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富民”模式,阳春炮会为何生生不息?

作者 罗天 2025-03-19 12:14

3月12日(农历二月十三日),阳春市石望镇潭围村第452届“大王诞炮会”在震天的鞭炮声与翻腾的舞龙表演中拉开序幕,8000多人涌入这座古朴村落,共同见证这场跨越四百余年的非遗活动。这场盛会不仅是民俗活动,也成为阳春人守护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阳春人对办炮会的热爱,早已融入血脉。从石望镇交岗村梁镇南将军府炮会的“五炮争彩”,到河口镇金堡村盘皇庙炮会的醒狮巡游,再到潭围村大王诞炮会的“双龙戏珠”,每一场炮会都是一幅独特的文化画卷。这些炮会虽形式各异,却都是阳春人敬祖祈福、凝聚乡情的重要仪式。

阳春人为什么这么爱办炮会?其实,炮会的声声轰鸣,早已超越民俗本身,成为推动阳春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擎。炮会的成功“出圈”,不仅聚拢人气,还能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文创消费,形成“文化富民”效应,成为助推阳春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载体。

潭围村大王诞炮会:

400余年民俗“舞”出乡村活力

3月12日,阳春市石望镇潭围村迎来第452届大王诞炮会以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潭围村这个宁静古朴的小村庄,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吸引了大批民众、游客和摄影发烧友纷至沓来,现场参与人数达8000多名,呈现出热闹非凡、欢乐祥和的景象。

当天,晨光初绽,潭围村已沉浸在喜庆氛围中,随着一串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红黄双龙跃然而出,龙首高昂吞云吐雾,龙身翻转灵动如生,在锣鼓震天与鞭炮齐鸣中演绎“双龙戏珠”的绝技。巡游队伍绵延里许,旌旗招展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吉祥祝福随着巡游线路播撒,村民夹道相迎、孩童追逐嬉戏,构成一幅生动的岭南民俗画卷。

“炮会不仅是民俗狂欢,还是我们梁氏族人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答卷。”阳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潭围梁氏宗亲会会长梁锦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该炮会特别增设了“非遗+文旅”体验区,通过古法炮胆制作展示、传统农具陈列等互动项目,让年轻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根脉。

据了解,潭围村大王诞炮会自明代万历年间发祥,历经19代传承,现存完整保留“舞龙”“祭炮”“起炮”“抢花炮”“龙春符”等十几项核心内容,表达群众迎吉消灾的心愿。2021年,潭围村大王诞炮会入选阳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梁镇南将军府炮会:

省级非遗让阳春“一炮而红”

爆竹轰鸣,醒狮舞动传递祥瑞,现场人头攒动……3月1日适逢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梁镇南将军府炮会在阳春市石望镇交岗村盛大启幕,吸引逾万民众共襄盛举,亲身感受这项传承数百载的岭南民俗盛典。

历经5个多世纪的传承,这项非遗民俗活动持续创新演进,巧妙融合文艺、娱乐、饮食、商贸、社交、旅游等多元要素,既增强了文化项目的传播效应,又为阳春探索“非遗+文旅”产业模式提供了优质平台。

“启程!梁镇南将军府炮会正式开始!”当日13时30分,身着传统服饰的巡游队伍高举将军令旗,抬着特制主炮与礼炮,在传统八音伴奏与醒狮方阵的簇拥下,伴随着连绵的爆竹声向目的地进发。

14时15分,炮会正式开始。参加炮会的各界人士依次点燃五枚主炮,每燃放一炮,在发出一声巨响后,主炮带着“彩头”在火药冲击力下,飞到数十米高的天空中,人们向着“彩头”落地的地方蜂拥而上,喊叫声、欢呼声、爆竹声此起彼伏,掀起一波又一波炮会高潮。

炮会不仅包含传统祭祀仪式与放炮环节,还增设传统八音演奏、醒狮表演、民俗歌舞、书法雅集等文化展演。活动期间还迎来众多文艺工作者采风创作。

阳春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柏刚介绍,梁镇南将军府炮会承载着五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其人物事迹在地方志中均有明确记载,为研究阳春人文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活动通过融合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打造集观赏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文旅产品,有效提升品牌辐射力,助推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

活动当日,石望镇非遗文化展览中心正式落成。当地政府自2024年10月启动交岗村空置校舍活化利用工程,历时四个月将原交岗小学改造为460平方米的综合性展馆。馆内通过文物陈列、数字影像、图文展板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石望镇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石望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计划加大投入,把“梁镇南将军府”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用非遗带动文旅,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河口镇金堡村盘皇庙炮会:

凝聚各界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阳春市河口镇金堡盘皇庙炮会,是金堡村的一项大型传统民俗活动,始于清乾隆甲辰年(1784年),至今已有200多年,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六举行。目前,距该炮会今年的举办时间还有不到两个月。

炮会按祭拜、巡游、烧炮、接炮、颁奖、送炮等环节进行。在最精彩的烧炮、接炮环节中,8个各有寓意的“炮”依次点燃:一炮雄鸡报晓、二炮财源茂盛、三炮健康长寿、四炮龙马精神、五炮六畜兴旺、六炮马到成功、七炮喜气洋洋、八炮牛气冲天,“炮圈”腾空而起,乡民竞相争抢。“炮圈”是众人争夺的吉祥物,据说,接到炮圈者,当年会行好运。

金堡盘皇庙炮会以盘皇庙为载体。当天,乡民备足三牲酒礼,抬着盘皇神像,披红戴绿,敲锣打鼓,在醒狮的引领下,巡游村寨。一路燃放鞭炮,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巡游完毕,在距盘皇庙前100多米的坪地上“烧炮”。

2021年,河口镇金堡盘皇庙炮会被列入阳江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金堡村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1942年8月,金堡盘皇庙侧的金堡小学建立了中共金堡支部,党支部利用炮会募集经费,支援抗日救亡运动和漠南武装斗争;改革开放时期,当地在金堡小学内中共金堡支部旧址设立“思源堂”,在“思源堂”里布置历史展览。2012年5月,中共金堡支部旧址被命名为“阳江市党史教育基地”和“阳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该炮会已成为联系当地群众的情感纽带,许多当地的建设项目都会借助炮会向各界筹款,许多当地走出的优秀企业家也纷纷捐资捐物助推家乡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融 范源 王电 曹洋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