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到2028年实现控股1家上市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00亿元

作者 朱苏娇;廖明璨 2024-11-07 20:37

到2028年,实现区属国有企业控股1家上市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73亿元,利税突破5.3亿元。

这是11月7日佛山市高明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动员会议提出的目标。

当天的会议解读了《佛山市高明区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明区国资国企改革“再深化”五年工作方案》。高明将构建新“2+1”管理架构,推动全区国资国企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速,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明区委书记姜岳新表示,改革是国资国企做大做强的不竭动力,当前,对于正在抢抓“三大机遇”、加快追赶超越的高明来说,国资国企改革更加迫切、更加重要,高明国资国企要树牢大局意识,通过加快发展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希望大家拿出‘打江山’的雄心壮志,珍惜平台、主动作为,共同打响‘高明国资,国资高明’招牌。”

高明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动员会议召开。图为高明城市一角。廖明璨 摄

高明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动员会议召开。图为高明城市一角。廖明璨 摄

优化重组

构建新“2+1”管理架构

近年来,高明区国资系统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高明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较2019年增长276.4%,营业收入较2019年增长607.3%。目前,高建集团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交通集团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

此轮改革,高明区国资系统对原4家一级企业平台及2家直管企业进行再优化重组,将佛山市高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建集团”)、佛山市高明西江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交通集团”)、佛山市高明区明蓝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佛山市高明财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整合为2家一级企业,即组建新高建集团和新交通集团,打造2家龙头国企和一批专业型国企,直管企业佛山市高明展达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展达公司”)维持不变,构建新“2+1”管理架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效益质量。

此轮改革重点在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明确主责主业。其中,新高建集团将打造城市服务与农文旅发展平台,聚焦城市运营开发、文旅运营开发及现代农业供应链三大板块业务,调整后新高建集团属下二级企业由原12家整合为10家;新交通集团将打造基建运营及产业投资平台,做实基建运营、环保水务、园区开发、产业投资四大板块业务,调整后新交通集团属下二级企业由原12家整合为7家;展达公司继续开展留守企业管理、留守企业资产盘活、档案整理等业务。

高明区国资国企将聚焦“两湾一区”加大园区投建力度,围绕高明特色打造农文旅产业链,做强现代服务业强化企业竞争力,拓展基建运营增添发展动能,布局战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除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外,高明区国资系统还将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力推国企降本增效,力谋多方合作共赢,规范参股企业管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以管资本为主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企业的授权放权力度,深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指导镇属企业改革。

明确目标

加快壮大国资国企

会议明确了本轮高明国资国企改革目标:到2028年,实现区属国有企业控股1家上市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73亿元,利税突破5.3亿元;镇街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3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高建集团将立足高明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对重点产业优先配给资本、技术、人才、土地等核心要素,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经营业绩与规模跨越式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未来五年,交通集团将深度参与高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营定位由“建设城市”向“发展城市”转变、发展模式由“资源拉动”向“能力驱动”转变,依托产业金融投资、综合地产开发、环保水务与交通能源、城市基础建设四大功能平台,致力成为佛山西部“城市发展综合运营商”。

姜岳新表示,任务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关键要全力抓好落实,要锚定新目标,以“增效益”为导向加快壮大国资国企,要把握政企分离的核心,抓住建机制、引人才两大关键,聚焦做强主业、降成本两大重点,围绕中心工作、产业体系、招商引资、民生事业、人才发展、城市安全等方面强化服务,充分展现国有企业“硬核”担当。在建机制方面,要突出完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坚决破除“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加快健全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活力、效率。

他提出,要牢记新使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落细,真刀真枪、动真碰硬,坚决改、主动改、改到位,凝聚工作合力,突出企业主体,严守纪律底线,政企合力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撰文:朱苏娇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