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下称“省现场会”)召开,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的实施情况,盘点工作、查找差距,交流经验、提高水平。
这场会议采取交叉调研和集中开会的形式进行,不仅是对“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工作的一次盘点,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入谋划,也为阳春市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指引。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省现场会精神,11月28日,阳春市委十四届第165次常委会会议暨“百千万工程”第三季度工作小结会在八甲镇召开,通过审视过去、总结现状、放眼未来,阳春市扎实分析存在短板及不足,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奋力推动阳春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新突破。
岁末,阳春正孕育着新一轮的火热发展势头。
聚焦一线
真抓实干现场推进
秋冬时节,阳光明媚,稻田金黄。阳春市各级领导干部走进八甲镇高屋村、澄垌村、白水河、美丽圩镇客厅等地,实地调研“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设进度,了解圩镇发展建设情况。
“高屋村村道宽阔整洁,基本实现了硬底化,村内道路可连接省道。”“高屋村村内建设了龙腾公园,设有休闲步道,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八甲镇的美丽圩镇客厅全方位展示了镇域发展、历史沿革、农特产品等,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正如省现场会采取交叉调研和集中开会的形式,阳春市亦把会议场地“搬”到了基层一线,让这场会议更“接地气”,更能反映情况、总结问题、推动工作。
调研行程结束后,阳春市紧接着召开会议,听取了市相关工作专班牵头单位关于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农业农村有关工作情况;听取了相关镇关于典型镇培育建设及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思路和举措汇报;阳春市相关工作专班总召集人和镇定点联系领导分别作了发言。
会议强调,要坚持狠抓落实,明确重点目标,靶向发力求突破。锚定目标任务,在产业发展、环境建设、服务治理、改革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展现县域风貌魅力、提升县域幸福指数、激活县域发展潜能,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会议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各方力量,凝心聚力谋发展。强化组织领导,市领导要严格落实挂点联系镇(街道)村(社区)等机制,阳春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要保障工作机制运行顺畅高效,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各工作专班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梳理形成工作台账,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切实把巡视巡察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要强化协同联动,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
脚沾泥土、手执稻穗,“深调研”方能促进“真落实”。省现场会召开前几日,全省15个调研组前往各地交叉调研,并进行了深入总结反思;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阳春市组织多个调研组对各镇(街道)情况开展调研,将全市17个镇(街道)按照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普通镇五种类型进行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镇(街道)找准先进标杆、实现差异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省现场会背后,反映的是聚焦一线的实干导向,更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今年以来,阳春市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前三季度,阳春市GDP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1%。
聚积后劲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今年以来,阳春市始终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奋起直追,聚焦产业强根本、提升风貌稳基础、狠抓县城建载体、深化改革促发展,聚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后劲,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我们今后将把阳春作为主要的生产基地。”近日,记者走进占地50多亩的广东汉霸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期生产基地,该公司负责人周彬如是说。该项目预计于今年底投产,年产高端数控产品1600套,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2017年以来,阳春市持续引进数控机床项目39个,总投资43.17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65亿元。
10月30日,广湛高铁阳春东站站房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广湛高铁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阳春将实现1小时内高铁直达广州。近年来,阳春市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194.3公里“米”字形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密度位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
这些都是阳春市聚焦产业强根本,更好实现强县富民兴村的缩影。今年前三季度,阳春市成功举办和参与8场重点活动,新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161.9亿元;16个重点项目整体达时序进度,其中8个项目已投产,2个项目即将投产;“2+5”现代农业产业园格局初步形成,第二届中国(阳春)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阳春2024年鳜鱼苗交易会成交额达12.5亿元;春砂仁、阳春坚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省第一;举办2024杜鹃花海·阳春鸡笼顶越野赛、广东省龙舟锦标赛等农文商旅体活动10场,崆峒岩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11月29日,阳春市中医院迁建项目举行奠基典礼。项目致力于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院,将提供1000个床位,按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约90亩,总投资估算约7亿元。项目建成后,不仅有利于医疗设施升级,更推动阳春市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教育、医疗、就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一个个喜讯不断传来,汇聚成阳春市城乡风貌提升、县城载体建设的扎实成效。在狠抓县城建载体方面,目前阳春市政基础设施新建与升级改造工程(第一批)PPP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2430人,已建成阳春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和4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建成“长者饭堂”7家,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现场评审初审通过,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获颁2023年度“平安鼎”。在优化提升城乡风貌方面,阳春市着重抓好典型镇、典型村建设,今年以来完成县镇村绿化植树21.26万株,实现省卫生镇全覆盖,3个镇入选国家卫生镇推荐名单,积极推进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总投资30.51亿元的160个美丽圩镇项目加速推进,马水镇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发展,阳春市就招商引资、“融湾入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建了“三支突击队”,创新工作机制,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标高”“零距离”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持续推进产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动工”改革,项目引入到核发施工通知单审批时间压减至35天,《阳春市落实点状供地政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聚力攻坚
推动工作全面突破
“当前,全省各地正奋勇争先推进‘百千万工程’,要想实现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在11月28日阳春市召开的会议上,阳春市委书记、市长李谦常分享了在参加省现场会期间,在湛江市开展调研考察的切身体会。
正值岁末,当前已进入今年“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的攻坚期,明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如何总结反思、正视不足,锚定目标任务持续攻坚发力?阳春市以“五大突破”为抓手,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在产业发展上寻求突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5+2”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全力打造省数控机床特色产业园,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推进生态农业,做大做强八大精新特优产业,突出抓好“一药一果一鱼”三大重点产业集群,打造春砂仁产业集群、阳春坚果产业集群,推动鳜鱼全产业链发展。推进生态旅游和生态康养业,打好凌霄岩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动战”,开发利用好3A级旅游景区资源,加快建设18个主题驿站。
在环境建设上寻求突破,展现县域风貌魅力。抓好农房风貌管控,用好“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社会力量参与,加快7条风貌带建设。抓好美丽圩镇建设,按照“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特色精品”镇村建设三步走,加快建设美丽示范主街提升项目、镇区入口道路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等。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拓展“六乱”整治成效,积极探索“引摊入市”等工作举措,推进“三线”整治、危破房整治,加快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在服务治理上寻求突破,提升县域幸福指数。一方面,要着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提能升级,加速推进广湛高铁阳春东站站前广场配套项目、市区东二环路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供排一体化改革。另一方面,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落实“稳就业16条”组织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系列活动,着力提升教育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在改革创新上寻求突破,激活县域发展潜能。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同时有序开展春湾镇“市—镇扁平化管理试点”,加快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屋顶光伏、农村道路光伏等项目和千村万乡驭风行动,探索碳汇交易,争取打造更多的改革创新典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采用“农业+”“工业+”“资源经济+”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在考核评定中寻求突破,全面展现阳春担当。聚焦今年重点考核评定任务,对标对表考核评价标准查漏点、补短板;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对照典型镇村培育建设的问题清单实行“挂账销号”,力争2024年度“3+26”典型镇村培育对象全部入选省典型镇村名单。
■一线案例
呆萌大鸟“鸵”起好“钱景”
延长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在阳春市潭水镇盘新村,特色鸵鸟养殖产业正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近日,记者在阳春市东鸵牧业有限公司的鸵鸟生态园看到,暖阳下,一只只体形健硕、憨态可掬的鸵鸟正悠闲踱步、觅食、嬉戏。看见饲养员手持饲料靠近,鸵鸟们撒开大长腿迅速围拢过来,伸长脖子抢食,可爱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鸵鸟浑身都是宝。”该公司总经理刘学强介绍,鸵鸟具有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羽毛、皮、肉、蛋、筋骨等都具有经济价值。一颗1.5公斤的鸵鸟蛋,市场价可达100多元;鸵鸟蛋经历40余天可孵化成幼鸟,每只售价300余元;经过8至10个月的养殖,就能收获成品鸵鸟,按肉价每公斤60元,一张皮300元、一身毛500元计算,每只成品鸵鸟价值3000多元。
谈话间,刘学强发现两枚刚产下、透着翡翠绿色的鸵鸟蛋,他高兴地捡拾起来向记者展示。“鸵鸟的产蛋期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年产蛋的时间相较往年提早了,是个好兆头!”刘学强表示,每年11月至4月是鸵鸟的产蛋期,来自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养殖户都会提前预订鸟苗。目前,公司存栏的鸵鸟约400只,每年产蛋约5000枚,能孵化3000余只幼鸟。
2023年,阳春市东鸵牧业有限公司与广东海洋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鸵鸟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支撑和科研平台,助力解决种源选种、培育、防疫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了鸵鸟的养殖质量。同时,该公司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为周边农户提供鸟苗、技术指导、回收成品鸵鸟等方面的扶持,吸引了50余名农户参与鸵鸟养殖。“有了技术支持和销路保障,我们底气更足了。”农户阿锋介绍,他在2019年购入了20余只鸟苗进行养殖,并定期到公司学习技术,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今年,他又引进了40余只鸟苗,一年可增加收入10多万元。
尽管鸵鸟养殖市场一片向好,但刘学强察觉到,鸵鸟肉、鸵鸟皮等原料产品价格浮动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去年我们开拓了精深加工项目,把鸵鸟肉制作成鸵鸟肉干、鸵鸟肉丸、鸵鸟腊肠等半成品预制菜,每公斤的价格提高了20元至100元不等,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刘学强说,今年中秋节期间,公司在直播电商平台推出3000份鸵鸟食品礼盒装,很快被抢购一空。此外,鸵鸟皮包、鸵鸟蛋雕、鸵鸟酒等产品在市场上同样畅销。
刘学强尝到甜头,便打算继续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今,他已开始发展农业旅游产业,邀请游客走进生态园亲近鸵鸟、了解鸵鸟,已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
盘新村党总支副书记林勃表示,村里将持续加大对鸵鸟养殖的支持与指导,依托公司的特色养殖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不断提高产业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并聚力“一村一品”建设,完善周边基础设施设备,打造集亲子、研学、休闲等于一体的鸵鸟乐园,推动农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融 陈达 曾繁霖 盘聪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