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都来东莞人才周,共话东莞AI产业发展

作者 叶永茵;吴松琦;刘冠希 2025-11-22 18:33
00:35

院士专家都来东莞人才周,共话东莞AI产业发展

11月22日,2025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正式启幕。作为活动周主要环节,2025东莞AI人才面对面交流活动如期举行。

东莞有丰富的AI转换的条件

人工智能只有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迸发出无限动能,成为重构产业生态、重塑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东莞作为先进制造业名城,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丰厚土壤和独特优势。

放眼东莞,全市工业企业超过23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45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1家,华为、OPPO、vivo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都扎根东莞,构筑起“1个万亿级、5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形成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东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雪竹在会上致辞,她表示,发展人工智能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的战略选择。东莞拥有产业土壤丰厚、区位优势突出、政策支撑有力、创新生态活跃等优势,人工智能的每一项创新技术,都能在东莞找到应用场景、落地土壤,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价值的快速转化。人工智能浪潮奔涌,东莞发展前景可期。诚挚邀请各位专家选择东莞、扎根东莞,在这片热土上共创智能未来。

为了留才、引才,东莞于近期出台了新一轮人才政策,构建起覆盖生活保障、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等人才发展生活全方面、全周期的政策保障体系。其中,对顶尖人才,我们给予最高1.5亿元的项目支持,还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支持办法,对算力供给、模型应用、边端网络建设等给予支持,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院士专家畅谈AI产业发展

在精英分享会上,活动邀请人工智能的院士嘉宾、AI领域顶尖专家现场分享,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未来趋势、其对东莞产业的影响、以及东莞可行的切入路径与战略布局进行面对面交流。

欧洲科学院院士罗杰波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与实践”做交流分享。罗杰波从全球AI的竞争格局、AI的边界、AI的趋势、AI如何变现、人类将来如何与AI共处、下一代该如何学习AI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与实践方向。“过去我们讲‘互联网+’,如今已进入‘AI+’时代。人工智能正广泛渗透至农业、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罗杰波说。

“随着模型成本下降与应用生态成熟,AI创业迎来重要窗口。建议创业者善用AI工具、保持持续学习,积极投身于由AI重构的产业变革浪潮中。”赛事创始人、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朱会灿在分享中系统梳理了AI发展现状与创新创业机遇。他指出,AI正从理解走向生成与多模态融合,大模型在编程、数学推理等方面能力显著提升,引发全球投资热潮。当前AI技术架构主要由算力(GPU/TPU等芯片)、算法(Transformer、MoE、RL等)与数据三大支柱构成。在此基础上,AI智能体(AI Agents)正成为关键创新方向,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自动编程等应用落地。

大湾区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加拿大工程院和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程之申表示,东莞正积极打造“AI+制造”创新应用高地。其核心优势在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集群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也面临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高、数据孤岛与技术落地难等现实瓶颈。为应对挑战,程之申表示,东莞需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通过定制化人才培养、共性技术平台搭建及安全标准制定,推动AI在质量检测、智能排产等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未来,东莞应聚焦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与工业互联,加速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全面升级。

撰文:叶永茵

摄影/摄像:吴松琦 刘冠希

编辑 黄新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