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川:跑在化工赛道上的31年|莞邑人物周刊

作者 何绮莹;薛屏 2024-12-28 06:31

挺拔的身姿,谦逊的谈吐,这位集莞商、茂商、潮商于一身的企业家——宏川集团董事长、东莞市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林海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海纳百川,颇有“儒商”风范。

从1993年来到虎门一家乡镇化工企业算起,林海川跑在化工赛道已有31年。他创立的宏川集团一直专注化工主业,如今已从“小门市”成长为“领头羊”。2018年,宏川集团旗下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川智慧”)于深交所主板敲钟上市,成为东莞第27家A股上市公司。

创业起步

“先让企业活下来”

问起1993年来东莞虎门的选择是否意味着想要与众不同的人生时,林海川笑着说:“没有,我只是觉得能够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他回忆道,当时很多选择并不一定是慎重考虑的结果,更多是出于本能或潜意识。

1993年林海川从厦门大学毕业,他的同学大多留在了厦门或深圳,而他却在分配工作时选择了虎门镇一家镇属企业。“年轻人嘛,去闯一闯也不错。”

到了镇属化工企业后,林海川直接去了下属子公司。尽管公司只有一块牌子,没有固定业务,但这位21岁的年轻人召集了几位中学同学一起干,实际上已经承担了一个创业公司小老板的角色,开始做化工贸易。1996年,这家乡镇企业改制,24岁的林海川顺其自然承接,将公司更名为“宏川化工”,真正做起了老板。

在接手企业时,林海川的想法很简单:先活下来,哪些业务好做就做哪些业务。第一年,公司的营收大约是一百来万,一年赚个十来万。随着化工贸易逐渐做到一定规模,林海川开始思考如何拓展其他领域。他认为贸易的门槛太低,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于是将目光投向产业链下游,尝试化工制造业。

林海川尝试做涂料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的贸易业务中很多客户是涂料厂,他对这个行业有一定了解;二是当时有一个涂料厂欠了他们的钱,还不了,于是他们干脆把设备拉回来投资建设了一个涂料厂。然而,虽然在同一个产业链上,但隔行如隔山,几年后,涂料企业经营困难,最终惨淡收场。

这次失败让林海川深刻认识到产业选择的重要性。他总结道:“如果没有相当的技术优势和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优势,很难生存。”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产业选择成为了公司决策的第一考虑因素。

转向化工仓储

从“0”开始到加速“圈地”

2001年,林海川将目光转向专业性极强且特殊的化工仓储。随着公司化工贸易业务的扩大,公司需要租用别人家的储罐。林海川看到化工仓储企业拥有码头岸线资源和特殊牌照,行业壁垒比较高,判断这个产业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然而,进入这个行业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政策门槛高,审批部门多,有些审批甚至要到国务院部委;其次,项目选址要求高,需要优良的深水岸线和大片土地;第三,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投产。尽管如此,林海川还是决定迎难而上。

2001年开始筹备,经过三年选址、筹划,2004年成立了第一家仓储企业——东莞三江港口储罐有限公司。2007年,东莞三江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罐容量达到10万立方米。6年多的时间终于看到了成果,项目的出租率非常高,业绩非常好。

从那时起,林海川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后来的企业故事里,宏川明确了这条“主线”,在这条产业链上进行深度发展。宏川先后于2010年、2013年并购了位于江苏的太仓阳鸿、南通阳鸿两座库区,与此前的东莞三江一起构成了后来宏川智慧上市的“铁三角”。2018年,宏川智慧(002930)在史上最严的IPO审核阶段成功过会,一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上市也给宏川智慧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上市以来,宏川智慧凭借外延并购与内生增长双轮驱动,将业务版图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又扩展到了海峡西岸、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圈,新增罐容超400万立方米。统计数据显示,宏川智慧在全国拥有14座大型化工仓储库区,储罐1044座,总罐容518.69万立方米,市场占有率超10%。

回馈社会

用行动诠释公益与责任

今年9月,林海川出任第一届东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执行会长,将依托市光彩会这个平台积极履职,携手各方力量共同弘扬光彩精神。

“为社会创造综合价值”是宏川集团的企业使命,作为企业创始人的林海川,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的心态持续回馈社会,在慈善事业的道路上身体力行。

近年来,宏川集团获得了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的2021年度全国慈善会系统“爱心企业”称号,成为当年度广东省仅有的3家上榜企业之一;同时获评2023年东莞光彩事业贡献奖,连续多年获得“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铜杯”荣誉。林海川个人也多次获得公益奖项,包括2019年的“热心中国航运公益事业先进个人”和“茂名地区9·21特大洪灾赈灾捐款热心人士”,以及2015年、2016年的“热心公益突出贡献奖”。

“饮水当思源,知恩应图报,企业的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回馈社会。”林海川说:“2009年刚来松山湖时,我们只有80个员工,年营业收入30亿元;现在,集团人才队伍已经壮大到超过2000人,年营业收入也增长至百亿级别。”

随着主营业务的蓬勃发展,宏川集团投入慈善事业的人、财、物也不断增加。2018年6月20日,集团在东莞慈善会下正式成立“浩善公益基金”,宣告宏川公益事业全新起航。6月20日这一天也被定为“宏川公益日”,带动全体宏川人胸怀感恩之心,通过实际行动反哺社会、回馈社会,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

作为宏川集团的负责人,林海川将直接领导集团的公益支持组织实施体系,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把公益支持纳入年度全面预算,持续不断有组织、有计划地支持公益事业,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教育支持、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公益慈善领域持续贡献宏川力量。

林海川和宏川集团的公益答卷也在不断续写:今年,宏川集团向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捐款200万元,向福建东周中学教师宿舍楼建设项目捐款100万元,向“6·30”助力乡村振兴暨东莞慈善日活动捐款50万元,向省政协“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惠州帮扶项目捐赠20万元,向梅州市蕉岭县长塘镇人民政府抗洪救灾项目捐赠5万元,年度累计捐款超400万元”。

采写:南方+记者 何绮莹 薛屏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