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首例!全球最小镇痛起搏器成功植入破解治疗难题

作者 陈保良 2025-05-16 20:40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深汕院区)疼痛科团队成功完成粤东地区首例新一代脊髓电刺激(SCS)手术,顺利为一名70岁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合并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植入全球最小镇痛起搏器Intellis™。术后,患者双下肢疼痛明显缓解,足部溃疡症状逐步好转,这标志着深汕中心医院在慢性顽固性疼痛治疗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医学水平高超的“科技止痛”

患者卢大伯(化名)患2型糖尿病5年,半年前开始突发双下肢麻木疼痛,足部逐渐溃烂发黑,双足足背发冷,随即辗转多家医院就医,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合并糖尿病足坏疽”,先后在外院接受了抗炎、免疫调节及血管介入等治疗,但疼痛仍持续加重,夜间难以入眠,经常半夜痛醒起来打止痛药,非常痛苦,甚至可能面临截肢风险。

今年2月,卢大伯转诊到深汕中心医院疼痛科就诊。医院疼痛科副主任郭明炎了解卢大伯的情况后,随即组织了风湿免疫科、心血管外科、骨外科、整形烧伤外科等多学科进行综合评估。

由于卢大伯病情复杂,且患有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足趾坏疽等多种疾病,传统治疗方案效果有限。

经充分讨论后,郭明炎教授提出:“脊髓电刺激术可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同时改善下肢微循环,是保肢镇痛的最优解。”

简单来说,就是用电流刺激脊髓,然后受伤的部位就没办法传导疼痛信号,患者就不会感到疼痛。

全球最小起搏器实现“精准拆弹”

这种医学技术到底先进在哪里,对患者又有怎样的帮助?

脊髓电刺激(SCS)被誉为“镇痛起搏器”,通过植入电极发放电脉冲,干扰疼痛信号传导,是一种针对顽固性疼痛的神经调控技术。

本次手术采用全球最先进的Intellis™系统,手术分两阶段进行:一期手术由郭明炎教授团队在影像引导下将电极精准植入患者胸椎硬膜外腔;术后次日早晨,卢大伯表示足部钻心样疼痛明显缓解,不用半夜打止痛药了;术后1周双下肢皮温较术前升高,红外热成像也提示双足血运较术前改善;经过2周反馈调试参数后,卢大伯决定接受长期刺激器植入,遂于4月初行二期手术植入Intellis™脊髓电刺激器。

目前,卢大伯已经顺利康复出院并定期随访,疼痛症状控制非常良好,足部坏疽逐渐控制,血糖控制恢复稳定。

郭明炎教授强调,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忍痛会加重神经敏化,慢性疼痛需科学干预,避免延误治疗。目前,脊髓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为顽固性疼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

南方+记者 陈保良

讯员 陆恩泽

编辑 彭正子 何雪峰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