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源市东源县文旅产业喜报频传,万绿湖景区与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分别成功创建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域内A级景区阵营更加强大,全年共接待游客约425.27万人次。
2025年5月的东源,山水如画,游人如织!“五一”假期,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4.8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低空飞行、精品民宿、特色民俗活动、潮流赛事等多元业态齐发力,全域旅游交出亮眼答卷。
这是东源不断立足自身文化、生态资源禀赋,整合文旅资源,推进文旅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站在新的起点上,东源将拥抱文化市场结构的新变化、新趋势,拓展文化消费的新空间、新模式、新体验,不断提升文化创新活力,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湖泊+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落地。东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湖泊+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落地。东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文兴业
多元文化丰富灿烂
何以概括东源的“文化色彩”?红色、绿色、特色、古色。
东源是鲜艳的“那抹红”,康禾镇曲龙村建立了河源市第一个党支部,义合镇下屯村诞生了人民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阮啸仙,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红色足迹。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红色资源进行保护性修缮和开发,红色资源成振兴发展“新动能”。
东源是亮眼的“一抹绿”,“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是东源版图上“无暇翡翠”、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和两个国家森林公园是东源推动生态文旅、温泉康养的“发动机”。
东源拥有多元丰富的节庆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省级“非遗”汶水塘捕鱼节、上莞镇新轮村追龙用喝彩与呼喊在新春开启一年,“蓝大将军出巡节”用兵马与战旗展现畲族人民的飒爽风姿。汇聚客家、广府文化的舞狮舞龙、取七夕水等特色节庆。
东源四个中国传统村落各具特色,仙塘镇南园古村回响着朗朗书声,仙坑村八角楼与四角楼保存完好、苏东坡后裔聚居的苏家围号称“南中国的画里乡村”,南园古村、仙坑村、下屯村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东源以头号力度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优秀等次,入选广东省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
赏风景更要品文化,各地的实践无不说明,有文化的旅游,方有生命力。
“百千万工程”带动东源多彩文化焕发生机。
比如,义合镇依托“一点双圈三线”,即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心枢纽点、啸仙故里红色研学核心圈、苏家围绿色生态发展圈、圩镇至义合村绿美民宿发展线、下屯村红色研学发展特色线、四村连片产业发展延伸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行走圩镇各处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义合鸭”雕塑、墙绘、文创产品,让这个美丽小镇多了一份憨态可爱,这便是义合镇最近开发出来的文化IP。据义合镇党委书记曾天禧介绍,瞄准年轻人群体,充分结合义合风貌、自然风光、美食文化,设计开发笔记本、冰箱贴、“义合鸭”玩具等文创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当地文化魅力。
文化来源于生活,也沉淀于生活。
位于仙塘镇的糖巢创客社区先后引进到吉客家焗鸡、河源“客+”李记传统美食等20家商户入驻。曾在一线城市经营手工皂手作的刘凌均计划把产品的原材料调整为东源的山茶油,并植入更多东源文化进行包装设计。为传承奶奶手工艾粄味,李渊在这里开起了一家客家小吃店。众多年轻创客来到这里创新创业,在东源土地上书写自己的奋斗故事。
万绿湖景区内。东源文旅局供图
万绿湖景区内。东源文旅局供图
“后5A时代”
万绿湖擦亮生态文化品牌
5月1日,万绿湖畔的直升机引擎轰鸣声划破长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湖泊+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落地,让游客随时解锁“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壮阔景观。在高空俯瞰万绿湖,游客肖丽梅不禁惊叹:“美丽的岛屿和碧蓝的湖水尽收眼底,家乡万绿湖的全景更是第一次见到,美不胜收!”
2024年末,万绿湖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来到“后5A时代”,万绿湖以文化赋能生态旅游,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打造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文旅融合项目,全面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与品牌影响力。
——文旅融合创新,打造多元体验。5月17日至18日,2025万绿湖畔音乐季在万绿湖景区震撼开场,各路歌手与乐队以音乐作桨,用激情作帆,将全场观众载向音乐的海洋,用躁动的因子点燃万绿湖畔,以“生态+音乐+文化”的文旅艺术融合新范式吸引八方游客。
——文化IP塑造,推动产业升级。低空经济的起飞让万绿湖及周边片区乘上新质生产力的东风。“除了传统的直升机外,还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飞行书包等先进飞行器在万绿湖亮相,应用到更多场景中。”鹏友(深圳)飞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跃介绍,将联动万绿湖周边6个乡镇,建设6个飞行基地,推动更多飞行器落地,助力森林防火巡检、物流配送等工作开展。此外,万绿湖不断挖掘活化十二花神文化IP,推出十二花神系列宣传短视频、十二花神旅拍、舞蹈和摄影大赛等项目,为景区注入全新文化生命力。
——文创赋能生态,激发市场活力。依托万绿湖优质生态资源,打造14个系列文创产品,首批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售罄,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赢。
聚焦文旅高质量发展,东源聚力打造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引导环万绿湖库区乡镇的酒店、民宿、餐饮与万绿湖景区的协同发展,努力发挥景区联动带动发展作用。一方面,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推进景区旅游码头、各游览区、九里湖步道等节点优化提升,推动万绿湖低空经济聚势腾飞摄以及徒步、骑行活动等,全方位提升景区品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另一方面,在更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前提条件下,做好“一条鱼”文章,通过举办开渔活动、厨王争霸赛、烹饪技能提升培训等举措,持续做好万绿湖鱼文章。在万绿湖景区辐射带动下,库区各乡镇旅游业态已经初具规模,民宿产业呈现出集群化、特色精品化发展态势。
“我们计划编制《环万绿湖总体规划》,有效调动土地、林地等乡镇资源并优化配合,加快实施万绿湖滨湖圩镇、村风貌提升工程,推进库区乡镇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旅游管理科副科长刘丽玲介绍,还将谋划建设最美环湖旅游公路,不断完善乡村道路、环保等旅游配套,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东源县打造环万绿湖高质量旅游景区。
2024河美共赢篮球赛东源大赛区蓝口分赛区现场。东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4河美共赢篮球赛东源大赛区蓝口分赛区现场。东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体育+”燃动全域
带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阳春三月,一场以“‘步’同凡响‘泉’力以赴”为主题的徒步活动在国家3A级旅游景区康禾云溪温泉旅游区举行,近2000名徒步爱好者用脚步丈量绿水青山,以行动践行生态保护。
活动现场设置了东源手信展示区,参与者在徒步之余,能亲身品尝这些特色饮料,感受偏硅酸元素地热温泉,放松身心,舒缓疲劳。来自港澳的参与者表示:“这次徒步活动太棒了,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让我感受到康禾镇丰富的康养资源,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再来。”
据统计,活动带动康禾本地民宿住宿入住率超70%,圩镇区域民宿实现100%入住。餐饮、温泉等民宿企业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直接拉动经济收入超120万元。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绿茶、蜂蜜、土鸡蛋等深受游客喜爱。
近3年来,东源开展徒步活动20多场次、骑行活动3场次,其中“穿越万绿湖”大型徒步、双江40公里徒步、东源温泉季康禾站徒步等活动共吸引1.5万人次参加,带动旅游消费750余万元。
“近年来,我们在积极探索‘体育+’模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东源县的绿水青山,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态旅游胜地。”东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欧阳雪说。
“今晚去看比赛吗?”“走起!”东源篮球氛围浓厚,早在2014年就开始每年举办村居篮球联赛,在河源市率先把篮球打造成为了当地的“名片”。去年新春,河源首场河美共赢篮球赛在东源开幕,看球赛成了东源乡村的新休闲方式。14个分赛区、338场赛事,139支参赛队伍、2346名参赛球员,贯穿全年的火热赛事,不仅成为群众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健身运动项目,而且通过“体育搭台、农文旅唱戏”,以“球”引流量,开辟出促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比如,上莞镇新轮村追龙民俗活动与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开幕式同时举行,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参与村民追龙活动;康禾镇在“村BA”期间,以全新的视觉与味觉体验,全方位宣传推介康禾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研学线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康禾镇仙坑村研学游备受欢迎,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地学生前来研学;漳溪畲族乡将簸箕舞、竹竿舞等畲族特色节目搬上“村BA”舞台,向外界展示畲乡特有的民俗文化,热情邀请四方游客前来畲乡观光休闲。据统计,联赛活动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达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0余万元。
“依托过往系列活动的实践经验,我们还会持续打造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一站式‘吃住娱乐游购’精品路线,让接地气的美食、农特产品、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成为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新增长极,进一步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新活力。”欧阳雪说。
位于东源县文化馆追龙非遗制作中心的追龙文创创客工坊。东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位于东源县文化馆追龙非遗制作中心的追龙文创创客工坊。东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实践
十书解码文化基因十坊激活乡村动能
4月23日上午,东源县举行“书香寻脉·解码东源”4·23世界读书日暨《东源县文化遗产普查》(全集)新书发布会,正式推出历时两年编纂的十卷本文化巨著。
据介绍,2022年7月,东源县着手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建专班历时两年余完成“地毯式”田野调查和审编。全书以《烽火漫卷》《人物春秋》《天圆地方》等十卷分类,系统收录东源民间工艺、古村古迹、红色印记、传统民俗、山河湖林、馆藏文物、姓氏家训、民间文学、历史人物等,构建起涵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的完整文化谱系。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掌握了东源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现状,为后续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东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松新表示。
东源文化遗产丰富,成果丰硕。比如,全县至今挖掘整理并核定公布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五大类别26个项目。其中省级5项,像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传承千年,其独特的工艺和醇厚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市级12项,客家山歌以其悠扬的旋律,传唱着东源的风土人情。
4月,河源印发《河源市“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工作方案》,集中力量、集聚要素,全力打造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培育一批热爱乡村、熟悉乡村、善于经营的乡村振兴人才,打造一批创客发展新高地,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东源县迅速响应,在4月29日举行“十书十坊十业师文化赋能‘百千万’”东源县首批创客工坊启动仪式,以“十书”为基、“十坊”为桥、“十业师”为帆,通过搭建创客平台,带动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为“百千万工程”源源不断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据悉,东源县有“灯塔农谷”和“东江创谷”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首批创意工坊结合《东源县文化遗产普查》(全集)中红色记忆、民间工艺、古民居、传统民俗等十个主题,分别集中在仙塘镇、义合镇、漳溪畲族乡等乡镇,启动建设古村落民居研学、客家美食、追龙文创、粤菜师傅、湿地科普等十个创意工坊。创意工坊将帮助创客了解河源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及规划概况,掌握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推出一批具有河源特色且与示范带相契合的创业项目。
5 月 4 日,漳溪畲族乡黄龙岩景区热闹非凡,鼓舞表演《畲风鼓浪迎宾来》以热烈方式迎接八方来客。 邓宇权 摄
5 月 4 日,漳溪畲族乡黄龙岩景区热闹非凡,鼓舞表演《畲风鼓浪迎宾来》以热烈方式迎接八方来客。 邓宇权 摄
一线
古俗催生新玩法非遗文化点石成金
5月4日,一场满溢畲乡风情的“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非遗旅游周系列活动在东源县漳溪畲族乡黄龙岩景区启动,以省级非遗项目为核心,通过沉浸式非遗体验、民俗展演、文旅签约等形式,展现畲族文化魅力。活动3天共带动游客2.3万人次,餐饮、门票、文创等综合收益达58万元。
“漳溪作为河源市唯一民族乡、广东省唯一畲族乡,特色文化既是优势,也是挑战,如何挖掘活化畲乡文化,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一直是我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漳溪畲族乡党委书记张涛介绍,今年的“蓝大将军出巡节”恰逢“五一”期间,选择在黄龙岩景区举办系列活动,既是助力黄龙岩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后丰富景区业态的具体措施,也是推动民俗活动市场化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尝试探索。
连续3天,畲族人民身穿蓝色民族服饰,手拿兵器,由“将军+白马”领航,蓝氏旗帜、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旗帜、五路兵马方阵、锣鼓队、畲乡公主队、游客体验队组成的巡游队伍,敲锣打鼓沿着黄龙岩景区一路巡游。
“畲族是能文能武的民族,我们有独具特色的畲族歌谣、舞蹈,还有踩高跷、打陀螺、射弩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游客在活动中都可以亲身体验,共同感受美丽漳溪、魅力畲族的独特韵味。”张涛说。此外,集中展现畲族人民服饰工艺的T台秀表演也在活动中上演,“古韵畬裳·溯源风华”“潮启畬韵·现代新姿”“蓝染逸彩·创意星河”,不同主题的多彩民族服装引得游客惊叹连连。
本次活动中,漳溪在有机融合非遗文化、民俗体验、景点游览的基础上,还积极响应河源“河源一桌菜”的部署要求,正式推出将军迎宾宴(凤凰一桌菜)。包含“将军凯旋汤”“畲乡茶花鸡”“蜜香稻草肉”“畲寨酿豆腐”等十余道菜肴得到“官方推荐”,当天共有1050名游客共品将军迎宾宴(凤凰一桌菜)。
“活动不仅让更多人领略到畲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更让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激励着畲乡儿女奋勇向前。”张涛表示,未来漳溪畲族乡将继续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文旅融合模式,让畲乡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统筹:张松新 魏金锋
撰文:郭雨欢 修硕 邱劲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