幸福驿站

作者 潘俊宇 2025-07-17 11:32

夏日的韶关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沿着村道漫步,“古井人家”的百年老樟树下,三五个小孩在打水嬉戏;“三妹家庭院”的竹篱笆中,飘出灰水糍粑的香气;“食味乡野”的荷花池塘,游客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影;而“老牛庭院”的共享菜园里,孩子们开心地体验农耕乐趣……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你学我、我学你,一家家庭院就变美了!游客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逐渐回村创业……”站在精心打造的古井旁,村民黄新城向来访者讲述着新龙村的变迁故事。

古井人家的蝶变

新龙村从新组有一棵160多年的古樟树,古樟树旁有一口古井。50多年来,村民们就在古井旁打水,在古树下乘凉。

古井旁有一户5口之家的农户,主人黄新城原本在外打工做厨师。早几年村委会发起美丽庭院创建项目,从人居环境微改造切入,融入本土特色打造“一庭一风景”“一院一特色”。黄新城看到了商机,辞掉了外面的工作,主动申请改造自家庭院,并取名为“古井人家”,小花坛里栽种了各色花草,围绕古井进行了景观打造,古樟树下摆放了石板……黄新城顺势发挥厨师优势,做起了庭院农家乐,家养的鸭子、母鸡以及田园的蔬菜,经过他手成了五味鸭、白切鸡、艾糍、灰水糍、农家小炒等各种美味佳肴。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如今,游览新龙村的游客,总会被古井人家的美景吸引,累了游客在古樟树下停歇乘凉,小朋友们喜欢在井边体验打水乐趣,黄新城的母亲热情好客地招呼过往游客喝茶、品尝她做的糍粑。

说起在外面打工好还是在家好,黄新城如是说:“肯定是在家好!能照顾到老人、小孩以及庄稼,而且自制的五味鸭有很多回头客,尤其周末及节假日比较多客人。”

食味乡野的庭院经济

沿着村道往前走,拐个小弯就到了一间小杂货铺,挂着“食味乡野”的牌子。当笔者还没从“农村也有自助农特产品店”中缓过神,一池塘荷花映入眼帘,一片“哇”声不断。“靓妹们,过来喝我自制的荷叶茶。”庭院主人詹秀英一边招呼大家,一边喜滋滋地介绍道,这一池塘的荷花是前几年搭配美丽庭院种起来的,现在整个池塘都是“宝”:荷叶茶、荷叶糍粑、莲藕煲汤、凉拌藕带、生吃莲子……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詹秀英心灵手巧,还擅长制作黄酒、糍粑、辣椒酱、菜干等各类农产品。她的庭院整洁有序,绿植环绕,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处处洋溢着乡村的温暖与美好。

詹秀英介绍,她家庭院因美味的农家菜肴和其所在的乡村田野,取名为“食味乡野”。这里巧妙融合了农业、研学、美食等多元元素,游客可以亲手学习糍粑制作,体验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三妹家庭院的特色美食

在食味乡野对面,三妹家庭院的竹篱笆小房子引人注目,竹篱笆内飘出烧烤的香味,旁边的棚架上瓜果飘香,大人带着小孩认识蒲瓜、南瓜……这家庭院的主人余三妹,把自家庭院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年四季花草芬芳。“这些糍粑刚做好,客人打电话来订的,等一下他们还会过来学做糍粑呢!”三妹一边准备食材一边介绍道。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新龙村有个美食小组,詹秀英和三妹都是小组成员。三妹擅长制作移民村特色的传统糍粑、油茶、豆腐和黄酒,常与邻里分享美食,也吸引了各地游客过来品尝。这几年,在庭院经济的带动下,她将家庭厨房变成了美食工坊,传承着移民村的独特饮食文化。

如今,三妹家庭院宛如一处充满农家烟火气的温馨港湾,庭院内的竹篱笆房、凉亭、蔬菜园以及各种果树形成一幅乡村美景图,是村民和游客喝茶闲聊的热门去处。

通讯员 供图

通讯员   供图

在村子的另一端,“老牛庭院”探索集农家菜与民宿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乡村体验。庭院内的共享菜园,主人宁阿姨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种植技巧,大人带着小孩拿起铲子,亲手挖坑、播种、填土……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种菜的乐趣,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力量。

新龙村作为水库移民村,乘着乡村振兴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建设的东风,目前共打造了40多户美丽庭院,每家每户按照规划种满了绿植,各庭院与村中的传统排屋、田园景观、河畔公园、和乐亭、梯田等主要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精品路线,吸引四方游客。

文字: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谭玉玲 谭雨荷

图片:曾春莲 吴玮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