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国防,强国防必先强少年。
日前,东莞东坑镇在松实东中组织了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青春筑梦国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将国防教育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拥军热情。
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再到东纵战士卢秋发……学生们逐一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对先烈和英雄们的敬仰与追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让我们一起为新时代的东坑青年点赞!(可多选) 1、 刘芸熙《以青春铸魂,护山河无恙》 2、 卢燮娴《春风寄哀思,红心敬英雄》 3、 庞巧《传承红色薪火,青春砥砺强军梦》 4、 陈嘉怡《赓续红色血脉,青春筑梦强国》 5、 邓紫晴《红色基因永流传》 6、 秦镱雯《传承红色基因,青春筑梦国防——让信仰之光照亮强军之路》 7、 王艺涵《追寻红色足迹》 8、 叶倚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9、 苏心怡《以青春之名,铸就国防之梦》 10、 郑可欣《铜钱里的青春密码》 11、 谢咏霖《以东莞历史为鉴,谱新时代强军篇章》 12、 林景炫《青春砺壮志,热血铸国防》 提交
1号刘芸熙《以青春铸魂,护山河无恙》
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启航,历经百年风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范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段段厚重的历史,镌刻进民族的脊梁,融汇进民族的骨血,诠释着中华民族最真挚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
让我们以信仰为舵,以奋斗为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浪潮中,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勇气,改革创新的智慧,造福人民的担当。
2号卢燮娴《春风寄哀思,红心敬英雄》
我的曾叔公是一名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战士--东江纵队一支队小队长:卢秋发。
1944年5月,曾叔公和战友为了掩护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在东莞市黄江梅塘马山与日军加藤大队发生激烈战斗。在那场战斗中,曾叔公表现得很勇猛,总是冲在最前排,最终因中弹而牺牲。他的英勇换来了东纵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
先烈们用鲜血为我们开创了新家园。如今,我们的祖国和平安定、繁荣昌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传承革命精神,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孩子。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上阵杀敌,但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勤奋刻苦,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3号庞巧《传承红色薪火,青春砥砺强军梦》
“红色基因”乃中华民族之精神财富,亦是众多革命先烈以热血与生命铸就的辉煌史诗。在和平建设时期,红色基因继续成为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无数平凡的英雄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强大国防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红色传统,以青春之我筑梦国防,我们应从学习入手,深入研究党的历史,领会革命先烈的壮烈事迹,从而汲取智慧与力量;我们应勇于承担起责任,通过参与国防科研、支持国防建设等途径,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必须持续创新,致力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国防科技的创新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4号陈嘉怡《赓续红色血脉,青春筑梦强国》
回望历史长河,红色血脉凝聚了我们民族不息的奋斗精神。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的民族注入了伟大的红色血脉。
国防建设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它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参与和奉献。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时代重任。“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赓续红色血脉,用青春和热血强国,为实现新时代的强国强军目标而努力奋斗。
5号邓紫晴《红色基因永流传》
“战争年代,军人冲锋陷阵,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和平时期,军人挺直脊梁,凭坚毅守护山河。”这是军人不变的担当,也是红色基因最鲜活的体现。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正是有着无数像祁发宝和陈祥榕那样平凡又伟大的英雄,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英雄的精神和事迹,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深植于心,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热血与担当,书写属于我们的国防篇章!
6号秦镱雯《传承红色基因,青春筑梦国防——让信仰之光照亮强军之路》
2020年6月,喀喇昆仑高原的风雪中,19岁的陈祥榕用身体护住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在日记本上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八个字,是新时代青年对红色基因最炽热的传承。他牺牲时,口袋里还装着妈妈寄来的橘子,可他却永远留在了祖国的边疆。
同学们,什么是红色基因?它是英雄用生命守护的信仰,是平凡岁月里矢志不渝的坚守,更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同学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懂肩头的责任。让我们以青春之名,传承红色基因;以奋斗为笔,书写强军梦想。
7号王艺涵《追寻红色足迹》
在语文课上,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逐字逐句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与豪迈;在历史课,老师组织了“小小红军讲解员”活动,大家踊跃报名,深入了解红军故事后,为全校同学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体育课,我们积极参与模拟“飞夺泸定桥”的拓展训练,尽管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没有一人中途放弃,亲身体验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点滴,看似平凡,实则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当我们全情投入,那些沉睡在纪念碑里的英魂,仿佛正透过时光,见证我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同学们,红军的草鞋丈量过山河,我们的卫星正测绘星辰;先辈的马灯照亮过征途,我们的量子计算机将破解未来。让我们把雪山上的信念铸进钢铁长城,让篝火边的誓言响彻万里苍穹,这才是新时代少年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
8号叶倚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0年6月15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外军公然违背与我军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界挑衅。我军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员前去交涉,反遭对方暴力攻击。作为盾牌手的陈祥榕,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方,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战士们发现一位战士紧紧趴在营长身上,始终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这一名战士正是还未满19周岁的陈祥榕。
陈祥榕牺牲后,他的妈妈含着泪说:“我,我没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榕儿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我很想告诉英雄母亲,您的榕儿很勇敢。这是一份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的勇敢担当。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个只有19岁,却用生命保卫祖国领土的戍边英雄。
9号苏心怡《以青春之名,铸就国防之梦》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春与国防,从来都是时代的交响。航天测控大厅,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用代码让北斗卫星在银河的幕布绽放中国精度;辽宁舰,90后舰载机飞行员以“刀尖上的舞蹈”诠释新时代的军人担当;从“若有战,召必回”的庄严承诺,到“嫦娥”“天问”的壮丽航迹;从边境线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誓言,到科技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创新征程,这些都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国防的璀璨绽放!
同学们,历史的火炬已传递到我们手中。传承红色基因,不是重复过去的战火硝烟,而是以青春,筑牢新时代的国防长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是对青年的寄语,更是青春年华对我们的时代召唤!
10号郑可欣《铜钱里的青春密码》
当我在军事博物馆初见它时,铜绿斑驳的表面仍凝固着鸭绿江的霜雪。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枚穿越时空的铜钱,破译镌刻在共和国血脉中的青春密码。让我们将时光卷轴展开在1950年的寒冬。李家大院里,母亲颤抖着手将订婚铜钱缝进幺儿李向阳的棉衣内衬。他揣着浸透体温的铜钱,把半块玉米饼留给哭成泪人的未婚妻,转身踏入齐腰深的鸭绿江。在上甘岭的坑道深处,向阳哥和战友们用缴获的口琴吹奏《喀秋莎》,当琴声穿透每秒6发的炮火封锁线时,这群最可爱的人用音乐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精神密码。
让我们以5G速度传承红色基因,用青春算法破解时代课题,因为课桌上的每一道题都是我们写给英雄的加密情书;笔尖下的每个公式,终将汇成民族复兴的青春捷报!
11号谢咏霖《以东莞历史为鉴,谱新时代强军篇章》
东莞,这座承载着中国近代史开篇荣光的城市,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烈之地,也是东江纵队抗击日寇的英雄之城。1840年,东莞军民以血肉之躯在虎门炮台前筑起抗英的钢铁长城,揭开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序幕;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留下了“民兵英雄”张苞只身击毙日军、壮烈牺牲的传奇故事。这些红色的记忆,是东莞的根与魂,更是我们青年一代赓续血脉的精神火炬!
同学们,红色基因是东莞的底色,国防精神是青春的注脚。让我们以史为鉴,传承先烈“以身许国”的赤诚;以梦为马,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愿我们以东莞英雄为榜样,用知识铸剑,以热血戎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国防华章!
12号林景炫《青春砺壮志,热血铸国防》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强大国防的重任。步入新时代,国防的概念更加丰富。从福建舰驰骋深海,到歼二零划破长空,这些国防科技的进步,都是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们数年的研究成果。这一切,无不在告诉我们,现代国防是科技与实力的较量。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要把行动落实到当下的每一步。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在生活中锻炼自律能力。青春正当时,莫负好时光。青春与国防的对话,从来都是热血与责任的碰撞!让我们以先辈们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将青春奉献到祖国的国防事业中,让青春在强军的路上绽放光芒。
南方+记者 韦基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