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润童心,教启智慧!2025年9月,“童心相融,诗耀湾区”2025 年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姊妹学校暨湾区诗歌教育交流活动,在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实验小学、越秀区旧部前小学及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相继展开,通过诗歌教学、名家讲座、创意展演等形式,深化湾区人文交流,推动小学诗教发展。
活动旨在搭建诗教桥梁
本次诗歌季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组委会办公室(南方+成长频道)协办,由广州市刘成通名教师工作室、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增城区凤凰实验小学、越秀区旧部前小学、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等联合承办,以诗为媒,联通广大教师传承诗教薪火,搭建少年儿童诗意成长的桥梁。
第一场:增城区凤凰实验小学(9月26日)
9月26日,增城区凤凰实验小学的活动在国乐团、管乐团演奏及诗朗诵《湾区壮志》中拉开序幕。活动汇聚了湾区多所学校的师生代表,并通过线上方式连线贵州、清远等地的姊妹学校,共同开启了一场诗意盎然的教育对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儿童诗人池沫树带来《名家诗歌鉴赏与小学生诗歌创作引导》专题讲座,从文化自信角度梳理中外诗歌脉络,解析儿童诗歌创作亮点。
凤凰实验小学团队展示《让四年级孩子爱上现代诗》单元作业设计案例,增城区多校师生分享教学成果,学生创作的诗歌书签、扇子等手工作品成为现场亮点。
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伍敏勇指出,“本次活动充分为区内的教师搭建了高层次的学习平台,有效拓宽了教育视野,同时也为教师在诗歌方面的教学专业能力的系统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支撑。”
第二场:越秀区旧部前小学(9月28日)
9月28日,越秀区旧部前小学的活动以诗歌教学课例《月韵 童声 湾区情》开场,东风东路小学梁文信老师以“月”为核心串联古今诗韵,运用“五感创作锦囊”引导学生构思童诗。
池沫树老师再次带来《诗歌鉴赏与创作引导》讲座,剖析童诗书籍的文学价值,从童真视角解读诗歌魅力。
登峰小学的诗朗诵《跃动湾区梦,童心迎全运》、旧部前小学粤剧表演《香菱学诗》及语艺队朗诵《铭记·前行》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交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王宏刚博士带来的《诗教与诗歌教学》培训,为教师提供了诗歌育人新路径,引领老师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与魅力,掌握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提升诗词素养和教学能力。
第三场: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9月29日)
9月29日,三水区实验小学的活动以课例《我把问题写成诗》开启,学校林咏老师引导学生将生活疑问化为诗句——“每个稚嫩的疑问,都是诗的雏形;每一次天真的追问,都是灵感的星火”;诗歌表演《奔跑的诗行》生动演绎了童诗活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鲁迅文艺奖获奖者林馥娜老师在《诗歌创意写作与赏析》讲座中,从创意视角出发,解锁诗歌写作的多元路径,带领大家赏析优秀诗歌作品,剖析其中的意象、结构与情感,让老师们对诗歌创作与鉴赏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下午三水区云东海学校的陈思沛老师课例分享《鸿雁传书 诗短情长——我的专属自我介绍》,引导孩子们用自由、真诚的表达,将自我的性格、爱好、外貌、想法化作诗意的文字,成为一首首独一无二的“个人诗篇”。
王宏刚博士再度解析诗教多元形式,倡导培养儿童读诗习惯,感受诗歌的趣味,让诗教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助力其诗意成长。
学校诗教成果展览为活动画上句点,也让大家看到了诗教在童心世界里结出的累累硕果。
三场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姊妹学校暨湾区诗歌教育交流活动以诗歌为纽带,通过差异化内容设计,激发儿童诗性思维,促进湾区教育资源共享,为文化交融与青少年成长注入诗意活。这些“诗意的种子”将在大湾区沃土生根发芽,绽放更绚丽的文化光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