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雁洋镇:三色同辉 三产融合 三线同美|百千万·镇在拼

南方日报 南方+  2025-09-30 07:44

■开栏语

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通报,梅县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成效突出,是全省15个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的县区之一。

郡县治,天下安;乡镇强,区域兴。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镇,是关键一环,是主攻手,更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政策在此落地,资源在此整合,愿景在此化为实景。

为展现梅县区各镇(高管会、办事处)是如何扛起责任、攻坚克难,拼出项目落地的新成效、拼出城乡面貌的新变化、拼出百姓口碑的新高度,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梅州记者站与中共梅州市梅县区委办公室联合推出《百千万·镇在拼》栏目,将笔触与镜头聚焦于一个个拼搏实干的一线现场,看他们如何为“百千万工程”拼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未来,敬请垂注。


雁洋镇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杨斐君 摄

雁洋镇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杨斐君 摄

这里,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这里,拥有6家上市公司、多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这里,荣获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特色小镇、中国十大美丽乡镇等多个称号……这里,是梅县区雁洋镇。

围绕“建设‘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的叶帅故里,打造广东‘百千万工程’重要展示窗口”的目标,近年来,雁洋镇党群干部以敢闯、敢干、敢拼的奋进姿态,突出抓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绿美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全力建好“百千万工程”典型镇。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雁洋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9万元增至3.1万元,连续3年规上工业产值超55亿元,累计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新增就业人口1200多人,总投资26.3亿元的一批工业和民生项目落地见效。

聚力产业发展 做强镇域经济

金秋时节,雁洋镇千亩柚园迎来丰收,金黄蜜柚压满枝头。“今年蜜柚、金柚长势都好。”南福村种植大户黄裕亮种植300余棵柚树,年产量超10万斤。一颗蜜柚,不仅承载着农户增收的希望,也成为雁洋农业的支柱。

雁洋镇正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图为金柚公园。杨斐君摄

雁洋镇正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图为金柚公园。杨斐君摄

产业强,则镇域强。“百千万工程”推进三年来,雁洋镇坚持以“产出思维”引领发展,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去年6月,由珠海华发集团投资4.6亿元建设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全面投产。该基地位于雁洋镇对坑村,不仅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超95%、全环境要素智能控制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该项目更创下“一周定址、两周进场、三周开工、八个月投产”的“梅州速度”。

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已全面投产。杨斐君 摄

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已全面投产。杨斐君 摄

“梅州速度”背后,是“雁洋服务”的坚实支撑。“我们派出专班,一对一精准服务,全力解决项目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问题。”雁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管彦豪介绍。

通过党政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企业代办制等,雁洋镇坚持用户思维,实打实帮助企业解难题,全力护航项目落地,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动力。

广东顶业农牧饲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动物饲料加工项目计划11月投产;晟鑫(广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雁洋厂区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产值约7亿元;中城大有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电网接入获批……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加速推进,雁洋镇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动能愈加澎湃。

聚力镇村联动 做美乡村画卷

平坦宽敞的沥青公路、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的景观植物……走进雁洋镇,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一天一个样。”谈起村中变化,阴那村村民李赞隆连连称赞。近年来,阴那村推动党群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卫生站等外立面提升,道路硬底化建设和何屋生态停车场等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并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及茶园新种植樱花、桂花等各类树种2710株,村容村貌持续提升。

通过农房风貌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图为雁洋镇高枧下。杨斐君摄

通过农房风貌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图为雁洋镇高枧下。杨斐君摄

受益于“百千万工程”的推进,雁洋镇三乡片区主干道和梅江左岸雁洋段路面实现沥青全覆盖,小都、上村、甲坑和石楼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目前,雁洋镇已整体提升民房风貌1002栋,“三线”整治超1.7万米,“三清三拆”完成10.9万平方米。

同时,雁洋镇全面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高标准建设乡村大讲堂、美丽圩镇入口项目和剑英大道提升工程等惠民利民项目,打造出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三生”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雁洋镇根据各村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定位、一村一画像、一村一蓝图、一村一计划”的执行思路,因地制宜确定各村(居)主攻方向,推动各村(居)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目前,雁洋镇已打造出富美长教、三宜阴那、红色雁上等一批“叫得响”的美丽乡村典型样板,全镇各村村集体收入逐年增长,全部村超15万元,8个村超50万元,一幅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雁洋镇着力打造“形”“神”兼备、“内”“外”并重的美丽圩镇。沈威 摄

雁洋镇着力打造“形”“神”兼备、“内”“外”并重的美丽圩镇。沈威 摄

聚力改革创新 做大发展格局

“这边以前都是撂荒地,近20年没耕种了,经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在流转给企业种植水稻。”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小都村党支部书记陈伟方很是欣慰。

小都村地理位置偏远,以前几乎家家户户种金柚,后因金柚树发生黄化现象,导致果园失管,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大片土地撂荒。

近年来,小都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发动小都村外出企业家回乡集约200亩撂荒地发展丝苗米种植产业,唤醒“沉睡”的资源。

“土地流转后,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村民不仅可以得地租,还能以务工形式赚取工资,村集体每年也有2万元收入。”陈伟方介绍。

小都村“荒地”变“金地”的生动实践是近年来雁洋镇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缩影。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雁洋镇以入选梅州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破题攻坚行动试点为契机,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推进全域土地综合试点工作,用好用活农村建房数字化系统,完成用地整理1055亩。

“通过优化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把农村土地集约起来,把闲置房屋盘活起来,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雁洋镇规划建设办主任钟宇舒介绍。

此外,雁洋镇还创新出台实施“保证金+奖补”宅基地管理审批制度,推动实现农房建设源头管理。“农户建房时,可以根据市、区编印的客家风貌图册选择自己想要的房屋风格,开工前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建好后不仅退还保证金,还能得到一笔奖补。”管彦豪介绍,该措施为管控新建农房风貌起到了积极作用。

雁洋镇通过发展柚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杨斐君摄

雁洋镇通过发展柚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杨斐君摄

■声音

雁洋镇党委书记刘志刚:

加快项目落地 推进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雁洋镇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通过美丽圩镇提升、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招商引资、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等措施,不断提升圩镇功能形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实体经济与文旅产业双轮驱动,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良性互动的局面。

当前,雁洋镇仍存在片区发展不平衡状况改善不明显、资金短缺制约项目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下一步,雁洋将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一是锚定目标,推动镇村全面提质。对照《2025年梅州市“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清单》,巩固第一批5个典型村建设成果,加快第二批3个典型村培育资金项目建设,完成第三批2个典型村的规划设计并启动实施。重点推进东部快线沿线等重点区域攻坚行动,提升镇村整体风貌,强化城市副中心功能。持续完善雁洋典型镇基础设施,谋划三乡高速口至雁南飞主干道外立面提升、雁洋医院改造等公共服务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级“百千万工程”项目库。

二是多措并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五必核”机制,挖掘“四上”企业潜力,优化“小升规”培育库,强化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全面及时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信息,助力企业纾困增效。持续跟进雁归来现代农业展馆项目设计建设,加强沟通对接以完成中铁建设项目永福梁厂、永福碎石厂注册,加快中城大有储能电站、圳优扶—梅县金柚三产融合产业园、韩江干流治理工程等重大项目落地,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

三是创新机制,激发村集体内生动力。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探索“以工代赈+”模式,积极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支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加快“三块地”改革步伐,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同时,扎实推进“一村一户”避险搬迁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观察

以实干笃行再创苏区振兴新标杆

走进梅县区雁洋镇,柚果飘香,项目林立。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热土,在“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践中,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雁洋的独特禀赋与党员干部的实干担当,共同铸就了今日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

独特优势,是雁洋发展的深厚底气。

雁洋的“特”,源于其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这里是叶剑英元帅的故里,深厚的红色文化激励着苏区儿女奋发进取;辖区内有6家上市公司,镇域经济底蕴之雄厚,在全国山区乡镇中也属罕见;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其生态颜值与人居环境相得益彰。这种“红色基因、金色产业、绿色生态”的多元融合,构成了雁洋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优势。

三年攻坚,“百千万工程”结出硕果。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雁洋发展步伐明显提速。从持续做强万亩金柚、千亩茶叶到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创下“梅州新速度”,再到A级景区提档升级,三产融合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敞。雁洋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日益生动。

感恩奋进,成绩是党群干部拼出来、干出来的。

雁洋镇坚持用户思维、专班跟进机制,党政领导挂点破解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项目跑出“梅州新速度”的背后,是“雁洋服务”的全力托举。在服务群众方面,雁洋镇努力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就业、努力以人居环境大提升改善群众生活品质,让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乡村“一天一个样”的背后,是雁洋镇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正是这种不甘人后、感恩奋进的实干与担当,让蓝图得以高效转化为现实图景。

展望未来,雁洋誓以实干再赴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雁洋清醒地认识到,苏区振兴的期待更高,区域发展的竞争更烈。下一步,雁洋要继续锚定“实干兴镇、实干强镇”的不二法则,聚焦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以更大魄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争当梅县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以实干实绩,回报人民的殷切期望。

雁洋的实践昭示,优势不会自动转化为胜势,唯有实干,方能开创未来。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魏丽文

通讯员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编辑 马吉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