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黑暗,克服内心的恐惧,全力冲向终点;
扔掉手中的拐杖,单腿起跳,离目标更近一点;
患有重度脑瘫,靠着加倍练习,让车轮成为追梦的翅膀……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眼下,广东残疾人运动员正在全力备战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
面对这场“家门口”的体育盛会,队员们有哪些期待和目标?
一起来听他们的备战心声!



听!广东残疾人运动员的备战心声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
瞄准目标白球,一次次挥动手臂,在重复训练中让投球的落点更加精准……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硬地滚球队运动员林细妹正在投入紧张的训练中。
日常训练中,林细妹看准落点抛出球。
日常训练中,林细妹看准落点抛出球。
这个爱说爱笑的“95后”女生,在学走路时,双脚软弱无力,后来被确诊为先天性肌无力。机缘巧合之下,林细妹接触到硬地滚球这项运动,并逐渐崭露头角。
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林细妹为中国硬地滚球队夺得了残奥会历史上的首金。
“荣耀一直都在,但不能让它成为压力。”林细妹说,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要调整好心态,专注打好每个球。
硬地滚球是广东的优势项目,不少队员入选国家队,并站上了国际最高领奖台。在巴黎残奥会上,来自云浮的蓝智坚就携手队友,摘得硬地滚球混合团体BC1/2级金牌。
这次,队员们的目标很一致:打出精彩好球,取得好成绩。
硬地滚球队中,郑远森、广越楚(上图)既是队友也是夫妻,两人于今年年初喜结连理,年底将共同代表广东队参加本次残特奥会。
硬地滚球队中,郑远森、广越楚(上图)既是队友也是夫妻,两人于今年年初喜结连理,年底将共同代表广东队参加本次残特奥会。
硬地滚球训练场上,“比心女孩”杨贝贝在教练的辅助下出球。这名在国际赛场上成绩斐然、因向观众席做出“比心”手势而扬名的运动员,今年将继续参加残特奥会,力争卫冕。
硬地滚球训练场上,“比心女孩”杨贝贝在教练的辅助下出球。这名在国际赛场上成绩斐然、因向观众席做出“比心”手势而扬名的运动员,今年将继续参加残特奥会,力争卫冕。
“只要骑得够快,逆风也可以飞翔”
从脑瘫少年到“追风骑手”,残疾人自行车运动员陈健新凭借顽强的斗志,闯过一道道难关。
为了更加灵活地控制平衡,他俯着身体加倍练习,摔倒了就爬起来接着练。擦伤、愈合、再擦伤……日复一日,直至肩膀磨出了茧。他坚信,只要骑得够快,逆风也可以飞翔。
自行车野外拉练时,陈健新(左一)与队友们奋力向前。
自行车野外拉练时,陈健新(左一)与队友们奋力向前。
在东京和巴黎两届残奥会上,陈健新均摘得两枚金牌,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次,他将再次向冠军发起冲击。“不管有没有对手,都必须重视,刻苦训练,不断突破自己。”陈健新说。
广东队是残疾人自行车项目的传统强队,队员们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同样是在巴黎残奥会赛场,王小梅在场地自行车女子C1-3级3000米个人追逐赛中,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冠。
出战手摇自行车项目的孙变变,在14岁时失去右腿,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车轮成为她追梦的翅膀。“从放弃100次到坚持101次,比别人多坚持一下,就可能取得好成绩。”孙变变说。
清晨训练前,自行车队员在宿舍走廊自觉拉伸放松肌肉。
清晨训练前,自行车队员在宿舍走廊自觉拉伸放松肌肉。
出发户外拉练前,车队队友间相互帮忙调整车辆状态。
出发户外拉练前,车队队友间相互帮忙调整车辆状态。
自行车野外拉练强度高、距离长,教练李鹏驾车一边护航车队一边为呼啸掠过的队员梁婉珊递水。
自行车野外拉练强度高、距离长,教练李鹏驾车一边护航车队一边为呼啸掠过的队员梁婉珊递水。
“不被年龄或身体限制,敢于尝试”
本届残特奥会,增设残疾人铁人三项比赛。这个项目综合游泳、自行车和跑步,尤其考验耐力。“铁人三项对于我来说,代表着一种勇攀高峰的精神。”广东省残疾人铁人三项运动员张健说。
3岁时,张健因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从此与轮椅为伴。这些年,他滑着轮椅,完成了90多场马拉松比赛。为了备战残特奥会,曾经的“旱鸭子”学会了游泳,感受竞速轮椅上的“飞驰人生”。
“不要觉得年龄或者是身体是限制,只要敢于尝试,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张健希望,在赛场上取得突破,证明自己。
对于铁人三项的一众新队员来说,游泳是他们的主训项目。
对于铁人三项的一众新队员来说,游泳是他们的主训项目。
铁人三项换项训练中,刚离开泳池的队员们浑身湿透飞奔到田径场换项。
铁人三项换项训练中,刚离开泳池的队员们浑身湿透飞奔到田径场换项。
铁人三项换项练习过程中,健全人引导员周倩如(右)协助残障队友陈芊(左)迅速找到位置,共同上车。
铁人三项换项练习过程中,健全人引导员周倩如(右)协助残障队友陈芊(左)迅速找到位置,共同上车。
铁人三项训练异常艰苦,图为一名刚离开水域换项骑车的队员手上全是水珠与伤痕。
铁人三项训练异常艰苦,图为一名刚离开水域换项骑车的队员手上全是水珠与伤痕。
“在‘家门口’比赛,力争再次站在最高领奖台”
篮球场上,广东省轮椅篮球队的队员们边运球、边操控着轮椅前进或刹车,传球、防守、投篮,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在日常训练中,队员们的手掌和轮胎每天都要进行长时间摩擦,手掌起泡、成茧、开裂是每位队员都要经历的挑战。
力量房中,轮椅男篮队长黄坤洪正在进行高位下拉练习,增强背部肌肉力量加强对抗能力。
力量房中,轮椅男篮队长黄坤洪正在进行高位下拉练习,增强背部肌肉力量加强对抗能力。
力量房中,轮椅男篮队员秦旭磊(左二)正在进行平板哑铃卧推。这位早年失去双腿的年轻球员的故事曾被已故篮球巨星科比点赞,今年他将力争在残特奥会上携同队友们为广东卫冕。
力量房中,轮椅男篮队员秦旭磊(左二)正在进行平板哑铃卧推。这位早年失去双腿的年轻球员的故事曾被已故篮球巨星科比点赞,今年他将力争在残特奥会上携同队友们为广东卫冕。
轮椅女篮队内对抗练习中,队员奋力推轮椅追球。
轮椅女篮队内对抗练习中,队员奋力推轮椅追球。
轮椅女篮训练间隙,队员黄晓连练起了转球。这名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今年将继续为广东征战残特奥会。
轮椅女篮训练间隙,队员黄晓连练起了转球。这名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今年将继续为广东征战残特奥会。
上届残特奥会,广东包揽轮椅篮球比赛男女冠军。这次在“家门口”比赛,队员们满怀信心,希望拿出最好的水平,力争再次站在最高领奖台。
不仅关乎奖牌和荣誉,更关乎勇气与梦想
在看不见的绿茵场上,盲人足球运动员听声辨位,精进球技;
田径跑道上,队员们你追我赶,只为更快一秒;
训练场馆里,轮椅击剑运动员一手持剑,一手扶轮椅,反复练习刺击动作……
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广东各项目队伍抓紧训练,向着梦想全力冲刺。
35岁的田径独腿老将钟志强每日坚持用弹力带拉伸腿部双侧链,保持肌肉弹性。
35岁的田径独腿老将钟志强每日坚持用弹力带拉伸腿部双侧链,保持肌肉弹性。
盲人女足日常训练中,年轻队员李海熙(左三)面对队友的重重防守,听声辨位带球突破。
盲人女足日常训练中,年轻队员李海熙(左三)面对队友的重重防守,听声辨位带球突破。
聋人足球队训中,队员刘健向远处的队友打手势交流。
聋人足球队训中,队员刘健向远处的队友打手势交流。
从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田径场上俯瞰,轮椅竞速队员们你追我赶。
从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田径场上俯瞰,轮椅竞速队员们你追我赶。
射箭队日常训练中,老将萧彦红(中)拉满弓弦,瞄准后一箭射出。
射箭队日常训练中,老将萧彦红(中)拉满弓弦,瞄准后一箭射出。
轮椅击剑队日常训练中,助教林璇手持剑头指导队员击打的正确方位。
轮椅击剑队日常训练中,助教林璇手持剑头指导队员击打的正确方位。
轮椅网球日常训练中,队员梁晓童从容接球。
轮椅网球日常训练中,队员梁晓童从容接球。
近年来,广东残疾人体育事业屡创佳绩。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广东运动员夺得12枚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为中国代表团贡献了重要力量。
今年12月,全国残特奥会将在广州开幕。这场横跨粤港澳三地的比赛,不仅关乎奖牌和荣誉,更关乎勇气与梦想。
残特奥会的赛场上,每一位运动员都是胜利者。
面对生活的苦难,他们迸发出坚强的力量,展现了不屈的灵魂。
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为每一个超越自我、向光而行的运动员加油!
愿广东代表团,绽放残特奥,再创新辉煌!
摄影:南方+记者 梁钜聪 姚志豪 郑新洽
文字:南方+记者 汪祥波
剪辑:姚志豪
设计:谭唯 潘洁
通讯员:谭吉涛 李新福 王帆
校对:吴荆子 冯志坚
审核:曾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