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峡口处受压抑的江水倾泻而下,江面豁然开朗,渔村因河成街,统一刷成黄色的民居立面,嵌在深绿色的山坡上,每家每户门前晾晒的鱼干,别具水乡风情……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4年第四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其中,清城区东城街道白庙社区上榜。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4年第四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其中,清城区东城街道白庙社区上榜。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4年第四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其中,清城区东城街道白庙社区上榜。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白庙社区何以能?白庙疍家人在上岸定居后,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出乡村旅游经济,推动白庙从小渔村到旅游旺地的转变。白庙社区探索新的乡村运营模式,“小渔村”成了“香饽饽”,构建起集体经济增收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优质产业盯上社区
村集体收入同比增长200%以上
为进一步盘活辖区的资源,白庙社区依托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围绕“吃穿玩购”构建一整套完整的休闲渔旅度假链条,带领村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为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增强社区自主“造血功能”。同时,白庙社区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通过充分整合村内闲置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精准确定发展民宿旅游和特色餐饮的产业定位,一方面鼓励村民通过自营的模式发展民宿和餐饮,一方面通过出租、合作等方式吸引外来投资。
在村委会的鼓励和支持下,68岁村民陈应洪把一号客栈经营得有声有色,今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80人,获得了15000元的收入。位于码头附近的甜宅餐饮店深入挖掘当地特产,创新研发了北江河虾披萨等独具渔村风味的特色美食,并与本地酒厂携手合作,推出飞霞液酱香拿铁特色风味饮品。白庙社区党支部还把旧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出租给知名设计师,打造成一间别具渔村韵味的特色餐饮店。目前,白庙社区拥有自主经营餐饮店12间、民宿2间,月均接待游客4万人,户均收入10万余元,同比分别增长100%、30%。
“我们还打造了特色小吃街,计划推动形成夜间文化街区,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提升客流量。”白庙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志强介绍,白庙社区与4名摊贩签订租赁协议,出租夜市摊位,预计将增加约9万元的集体经济收益。
而游船是白庙码头备受欢迎的游玩项目之一,为抓住这一消费热点,白庙社区党支部致力于拓宽下属公司——清远市清城区白庙水运公司的发展路径,一方面,针对船主们反映的问题,党支部主动牵头进行研究,改变了过去的分组轮值制度,并通过科学调配游船轮值和优化销售方式,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消费者的需求,减少游客的流失,并提升船主的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白庙社区党支部积极开拓新业务,与飞来寺协商沟通后成功代理了船舶票务业务,从船票中收取代理费,增加了收入来源。同时,还与水上乐园、卡丁车场地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收入和客流双增长。2023年,清远市清城区白庙水运公司为白庙社区集体经济创造了约32万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00%以上。
优质文化注入社区
带动游客约35万人次
白庙渔村的禺山古庙传承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同时保留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白庙渔村的禺山古庙传承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同时保留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白庙渔村的禺山古庙传承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同时保留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其中,三年一度的“金龙四大王诞辰庆典”活动极为引人注目。白庙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这一祭祀活动,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庆典期间,居民走亲访友,共聚白庙,共同参与这一民间盛事。如今,这一传统活动已转变为集体巡乡的形式,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禺山古庙,白庙街的建筑和历史风貌也是社区的另一大亮点。东西走向的街道两旁,多是前铺后居的“火筒屋”,展现北江商道中转站的历史风采。游客不仅可以乘船游览碧湾和白庙渔村,欣赏两种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卷,还可以沿古栈道徒步前往飞来寺和飞霞山,感受自然风光的魅力。
白庙渔村的“游龙”习俗,即旺龙节,更是当地文化的重头戏。活动包括“起龙”“进水”“探亲”“会景”“藏龙”等一系列仪式,其历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的清代传统。2022年,“白庙疍家游龙”被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为白庙的文化传承增添了新的注脚。
为了更好地推广白庙文化,社区在游客中心架起了融合渔村元素的文创产品,如印有龙舟和鱼儿戏水图案的T恤、挂饰、环保袋等。这些产品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创新尝试,进一步推动了白庙疍家文化的对外传播。
此外,白庙社区还积极通过新媒体手段扩大影响力。2023年6月,李志强与多名网红代言人进行合作宣传,通过清远市乡村新闻官直播平台推广白庙的龙舟文化、旅游服务、文创产业及特色美食,如白庙河鲜、鱼干等。直播带货形式的宣传,不仅为白庙吸引了更多游客,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截至今年6月,白庙共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
优质服务赋能社区
打造“新型渔家特色社区”党建示范品牌
“以前白庙社区的居民收入主要依靠打鱼和外出务工,随着社区环境的日益改善,文旅事业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的居民纷纷返乡创业。”李志强说。近年来,白庙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新型渔家特色社区”党建示范品牌,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致富创业。
摸清社区“脉络”绘制发展“路线图”。对社区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摸底,了解村情民意、群众所需所盼,找准优势与短板,做到群众意愿“清”、社区家底“清”、工作任务“清”,形成白庙社区调研报告。结合居情居貌及调研报告,白庙社区党支部摸清发展脉络,制定发展规划,梳理任务清单,以“党组织领航+党员领头+居民响应”模式,大力推进白庙商业街建设、龙船屋建设及龙舟文化推广、渔家特产街和渔家特色民宿建设发展等,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
“小网格”发挥“大能力”,擦亮治理底色。白庙社区党支部通过网格化管理和“两委”干部包片责任制,每名干部带领若干名党员负责特定的片区,一起联系和服务若干名群众,确保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全体联动、集中力量共同解决困难和问题,突破基层治理中的淤点、堵点,实现“矛盾解决网格内、矛盾不出社区”的目标,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成效,增强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2021年至今,共解决辖区内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事故纠纷、经济纠纷以及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121个。
“党组织聚力+企业助力”,凝聚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白庙社区党支部因地制宜探索“党建+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凝聚碧桂园集团企业力量,以“三村一居”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工作为契机,依托丰富的渔业、白庙码头、市民公园、白庙栈道等资源,充分利用“乡村新闻官”等本地乡村宣传品牌,大力宣传本地旅游文化特色,全力打造集北江河鲜饮食文化、渔家风情、休闲中心、文化地标于一体的北江旅游度假片区。今年7月白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搬迁新址,商业街已出租部分商铺。
未来,李志强表示,白庙社区将继续坚定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打造一条富有特色的土特产步行街、举办鱼干节等举措,为白庙的鱼干、黄沙蚬、活鱼等土特产提供一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打响土特产品牌名号,带旺社区客流量,助力当地村民增收,守住本地的“根”和“魂”。
撰文:孙运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