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陈翠:扎根小学教育,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作者 华声宇;廖明璨;熊琳;严经纬 2024-11-29 15:56


01:58

陈翠:扎根小学教育,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委员名片】

姓名:陈翠

职务:佛山市政协委员、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海尾小学校长

关注领域:推动佛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主要提案:《关于全面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建议》

从空中俯瞰顺德区容桂街道海尾社区,有一片蓝色的建筑格外鲜艳,如同在城市丛林中隐藏着的一片“蔚蓝之海”。这里是海尾小学,虽然面积不大,全校只有13个班级、30余位老师,但却特色鲜明、活力十足、温暖有爱。

“我愿将自己的每分每秒,倾注到学校的每个孩子身上。”长期深耕小学教育的陈翠,虽拥有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名师等“光环”,却甘愿驻守、扎根薄弱学校。在这所“小而美”的学校里,除了新添的奖杯和荣誉外,最令她自豪的是每个孩子都会一门乐器、会唱很多歌、会烹饪,孩子们爱读书、爱写诗,也爱运动、爱笑。

作为佛山市政协委员,陈翠致力于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注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她建议各部门重视校园与城市生活的链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评价机制,站在儿童立场服务学校发展。

推行特色教育

关注个体学生的成长

清洗食材、切菜、腌制……海尾小学大礼堂内,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习烹饪知识、上阵掌勺实战。长期以来,海尾学校坚持开展“好德食”美食课程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美食烹饪知识,还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养成了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

这是海尾小学推行特色教育的一个缩影。除了美食课,海尾小学还组织学生们成立了文学社、美术社、民乐社等社团,开展“音乐大课间”“篮球大课间”等活动,在课间,学生们或围聚在四合院式的教学楼走廊上一起唱歌、演奏,或前往操场打篮球、做运动,活动十分丰富。

除了特色课程和活动,近5年来,陈翠带领海尾小学在学科教育、校园建设等各方面“开花结果”。期间,海尾小学先后获评为广东省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网络安全教育示范校、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佛山市)基地校、广东省绿色学校以及佛山市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达标建设达标学校、佛山市中小学“英才计划”基地学校、佛山市红领巾线上德育特色校。

“基础教育,犹如高楼之基,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陈翠表示,秉持“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这一教育理念,她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且充满潜力的个体,她尤其关注个体成长,“若脱离对个体学生成长的助力,哪怕有再多光环、名誉,也没有意义。”

担任校长五年来,陈翠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的色彩搭配、展示墙的设计高度,方方面面尽显“儿童友好”风格。陈翠认为,教育改革虽然允许摸索尝试,但孩子的童年时光具有唯一性,且一去不返,身为教育者,必须秉持常识、坚守定力,不忘教育初心,心怀仁爱之情。

重视儿童需求

建言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作为佛山市政协委员,陈翠同样重点关注儿童的成长。

前不久,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发布。儿童友好城市于1996年在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会议上提出,提倡不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区,都应该在公共事务中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让城市更加适合儿童成长,更好地保护儿童权利。

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比如,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建设城市名单的广州市,就已将“适儿化”改造融入城市更新。

陈翠观察到,当前,佛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存在空间设施配置跟不上需求、特色服务需求挖掘不足等短板。为此,她基于建设校园经验以及调查研究成果,提出了两方面建议。

一是优化硬件配套。陈翠建议,提升学校与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比如,保障学校门口交通安全不应简单地依靠防撞、拦截等手段,还要通过专业设计和改造,增设富有童趣的天桥、过街通道,优化周边环境,既对儿童友好,也能消除安全隐患。

二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陈翠认为,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比如,有关医疗、交通、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各级部门应站在儿童立场服务学校发展,为学校“减负”,在发展中优先考虑与保障儿童需求。

【观点】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推动佛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撰文:华声宇

拍摄:廖明璨

剪辑:熊琳

设计:严经纬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