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获多项十强!中山“小城大传播”刷屏全国榜单

作者 苑世敏 2025-05-24 21:45
00:08

城市传播网络形象领跑全国70城,中山怎么做到的?

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举办“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发布会和中国城市网络形象创新发展论坛,正式发布“人大指数”《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中山在全国Ⅱ型大城市中位居第5,获评“优秀案例城市”,是全国4个入选城市之一,并受邀在大会作案例分享。

《报告》以全国105座大城市为分析对象,围绕传播、文化、经济、生活、治理五个维度,对城市网络形象展开分析。在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总榜,中山处Ⅱ型大城市第一梯队,位居第5,获评本次指数“优秀案例城市”,受邀在大会作案例分享。

值得关注的是,在Ⅱ型大城市中,中山的城市传播网络形象以排名第2的优势领跑全国70城,并跃级全国城市传播前列(105城之第15);在国际传播子榜单,中山位居全国第4,紧随北京、上海和天津;在城市居住体验中居第7。

近年来,中山顺应时代潮流、拥抱信息技术、树立互联网思维,从平台、渠道、队伍三方面精准发力,全方位在网上塑造和展示了“美丽中山 投资热土”的良好城市形象。《报告》指出,中山市通过打造老外讲中国故事的品牌,将“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相结合,展现了作为大湾区城市国际传播标杆的突破性实践,提供“小体量大传播”的突围方案。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融媒聚势强传播

中山融合全市280个政务新媒体“大网宣”合力,在全国地级市率先设立政务融媒体中心——中山发布融媒体中心,建成集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八大终端于一体的矩阵,全网总粉丝量超450万,微信粉丝量253万,占一半以上常住人口,10万+推文2800篇,连续7年获评“广东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传播力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中国网信》以“打造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中山样本’”为题,专文推介中山发布运营经验。

此外,中山市多元化创作网络精品,把“我们想讲”和“网民想听”结合起来,打造深中通道大IP,精心策划“人间烟火气 湾区好生活”网络主题宣传,全网传播量达3亿人次,倾力打造《深中通道》等精品纪录片,参与的广播剧《我从湾区来看你》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一个个“大流量”融媒产品,一次次让中山“刷屏圈粉”。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海外传播中心为主引擎,国际出圈拓外宣

中山外宣同样出圈,11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同频发声、连续多年春节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推出中山“城市家书”视频等,让中山海外传播力不断提升。

中山打造了广东首个地级市海外传播中心——中山市海外国际传播中心,强化4K虚拟演播室、同声传译、直播点播云平台等数字化支撑,整合 “This is Zhongshan” “Visit Zhongshan”等11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同频发声,总粉丝量近100万,每年发布帖文超5万条,并积极与全球五大洲国家级通讯社合作,更全面、更立体把中山讲给世界听,向世界诉说中山美好。

中山与中国外文局加强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联合举办“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深入挖掘、记录、传播中山精彩故事。

此外,中山连续多年春节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推出中山“城市家书”视频,覆盖北美洲近500个网站,引发超1亿海外乡亲和国外网友关注。

中山市还引导外国网红深度参与国际传播,培育一批能讲会讲愿讲中山故事的国际友人,制作《老外@中山》《老外村游记》等系列双语短视频,总覆盖人群超2亿人次。

中山市现场作分享。

中山市现场作分享。

以三支队伍为主力军,用心用情讲故事

中山市发挥市属新闻媒体人宣传主力军作用,成立12个各具特色的“名记名编”融媒体工作室,深耕时政、经济、文化各领域,创新AI、短视频、条漫等表达方式,每年分众化、精准化高质量推出融媒体产品200余件,不断提升网上宣传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中山市组建了以青年志愿者为主的网络正能量传播队伍,创新话语表达,让正能量信息精准触达。

中山市通过数字乡村平台“爱学习”公益传播项目打造,及时推送权威信息和正能量报道。中山籍“亚洲飞人”苏炳添也受聘成为家乡中山的城市形象代言人,体育名人陈艺文、汪雪儿受聘为中山市海外传播品牌官。

中山市还拓展宣传渠道,利用本土网络大V和网红主播网络影响力,宣传中山,联动港澳网络大V开展“美丽中山等你来”网络传播活动,累计发布短视频万余条,话题总流量近3亿人次。近年来,香港明星足球队、网络大V来中山开展大湾区采风活动,聚焦中山文旅,打卡深中通道,发布正能量报道5000余条,全网总阅读量超1亿人次,实现“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采写:南方+记者 苑世敏

通讯员 钟轩

编辑 卢子衡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