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怎么干?“‘百千万工程’必须依靠百千万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这是梅州给出的坚定答案。
答案不是发展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梅州深刻领会“越是困难时候,越需要修炼内功”的重要意义,鼓励各县(市、区)、镇(街)及各行各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梅州,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苏区全域振兴。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苏区全域振兴。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在创先争优中实施好“百千万工程”,梅州上下认识再深化。把“百千万工程”当成一个历史机遇、当成一件头等大事、当成一套集成式改革、当成一项全社会行动。
在创先争优中实施好“百千万工程”,梅州上下行动再加速。凝心聚力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集中力量抓好典型镇村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认识再深化
抓住两个关键求突破
建设产业兴、群众富、生态美、治理强的现代化县镇村,当下梅州正紧紧围绕《梅州方案》和省《若干措施》,抓住“苏区”“湾区”两个关键词,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市级‘反向飞地’作为梅州市在广州的重要窗口,是推动要素整合、加强产业行业交流,营造科技生态、产业生态的重要场所。”对于这一发展认识,梅州不断深化。
建设“反向飞地”,是《梅州方案》赋予梅州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及对口帮扶协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积极依托“反向飞地”这一前线据点,梅州借助珠三角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鼓励引导优质企业入驻。研究出台入驻企业优惠扶持政策,充分对接两地要素资源,为企业家们搭建平台,为梅州企业发展输送创新动能,为两地产业项目打开交流窗口。
“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坚定发展信心。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梅州方案》和省《若干措施》的学习研究,推动政策红利从‘纸面’落到‘地面’。”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再三强调。
正视过去,展望未来。如今,梅州加快推动梅州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路径——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
2024年第一个工作周,中共梅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梅城召开,各镇(街道、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党组织书记列席全会,并参加了分组会议。
这一举措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新的一年,全市上下将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举全市之力加压奋进、争先进位,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梅州持续提升首批9个典型镇和50个典型村建设,精心培育选树第二批典型镇23个、典型村150个。图为西阳镇筀竹村。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持续提升首批9个典型镇和50个典型村建设,精心培育选树第二批典型镇23个、典型村150个。图为西阳镇筀竹村。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圩镇房屋风貌进一步提升、文旅IP闪亮登场、筀竹村文旅产业再升级、北联村“幸福积分超市”即将上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从点到面、从镇到村,梅江区西阳镇处处可见新变化。
沿着省道333线驱车前往西阳镇圩镇,可见沿路一栋栋农房换上了具有客家特色的新装。“我在这住了十几年,感觉现在人居环境大大提升了。”西阳镇居民谢汉城表示,转变得益于美丽圩镇的打造,如今圩镇每天都有保洁人员清理街道,圩镇更美了。
坚持问题导向,在《梅州方案》框架下,以更加清晰的方法路径来解决制约梅州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梅州努力在重点项目谋划、重大平台建设、重要产业协作上取得新突破。
“一期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可并网投运。”11月11日上午,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平远高新区举行梅州平远新型智慧储能项目奠基仪式。
该项目将采用4套智光电气自主研发且在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高压级联直挂式储能系统,其单机容量达到25MW/50MWh,目前为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储能系统,也是梅州电网首座220kV电压等级的新型储能电站。
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喜表示,智光电气将以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项目,实现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早创利。
开年至今,梅州各县(市、区)加力落实中央及省的政策,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吹响了“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的集结号,着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蓝图逐渐变为具体的“施工画”。
实践再加码
围绕两大重点争先进
发展不止步,奋斗无穷期。站在新的坐标点上再来看“百千万工程”,梅州需要解决更多深层次的矛盾。
例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各地进一步立足县域实际有效培育县域产业?
又如,如何进一步将圩镇和农村进行联动,将美丽环境转化成“美丽经济”?
诸如此类问题,都是梅州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拦路虎”。
向着问题出发。梅州围绕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实践也在不断加码。通过一系列高效的举措,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又出彩。
实体经济再加码。梅州出台产业发展“一县一策”工作方案,支持每个县(市、区)培育壮大1-2个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2023年至2024年8月,梅州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478个,计划投资额1040.5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7.14亿元,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7个。至2024年8月底,全市“四上”企业总数达1901家、净增408家。
10月25日,梅县区政府与深圳市创芯人科技有限公司、中非信银(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前期由梅县区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对接,随后在梅县区仅用两天时间便完成“当天考察、当天选址、次日签约”,刷新招商引资“梅县速度”。
“企业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抢抓梅县苏区多重利好叠加的政策机遇,加快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做强做大智能智造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互惠共赢。”深圳市创芯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祖金的言语中,对投资梅州充满着信心。
坚持“制造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梅州用好穗梅对口帮扶合作机制,健全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运营机制,深化区县产业园区共建机制,主动承接湾区产业转移,坚持产业、企业、平台一起抓。大力实施稳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四上”企业培育,实施好园区产值倍增计划,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2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和6.3%。工业投资增长14.9%,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等支持带动下,技术改造投资大幅增长39.6%。
乡村振兴再加码。梅州以典型镇村、省际交界处、示范路段、黄槐四望嶂矿区、松口古镇五大重点区域,建立实施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研究制度,分专题召开现场推进会,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丰顺汤坑镇横东村半岭项目由横东村半岭华侨理事会投资建设。11月17日上午,汤坑镇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暨横东村半岭项目一期工程落成系列活动在横东村半岭自然村举行。“我们华侨都思念家乡,都有一份情感,为了使家乡更加美丽,大家都愿意出钱。”外出多年的徐名团回到家乡更想为家乡做点事。
梅州以典型镇村、省际交界处、示范路段、黄槐四望嶂矿区、松口古镇等五大重点区域,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以典型镇村、省际交界处、示范路段、黄槐四望嶂矿区、松口古镇等五大重点区域,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自入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以来,横东村聚焦“山水田园、和美横东”规划布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强化乡村农文旅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成效初显。
持续提升首批9个典型镇和50个典型村建设,精心培育选树第二批典型镇23个、典型村150个,梅州不断对照典型村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清单和“百千万工程”年度考核指标,认真查漏补缺、完善提升,力争省评估验收取得好成绩,让更多群众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利好。
思想再解放
激活三大动力促振兴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名单,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全域试点入选,成为继广州从化全域试点之后,广东省第二个被列入全国典型案例的全域试点。
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名单,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全域试点入选,成为继广州从化全域试点之后,广东省第二个被列入全国典型案例的全域试点。丘林强 摄
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名单,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全域试点入选,成为继广州从化全域试点之后,广东省第二个被列入全国典型案例的全域试点。丘林强 摄
梅州地处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空间格局,山地多、田地少,连片规模的水田地块资源匮乏,土地成为制约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梅州聚焦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引导各地深入推进全域土地整治,用好改革力量、改革成效为“百千万工程”做好土地要素保障。
“我们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新铺镇同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艳忠说,村党委作为中间人、担保人,向17个村民小组492户发起动员,鼓励农户将土地交给村集体。
通过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企业发展“粮菜轮作”,同福村成功盘活土地,不仅土地租金收益达到600元/亩,还为村民创造了120余个就业机会,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万元。
小田并大田,闲地变宝地,乡村焕活力。目前,梅州全市已完成连片100亩以上或单一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经营1000亩以上的耕地集中流转25.31万亩,探索出一条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奋进之路。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梅州把“百千万工程”当成一套集成式改革,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持续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稳增长,“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五华县面对全县农村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以及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情况,在全市率先推行“产业村长”发展模式,让一批“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的社会能人加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收,持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这一模式成功入选全省2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被评为“激发经管团队活力”典型,是梅州市唯一入选案例。
平远县在整治提升镇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实行“党建带动、示范推动、奖补撬动、协同联动、项目拉动”“五动工作法”,全力抓好粤闽赣省际边界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共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约3万栋,农房美化改造率达到90%,整合各类资金投入约15亿元。日前,该“五动工作法”入选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梅江区探索实施“免费梅江”行动,通过盘活梅江区范围内的闲置资产,为青年人才和就业创业者提供限期免费住宿、免租工作场所和免费平台等,吸引集聚优秀青年人才在梅就业创业,助力经济发展。先后培育梅江区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梅江BPO数字产业园等平台,并为160多名求职者提供免费住宿,80多人留梅就业。
……
一个个全国典型案例、全省典型案例,无一不彰显着梅州解放思想、激活三大动力的魄力与成效。
老区不老,苏区振兴,当前的梅州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梅州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握发展机遇,必须弘扬客家先贤‘下南洋、闯世界’的开埠精神、老一辈革命家‘提着脑袋干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在梅州市委九次全会上,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向全市发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强调要从13方面部署58条改革举措,激昂改革势能、澎湃发展动能。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梅州能否借助改革、开放、创新,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梅州有信心,有实践。
数读
梅州“百千万工程”
○2023年至2024年8月
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478个
计划投资额1040.53亿元
累计完成投资297.14亿元
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7个
○推动9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创建全国“千兆城市”
○至2024年8月底,全市“四上”企业总数达1901家净增408家
○2023年至今,获中央资金6.7亿元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14个
○全市新增就业2.13万人新增公办学位1.3万个
○组织开展55家农贸市场提升行动,新建镇级生活污水管网78.255公里,改造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15座
○全市新增5G基站2854座,实现圩镇全覆盖
○2393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分布至所有镇村
○去年以来,全市典型镇、典型村完成农房风貌提升1.37万栋,其中完成铁皮瓦整治4214栋
○创建1892个“无信访村(社区)”、占全市行政村(社区)总数83.5%
○累计完成优化林分58.96万亩,新造林抚育28.73万亩、森林抚育44.61万亩,县镇村绿化种植各类苗木198.3万株,种植各类主题纪念林2335个,森林覆盖率74.67%、居全省第一
○持续提升首批9个典型镇和50个典型村建设
精心培育选树第二批典型镇23个、典型村150个
○加快打造36段示范路段,抓好省际交界5县18镇63村建设
○全市在去年下放36项市级行政职权的基础上,今年再将50项事项委托典型县、镇、村实施
○1-10月,全市连片100亩以上或单一经营主体1000亩以上的耕地集中流转32万亩,新增耕地1.75万亩
○推行2万多个事项“极简办”,实现1728项“全市通办”,10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在县级落地
○遴选10个乡村“产业社区”建设试点,选聘298名县级“产业村长”,预计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典型村均可实现50万元以上、非典型村增长10%以上。
○全市现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农业“四上”企业88家,2024年上半年实现产值约78.97亿元
○动员1694家央企、国企和民企投身“百千万工程”
○引导125个商协会与113个镇(街)结对共建,所有乡镇结对1家以上建筑企业
○推进百校联百县“双百行动”,6个县(市)与12所高校实现结对共建,谋划实施项目91个
○聘请首批13名院士专家为智库专家,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魏丽文 梁时禹 黄培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