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来不是独奏,而是家校社共谱的交响。港中大(深圳)附属明德高中近日举办“银湖山论坛之家长讲堂”活动,邀请了30位优秀家长担任客座讲师。
受邀家长依据自身的研究专长和职业特色,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自主设计课程授课。来自高一、高二年级的1200名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线上自主选择听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为贯彻“打开边界,融通未来”的教育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创办了“银湖山论坛之家长讲堂”。本次活动涉及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职业规划、个人修养、人工智能学习、软件应用、创新思维、健康管理、急救技能、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发挥家长的专业和职业优势,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教育,为每一位高中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基。
实现“三个首次”
学校科研处于雷主任以“三个首次”勾勒出本届家长讲堂的创新坐标——首次实现跨年级家长讲师联袂授课,首次构建全员参与的家校立体共育,首次推行学生自主选课机制。当医疗专家与AI工程师比邻而坐,当建筑艺术家对话心理咨询师,这场“打破学科壁垒、跨越职业疆界”的教育实验,标志着港中深明德家校共育正式迈入“资源融通、自主选择”的2.0时代。
学校执行校长王骋在致辞中为本次家校共育活动注入新内涵:“这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家校共育生态系统的迭代升级。”王校特别强调三大育人支点:以职业图谱开拓认知边界:将30个行业的“生存智慧”转化为成长养分;以真实场景培育未来素养:在时代巨变中感受AI+的最新脉搏;以双向奔赴开创教育新局: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而是课程设计的共建者。王校在表达对家长讲师感谢的同时,希望家长讲师把行业最前沿的思考带进课堂,把职场最真实的温度传递给学生。
执行校长王骋和副书记刘琼代表学校为所有家长讲师颁发聘书。一本聘书,承载着一份责任,更寄托着一份信任。聘书颁发仪式不仅是荣誉的授予,更是教育合力的凝聚。
“超纲”课程,奠基生涯规划
秦艳女士作为资深HR,带来课程《高中文科生的大学院校选择与就业方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大学院校选择、就业导向、高职与高专差异及面试技巧,将知识与故事娓娓道来。
莫烨女士的职业规划课程《未来做个优秀的职场人》,围绕“规划、选公司、职场选择”三大主题,结合自身企业管理的丰富经验,通过真实职场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则。
吴丹女士的课程《收纳有方,青春不“乱”场》,从整理收纳的底层逻辑入手,详细讲解了衣柜、书桌的收纳技巧,以及如何通过“断舍离”优化生活空间。
李一秋女士的课程《虎嗅蔷薇》带领同学们踏上了一段精微曼妙的嗅觉奇旅。青少年教育专家李瀚雅女士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节青春成长必修课《拥抱青春期》。
徐贵柱先生的《计算机与微电子方向的职业规划》以技术应用与产业实践为主线,从宇树机器人、波士顿动力仿生科技、大疆无人机、电子鼠迷宫搜索算法等前沿案例切入,生动地展示程序是如何驱动创新。
田霞女士的《非暴力沟通》课程与曾志军先生的《音乐,抚慰心灵的良方》课程,引导同学们以“观察”取代“评判”,用“需要”代替“怨怼”,使语言由伤人的利剑变为缝合裂痕的金线。
陈敦鹏先生的课程《深圳城市规划建设的改革与创新》从城市规划基础概念切入,解析深圳独创的“多中心组团结构”“混合用地模式”等制度突破,剖析“土地整备”“生态红线”“智慧城市”等创新实践如何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些“超纲”课程让他们打开了眼界,看见了世界的千万种可能。前来讲课的家长表示,能够给孩子们上课,对家长收获很大,能体会到当老师的不易。不少家长表示能够提出并践行“把世界作为学生的教材,而不是把教材作为学生的全部世界”的理念的学校,让人钦佩。
这场2.0版的银湖山论坛之家长讲堂活动,不仅创造了1200人次的选课记录,更印证了学校的期许。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明德高级中学正以“银湖山论坛之家长讲堂”为支点,撬动教育生态的深层变革。在这里,每一个家长都可以成为讲师,每一个职业都可以成教材,每一次相遇都在播种未来。
撰文:叶淑萍 邹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