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玉米”“水果胡萝卜”
“水果黄瓜”“水果番茄”
你在市场上见过
贴上水果标签的蔬菜吗
蔬菜披上“水果”的外衣
身价也跟着噌噌往上涨
这些水果型蔬菜是商家套路
还是真有其独特之处呢
水果型蔬菜真的健康吗
水果型蔬菜是噱头吗?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一册)结合蔬菜学的分类和膳食营养调查的实际应用,将蔬菜分为根菜类、鲜豆类、茄果/瓜菜类、葱蒜类、嫩茎/叶/花菜类、水生蔬菜类、薯芋类和野生蔬菜类等8个亚类。
同时,食物成分表中依据果实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将水果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柑橘类、热带/亚热带水果、瓜果类等6个亚类。因此,从植物分类和食物分类的角度来说,蔬菜和水果属于两个不同的食物种类。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那水果型蔬菜只是商家宣传的噱头吗?答案是NO!水果型蔬菜的历史可能比你想得更加悠久。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开始了水果型玉米的育种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前身)黄瓜育种课题组朱其杰教授成功选育出了外表无刺、更适合鲜食的黄瓜新品种——“水果型黄瓜”,这种黄瓜“好吃、好看、好洗”。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出现了更多新型、优质、特别适合鲜食的水果蔬菜。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玉米,也是很多人口中的“甜玉米”,皮薄鲜嫩、爽口多汁。它的水分含量约75%,和苹果相当;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仅为18%,明显低于水稻、小麦等主粮,妥妥的低热量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水果辣椒、水果芹菜、水果甘蓝等。与菜用型蔬菜相比,水果型蔬菜更加鲜甜、清脆,风味也更加清新。
小心虚假的水果型蔬菜
水果型蔬菜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通过育种辛苦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是适合人类鲜食的蔬菜品种,目前尚未检索到水果型蔬菜对健康有危害的研究。水果型蔬菜的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菜用型蔬菜的某些不足。
相比菜用型蔬菜,水果型蔬菜不仅口感好,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还高,这无疑满足了当下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需求。在很多消费者心中,水果型蔬菜等同于“高端”“健康”,因此一直是市场里的“香饽饽”。不过,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假的“水果型蔬菜”。
事实上,一些商家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打起了“水果型蔬菜”的主意,通过虚假宣传、人工处理、以次充好等方式欺骗消费者。比如所谓的“水果西蓝花”只是套上了“迷你”“鲜甜”的营销外衣,价格直接翻倍,其实它不过是发育不良的西蓝花。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要避开“水果型蔬菜”的陷阱,记住以下几点:
首先,优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蔬菜,超市、品牌直营店可比路边摊更可靠。
其次,真正的水果型蔬菜通常会有详细的品种名和产地标识,比如“京研玉甜156”水果黄瓜。如果产品标签信息不全,需谨慎购买。
最后,对于稀缺品种、进口产品,一定要多方比价查证,别轻易被高价“唬住”。
日常蔬菜应如何选购?
选菜用型蔬菜还是水果型蔬菜?对这个问题大家不必纠结。菜用型蔬菜是必选,是一日三餐都不能缺少的重要食材。水果型蔬菜一般价格较高,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每天应摄入300克~500克新鲜蔬菜。那么,我们在挑选蔬菜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记住三大黄金法则!
#新鲜为王
新鲜,是挑选蔬菜的首要标准。新鲜的蔬菜水分足、口感好,营养成分也更丰富。在此基础上,可以优先选择应季的蔬菜。另外,蔬菜最好当天买当天吃。虽然冰箱可以保鲜,但长时间储存仍会损失蔬菜的营养。
#颜色多样
每天要保证食用一半的深颜色蔬菜,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等深颜色蔬菜含有更丰富的胡萝卜素和植物化学物,不同颜色的新鲜蔬菜也是实现食物多样的好方法。
#种类丰富
蔬菜的品种相当丰富。比如油菜、菠菜、青菜属于叶菜,富含膳食纤维;南瓜、茄子、西红柿属于茄果类,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豌豆、扁豆、蚕豆属于鲜豆类,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香菇、金针菇、海带、紫菜菌藻类属于菌藻类,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每天保证2种以上蔬菜的摄入可以确保更全面的营养。
无论菜用型蔬菜还是水果型蔬菜
新鲜、应季就是好食材
吃够种类,吃足重量
做好不同食材的搭配
就是健康生活的保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