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并举力促水寨镇“百千万工程”见实效|奋进“百千万” 五华“镇能量”①

作者 黄培强 2024-11-15 09:09

编者按

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村落,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县和村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自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五华县通过建机制、树典型、强保障、聚合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加强镇域经济考核,并用好“点线面”方法论,加快典型镇村、示范路段、央企助力项目建设,做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提升”,示范带动各镇比学赶超,全面提升城乡“品相”。

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梅州记者站联合五华县委宣传部,在《南方日报·五华视窗》推出“奋进‘百千万’ 五华‘镇能量’”系列报道,充分展示各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做法和成效,展现各镇的新业态、新发展、新形象,总结出可学习可借鉴的五华经验、五华打法。敬请垂注。


行走在水寨镇,不难发现“百千万工程”并非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聚焦典型镇村培育和示范引领、产业基础做强做大、人居环境美化提升等关键重点发力,水寨镇积极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从完善组织机制到规划错位发展,从抓住机遇争取资金到推动绿美行动改善环境,从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到发展经济培育企业,从强化党建引领赋能到夯实保障要素支撑,再到树立典型争先创优……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进程中,水寨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水寨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速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受访者供图

水寨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速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受访者供图

一体化、清单化、创新化“三化”并举,今日的水寨镇目标更加明确,劲头更足。坚持立足一类镇和城乡融合发展区定位,聚焦辖区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统揽全局的“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全面梳理重点事项,持续细化项目清单,提速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体化▶▶

镇村联动架起沟通协作“连心桥”

“嘉宝,你们又来了。”水寨镇高车村党总支书记李建辉的话语中,一个“又”字透露出他们频繁的见面。

温嘉宝,水寨镇“百千万工程”办公室一员,深入各村(社区)是其常态化的工作,“不单是我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镇领导全部都按照要求深入到村(社区),实行镇党委主要领导一周3次以上蹲点式调研督导。”

作为五华县城镇的水寨镇,如何在“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百千万工程”要怎么干,谁来干?对于这一认知和探索实践,是水寨镇干出成效的重要基础。

既要干部带头干,更要群众一起干。只见水寨镇“百千万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翻阅着厚厚的台账,简明扼要道出了水寨镇“百千万工程”的工作方法,即一体化、镇村联动架起沟通协作“连心桥”。

何为一体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全镇作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地进行规划与建设,意味着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割、村与村资源分散的局限。

在水寨镇“百千万工程”办公室,一眼便能看到墙上清晰标注的“1+1+8”指挥体系。该体系以指挥部为核心、办公室为枢纽,辅以镇域经济发展、数据统计、典型创建等八大工作小组,形成紧密协作、高效推进的工作网络。

“同样,村里面也按照要求成立工作小组,全方位做好工作的沟通和对接。”温嘉宝解释,“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哪一方力量都不行,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一盘棋”推进各项工作。

结合市、县工作部署,水寨镇规划编制《水寨镇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6年)》,突出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日常工作、业务培训、大兴调研、作风建设的主方向。

与此同时,坚持“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制定《水寨镇“百千万工程”大家谈活动实施方案》,在五华县率先启动“百千万工程”大家谈活动,每月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开展“百千万工程”大家谈活动。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创优争先的思路和干劲,进一步实现镇村联动、沟通协作。

在李建辉看来,“百千万工程”大家谈活动有着多重效益:一是减少群众上访,增加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二是加大统筹规划,更好推动乡村的建设。“过去都是我们村里自己琢磨怎么做工作,现在经常有县、镇领导过来指导工作,很多工作开展得很快,群众满意度也很高。”李建辉说。

清单化▶▶

目标分解绘就项目推进“施工图”

“年度目标是什么,进展情况如何?完成时限、责任人、责任部门都详细记录着,其中进展情况定期更新。”站在2024年水寨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任务清单展板前,温嘉宝详细介绍。

2024年,水寨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任务清单围绕“镇域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绿美生态”四大板块进行细化,共59个细分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明确了目标、责任、时限,确保工作有方向、有抓手、有成效。

在“镇域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板块,水寨镇聚焦产业升级和城乡融合,通过引进优质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等方式,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促进城乡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在“城镇建设”板块,水寨镇注重提升城镇品质,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城镇环境。从道路拓宽到绿化美化,从公共设施完善到环境卫生整治,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水寨镇对城镇建设的用心与发力。

“乡村振兴”板块则是水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水寨镇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大部分任务均已完成,一些清单任务正在加快实施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梳理,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力争每一项任务都能按时保质完成。”温嘉宝介绍,推进“百千万工程”,水寨镇不仅注重整体规划,更在细节上下功夫。

具体而言,全镇通过细化任务清单,将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项目,让干群都能清晰地知道职责所在,一步一步推动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对标典型村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我们把工作列出来并按照进度推进,定期总结项目推进的情况。”李建辉介绍,目前坚持围绕资金谋划、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提升、基层治理完善六大方面全速推进典型村建设。

创新化▶▶

改革赋能跑出工作落地“加速度”

立冬刚过,梅州市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张智波变得更加忙碌。“水寨镇这边约800亩的晚稻有序收割,冬种工作也在推进。”张智波介绍,目前用工90%源于本地,“当地的镇村干部对我们的规模化生产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保障。”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怎样能有效解决“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核心问题?

持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水寨镇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定土地经营权委托储备、市场化流转交易、交易效益保障三大改革措施,设立流转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和三大业务办公室,完成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端口和小程序设计。2023年以来。完成经营权交易土地435亩,交易总金额15.35万元,储备库中仍有储地105亩待交易。

以五华县2024年第二批典型村水寨镇黄狮新村为实践案例,该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土地等村级资产闲置,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为破解这一困境,水寨镇勇于创新,将黄狮新村作为土地流转的试点,成功引入梅州市宝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11亩原本荒废的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苗圃基地。

水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伯强介绍,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提升黄狮新村的绿化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并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苗圃基地将被打造成为集育苗、花卉展示、科普教育、休闲体验、园林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民休闲园区。

根据规划,基地建成后预计可直接为村里提供70余个就业岗位,助力村集体年增收1.1万元。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水寨镇还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学院将派遣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为黄狮新村的特色苗圃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为产业发展、科技水平提升以及共性问题的解决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产业发展方面,五华县积极改革探索,通过产业村长、农村职业经理人、强镇富村公司、经济合作社等力量,成立镇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招商引资、镇属企业发展运营、经济运行数据分析等7个专班。主抓“四上”企业培育服务和镇属企业发展运营,每周跟进研判固定资产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投资等指标,推动镇域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城区镇的优势,水寨镇率先在全县组建产权关系明晰、组织管理高效、利益分配合理的镇级国企“强镇富村公司”。

“实行‘强镇富村公司’党委领导、党员管理,推行‘公司+联农带村、绿美建设、社区服务、资产盘活、厂房出租、基建服务’等‘公司+N’六大经营管理模式。”刘伯强介绍,该公司2023年经营性收入700余万元,净收益180余万元,2024年1—4月经营性收入152万元。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周扬 曾文敏

编辑 马吉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